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惟心造

标签:
杂谈思维 |
思维有陷阱, 一切惟心造。
每个人的思考习惯不同, 导致同一个事件在不同的人心目中会有不同的理解。
思维的惯性会给人制造一副枷锁,或者一剂大麻,或者一颗安眠药。
上了枷锁的人,囚禁了自身的自由,
吸食大麻的人, 陶醉在虚惘的世界里, 执着于并不存在的美好;
喝下了安眠药的人最轻松, 直接关闭了思维的通路,昏睡百年, 等到一觉醒来已然完全忘记原本要思考的是什么。
消费心理学巧妙地利用人类天生的思维缺陷误导大众, 使人们更加远离独立思考, 全盘接受广告的暗示。
于是, 化妆品的代言人无一不是美男俊女, 好像他们是用了这些产品才改变容貌, 而不是得益于天生丽质的基因。
名媛贵妇纷纷热衷于瑜伽和游泳,因为他们看到瑜伽教练和泳坛健将个个身材匀称、体态优雅。 他们忘记了后者的好身材是把他们带上了这些职业道路的前提, 而不是这些职业给他们打造了好的身材。
人生地不熟的时候, 从众的心态更加明显: 吃饭要去人气旺的餐馆, 购物要到繁华的商圈。 表面上看起来是从众, 实际上是思维懒惰, 因为往往没有证据表明人气最旺的那一个就一定比一个优雅安静的地方更好。
鸡肋效应人所周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心态的背后, 是面对“沉没成本”的无力回避, 不敢放弃恰恰阻碍了我们得到更好的机会, 就像长期持有一只烂股票, 不及时腾出钱来买真正的潜力股一样。 割肉固然令人心痛, 失去未来的好机会意味着更大的损失。
思考需要理性, 理性思考消耗能量,不如本能反应来得轻松。 远古时代,
本能导致的瞬时反应让人类逃避未知的危险, 宁可白跑一次又一次, 总比因为跑得慢而被天敌吃掉要好; 现代社会,
奖励更深刻的思考和更周密的行动, 理性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尽量避开人性的陷阱,
因为今天的追求不只是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