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说寡妇门前是非多?

(2017-04-02 09:33:40)
标签:

文化

在中国,丈夫已逝的女子被称做“寡妇”。“寡妇门前是非多”中的“是非”,指的是发生的口舌或纠纷;这句俗语是指寡妇的特定身份,既容易招惹屑小的图谋,也更容易招人猜疑。

那么为什么说寡妇门前是非多?


在古代,封建礼教首先是要求寡妇遵守“从一而终”的妇道,即所谓的“烈女不嫁二夫”,在感情失落中过着孤寂的生活。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都是男尊女卑的社会,女子是男人的附庸,因此,女子就跟财产一样只属于某个人,当时提倡“好女不嫁二夫”。最开始是一个封建的迷信传说,因为古代人都相信人死后会投胎,而到时自己如果嫁了两个男人,那么到了地府,阎王会将你切成两段,然后两个丈夫一人一半。这对女子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如果与别的男人有所往来,即使是正常的交往,也会遭到非议或指责,产生所谓的“是非”;她还不能分辩与抗争,只能饮恨过着煎熬般的艰难日子。《明史"烈女》记载了这样一件悲惨的事,如却县李胡氏25岁守寡,发誓终身不出家门。一天邻家起火,大火烧到她家,家人赶紧过来救她,她却把7岁男孩从门口交给嫂子,然后“抱三岁女端坐火中死”,宁死也不出家门。

《广州府志》也曾记载过一件:明嘉靖年间,广东南海县朱黄氏,很年轻时就成了寡妇,她“动遵礼法”守寡,从不踏出家中大厅半步,被当时人称为“女君子”。

《广州府志》曾记载过一件发生在明嘉靖年间的事情,寡妇李俞氏“安于室”多年,家族人等常怀疑她与邻村某男有染。在一次家庭会议上,李俞氏终于愤怒了,她伸出手给大家看,众人皆瞠目结舌,原来十个指头都成了断指。

封建的伦理道德,压在她头上的神权、夫权、族权,就像一条打不开的精神枷锁,桎梏着寡妇的思想和感情,永远不能得到解脱。自丈夫死的那天起,她们就被剥夺了享受性爱的权力,成为必须清心寡欲的"寡"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