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保险不是“必需品”,更不是“必须品”,而是“必备品”

(2022-03-28 16:29:36)
标签:

转载

保险显然不是柴米油盐这样的物质生活必需品,让一个穷的揭不开锅,朝不保夕,有一顿没一顿的人去买保险?扯淡!知道下顿饭在哪里才是硬道理。

那保险到底是做什么的?

一、人们对财务安全的需求。

保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个风险管理工具,没有危机,哪来风险?所以保险第一个满足的就是财务风险管理。可以问问那些已经买过保险的,特别是知道自己为什么买保险人,对保险产生需求,根本原因是对自己将来可能发生财务风险有了危机感。比如亲友重病,久病致贫;家庭支柱倒塌,生活无依无靠;一场大火把房子、工厂烧了,财富损失严重,等等诸如此类的事件。

二、人们对社交情感的需求

近些年,保险随着百姓保险意识的增强,保险深度、保险密度都有很大的提高。在财务关系背后,保险比其他金融工具承载了跟多的情感因素,更多的真善美。

就拿企业的商业团体险来说吧,特别是生产型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企业不仅要面对高额的赔偿,如果一个处理不慎,出现赔偿纠纷,对现有员工的归属感,对伤员都是情感上的严重伤害,因为谁都不知道,下一个发生的,是不是自己,如果发生了,也会像这样伤员一样,老板在扯皮。

日本有不嫁无保险男的说法,去年也在报纸上看到江西某女因男方无保单而据婚,时至今日,保险也成了爱情的羁绊。

三、人们对被尊重的需求。

经济地位决定家庭地位,从某些程度上也决定了社会地位。混的好不好,需要自己去努力,但是面对重大人身风险时,往往力不从心。

“久病床前无孝子”、“救急不救穷”这些都告诉我们人要自强,你是否愿意抛开面子,借钱求人伤自尊,人的无助只有病人知道,那渴望生命却面对现实财务拮据的无奈。

四、人们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人的生命是无价的,但是在很多时候,却是被量化的。一个意外,死了两人,一个无保险,什么也没留下;一个有100万寿险,留下了100万。

不可否认,人的生命价值是不同的,就“钱”而言,富人的生命价值要大于穷人的。

如果一个家庭支柱40岁,稳定年收入200万,按照60岁退休估计,在未来的20年,他将为家庭带来4000万的财富。如果他在41岁时意外死亡,家庭将损失这4000万的既得利益。高保额保单能满足人们的自我价值的追求,实现生命价值。

因此,保险不是“必需品”,更不是“必须品”,而是人们追求财务安全,家庭幸福和品质生活的“必备品”。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