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原版心随风动
原版心随风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621
  • 关注人气:10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雾锁申城

(2013-12-06 20:03:16)
标签:

上海

雾霾

环保

雾锁申城

 

晚上下班回家,路上照例人多车堵, 高楼在雾中若隐若现, 一连数日, 雾锁申城。 今天白天的PM2.5爆表,城区多处超过600。

 

早上起来,一从封闭的客厅走进开窗的厨房, 就明显感到空气质量的差别, 一股弥漫的烟味、灰味、废气味扑面而来。窗外,一层淡蓝色的薄雾罩住城市,街道上传来的噪声似乎比平时都小了很多,不知是早起大脑迟钝, 还是世界变得有些怪异。

 

上班时,开车经过第六人民医院, 见到路边指挥交通的协警都戴上了口罩。 口罩只是安慰剂一样的东西,未必有人们想象的功效,但它确实能给人带来某些心理安慰。

 

白天, 从办公室的窗口往外看,天空一片灰蒙蒙的, 院子里树上的绿叶也无精打采, 没有平日生机勃勃的模样。晚上进到地下车库,里面似乎也有战时防空洞一样的硝烟弥漫。

 

并不是以往的冬天没有雾霾,只是现在大家都如惊弓之鸟, 一见到雾霾便想到空气污染, 一想到空气污染便忧心忡忡,好像这些2.5微米大小的颗粒一个挨一个排成进攻的方阵, 向人体内长驱直入, 占据肺泡,渗透到血管和细胞。这些毒物只有头发丝直径的几十分之一大小,肉眼看不见,穿透于无形, 令人防不胜防。

 

记得有人打过比方,呼吸重度污染的空气, 相当于接连不断地抽烟。 这几天, 抽进的毒烟着实不少,万般不愿, 却又无处逃遁。

 

以前读到秦少游的“雾锁楼台,月迷津渡”的句子,感受不到他的孤独寂寞和别恨离愁,反倒觉得他登高郴州所见极富美妙诗意。要是他活在今天的上海,可能他要排遣的不是谪居他乡的苦闷迷惘,而是担忧自己上呼吸道的通畅和肺部的舒适了。换了狄更斯穿越到当今的神州大地, 随之而来的灵感也一定够他写几部《雾都孤儿》。

 

国人从来不缺少幽默感,即使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 我们仍然没有忘记自相调侃。北京人说雾霾大得在天安门广场看不清毛爷爷的画像,上海人说雾霾大得把百元人民币放在眼前还是看不清毛爷爷的画像。 恍惚中,我们身处一片“灰黄”的世界里。

 

都是美国佬惹的祸。一个PM2.5,  以前少有人知的气象科学的概念,被他们炒作成功,搞得现在人尽皆知。当年美国使馆率先公布北京空气的PM2.5数据时,我们环保部门一番义正词严,指责人家违反维也纳公约,干涉内政, 最后把大街上吵架的强词夺理的架势都搬出来了, 威胁也要公布美国城市的PM2.5指数以示反击。 不料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我们的PM2.5指数轻易超过人家的几十倍,还是不比也罢。经过一番无力的辩解和支吾之后,终于敌不过舆论的压力和老百姓的呼吁,慢慢采用了国际惯例,各地开始预报PM2.5的空气质量指标。雾锁申城

 

不禁佩服自己的先见之明,上个周末刚买了一台三星空气净化器, 这几天正好派上用场。外边空气这么差, 回到家里关门闭户, 不敢外出,跟朋友约好周末爬山的计划也被迫告吹。 庆幸虽然没有来得及买口罩, 至少有一个空气净化器, 只是可惜不方便背在身上出门活动。家里小狗这几天特别欢快, 我怀疑它吸多了富含负离子的清新空气, 情绪有点兴奋过度。

 

以前国外有人兜售罐装的阿尔卑斯山纯净空气,我曾暗笑怎会有这么弱智的创意。 如果照中国这样发展下去,他们的商业梦想也许很快就要变成现实了。

 

呜呼哀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蝴蝶效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