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瓦尔登湖的呼唤

(2013-08-11 09:01:38)
标签:

美国

瓦尔登湖

旅游

瓦尔登湖的呼唤

 

 

去瓦尔登湖之前, 顺道造访了一位美国同事,他邀请我们去他的深林山居, 一个与众不同的住所。

 

阳光下,迪克和我沿着他家后院的山坡缓缓朝前面河流的方向走去,他养的那只名叫“天空”的小狗欢快地摇头摆尾在前面带路。院子的尽头被一片灌木丛挡住,高大的树下安放了一张靠椅,可以供人坐在那里欣赏眼前开阔的河景, 或者发呆沉思。

 

波光粼粼的两条河流在山坡下边无声地流过,一望无际的森林覆盖了大地上眼力能及的远方,顺着地势的起伏,在天际交汇的地方画出一道高低不平的地平线。

 

迪克夫妇住在康州小镇的森林里,老公在公司上班,是我的美国同事;太太留守家中,长大了的两个孩子已经各奔东西。喜欢骑马的太太,最近专门从荷兰购得一匹新马,前几天他们刚刚在自家八英亩的土地上建了一栋房子般大小的新马厩,迎接新马的到来。 迪克自豪地告诉我,建造马厩全是手工活,木料之间的连接不用一颗钉子, 听起来像是中国古代的榫卯结构建筑, “美中不足”的是太太坚持在马厩里安装了自动取水自动加热的装置,这样既可避免她一天到晚不停为马加水的体力活,又可避免冬天因气温太低供马饮用的水被冰冻,为此夫妻俩意见不一,坚守传统和采用技术两种观念之间发生了冲突。

 

去附近小镇吃饭之前,我们在后院里饮酒闲坐,清风拂面,斜阳懒照,林涛阵阵。 男人聊大事,女人聊家常,孩子则不亦乐乎地跟一群小猫小狗玩耍,时针仿佛放慢了速度。

 

在英格兰小镇的一家意大利餐馆吃完晚饭, 我们在停车场道别的时候,迪克的太太忽然指着夜空说:“快看,北斗七星!”。 我们仰头望去, 果然有七颗星星就在如洗的夜空闪烁, 四周一片漆黑。

瓦尔登湖的呼唤

 

 

深林山居,远离尘嚣, 古今中外,同样梦想。

 

十九世纪美国的梭罗,正是这样一种潮流的鼻祖。以前读过他的《瓦尔登湖》,一直渴望能亲临湖畔,感受那份寂静的安宁。 这次旅行,特意在离瓦尔登湖不远的地方,预定了殖民风格的老房子,在那里轻松地连住了五晚。

瓦尔登湖的呼唤

 

 

瓦尔登,据说是一个印第安女儿的名字,她是传说里那场天塌地陷的灾难中唯一的幸存者,而那场灾难的结果形成了深不见底的瓦尔登湖。瓦尔登,到底算是湖泊还是池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梭罗在湖边生活了两年,随后他还写出了那本可以和圣经媲美的经典著作《瓦尔登湖》,湖因人而名,正应了那句中国老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瓦尔登湖的呼唤

 

瓦尔登湖确实不大,我们绕湖一周,走走停停花了一个多小时,整个距离只有三公里左右。 湖光山色,平实无奇, 湖水清澈见底, 色泽渐变, 湖畔森林茂密,把湖水团团围住,就像梭罗描绘的一样,瓦尔登有它独特的美丽, 湖水是大地的眼珠, 湖畔的沙滩是眼睑,周围的树木则是长长的睫毛。徒步林中,我们细细观察一切悄然美丽的生命迹象: 松针上的水滴、草坡上的绿苔、树干上的松油、断木上的菌类、落地的橡果......。 

瓦尔登湖的呼唤

 

 

走在寂静的林中小径上,我试图想象梭罗住在这儿时的情景。梭罗一百多年前在面湖的高坡上自建的小木屋早已不见踪影,只留下几根石墩标出它曾经的位置。附近有几棵参天的大树,如果梭罗来到此地的时候就存在的话,那它们一定见过那个目光深邃面容消瘦的青年人。于是,我拍了拍粗大的树干,靠坐在树根上一层厚厚的松针上,仿佛跟梭罗打了招呼。

 

梭罗说:“我到林中去,因为我希望从容地生活,只面对生活的基本要素,看看我是否能学得到生活要教我的东西,免得到了临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生过。”

 

环湖徒步时,遇到不少来湖中游泳的当地人。我试了试水温,略微有点凉, 可是心血来潮忽然也想在瓦尔登湖里游一次泳,如果这次不游, 谁知将来是否还会再来?心动后接着行动, 马上开车回到住地拿了泳裤, 返回到湖边,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下了水,在平静的湖中尽兴畅游。 游到湖心时, 仰望天空的浮云,身下就是深不见底的湖水,好久没有游在这样的天然水域了。 我闭上眼睛,让身体轻盈地浮在水面上,耳朵里传来湖底的嗡嗡声响, 悠悠万事,恍若渐渐溶化在湖水中。

瓦尔登湖的呼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