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

标签:
旅游新场 |
养猴人对猴子们说:“以后每天给你们吃栗子,
今年的几个长假安排, 跟这个故事很相似。不该上班的时候上班,
该上班的时候调休,
五一节三天假期, 天天准时早起, 打开电脑, 放起音乐, 像上班时一样端坐桌前,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家里除了我一个人,
其他的人都是回笼“教”(觉)的忠实教徒。
难得几天好天气, 风和日丽, 暖阳宜人, 就这样关门闭户呆在家里, 于心不甘, 去景点逛逛,
又怕人满为患。 这个时节外出, 得反向思维,
第一天, 去了浦东新区的新场古镇。新场原是南汇的古镇,古称“石笋里”, 在其盛极一时的古代,曾有“小小新场赛苏州”的美誉,但这当不得真, 就像上海被称为东方的巴黎一样, 比喻总归只是比喻, 为的是找个高大点的参照物, 拔高自身形象。生活在上海的人们, 知道新场的人恐怕寥寥无几, 外地人更是闻所未闻。只是有一点确凿无疑的, 那就是新场的历史, 要远比上海城市本身的久远得多。
对新场的记忆深刻, 源于几年前的一次偶然造访。
贪吃的岂只小猫? 哪个小孩都有童年贪吃的故事。 虽然如今已经老大不小, 每次跟父母相聚时,
他们还会提起我和弟弟小时候偷吃的“光荣”经历。 那时,父亲每年从外地带回些尚未成熟的柿子,
母亲小心翼翼地把他们收拾到一个竹筐里,
新场的名气不响, 节日里没有多少游人, 我们正好优哉游哉地在古镇里走了一个来回, 避免了摩肩接踵的拥挤。 跟两年前相比,停车难了很多, 路边全部停满, 我们很有耐心地等到有人离开腾出空位才得以停进。
沿着老街边走边看, 进字画古董店里跟店主攀谈, 到特色茶馆欣赏室内装饰, 吃了炸萝卜丝和臭豆腐, 味道很地道, 在洪福桥旁吃了干拌酱面和混沌, 还有不错的鲜肉粽子。
假期第二天, 宅在家里喝茶读书, 下午到光启公园暴走一小时, 非常平常的一天。
最后一天, 禁不住春末夏初的诱惑, 跟朋友约好到长江入海口的滨江公园野餐。 记得那里江阔海宽, 船帆远影, 临江眺望, 心胸为之一振。
我们沿着内环, 兴致勃勃地分头开车朝公园方向出发, 一路上电话联系不断, 互通交通状况。
离公园的入口还有好几公里, 道路渐渐拥堵了起来, 车辆越来越多, 两个方向都动弹不得, 我们亦步亦趋地跟在车队里,过了半个多小时,
才走了几百米。 眼见形势不妙, 当机立断不玩了, 直接去了朋友的小区仁恒河滨花园。 这里同样鸟语花香, 杜鹃正红, 樱桃还酸,
河边暖风阵阵, 杨柳依依, 孩子们打着扑克牌, 大人们聊聊天, 兴致所至, 拨通远在外地的同学电话,
互致问候。
三天假日, 一晃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