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德满都万花筒

(2013-03-03 18:46:49)
标签:

旅游

尼泊尔

加德满都

尼泊尔之行如期启程。 31日, 在香港办完公务,直接飞往加德满都, 经停孟加拉国首都达卡。

直到当地时间午夜时分才到加德满都。 第一次才知道,原来 时差可以以十五分钟计算, 这里比北京时间晚了两小时另十五分钟。

推着大号的行李箱, 住进了加德满都当地人都知道的老牌酒店Hotel Shanker,酒店号称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装潢和侍者都显得很有文化。 夜晚出奇地安静,除了鸽子的咕咕声叫和黎明前乌鸦的鼓噪, 几乎万籁俱寂, 全然没有上海那种彻夜不停的轰鸣和喧闹。

 

旅程第一天, 运气奇佳地邂逅了一个会讲中文的尼泊尔旅行社的人, 他带我到他的办公室,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帮我敲定了本该早就敲定的行程细节, 余下几天便可高枕无忧。


第一天包车先跑了离加德满都市中心较远的一些重点景点。 

第一站是巴德岗,红砖和黒木传递着古朴和厚重的历史, 高大的寺庙历尽千年不倒, 诠释着尼泊尔中世纪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的发源。 前阵恰逢旱季, 跟加德满都一样, 巴德岗到处因为干燥而尘土飞扬, 只有体型肥硕的石狮和石像仍然安详悠然地承受着阳光的热烈恩赐。


第二站是博达哈佛塔。 阳光的照耀,使佛塔折射出冰雪一样耀眼的光芒。这个全世界最大的佛塔, 比以前去稻城亚丁的途中见到的高原佛塔大出好多倍, 塔顶的四方佛眼露出令人震撼的威严和庄重。 


第三站是印度教圣庙帕斯帕提那寺观看那里常年举行的火葬仪式。 

赶到的时候, 一场火葬快要结束, 弥散在空气中的怪味不断挑战着神经, 余烬未灭的火堆旁已经停好了另一具素裹待烧的尸体。 人们若无其事地沐浴准备, 野狗在发臭的河道里寻找烧剩的残骸。

火葬台分了三六九等, 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按照不同的标准料理人生后事, 火葬台旁的屋子据说是奄奄一息的未亡人的最后一站,人一旦没了脉搏马上就被送入下一个牛奶沐身的死亡程序。

附近还有一个修女特蕾莎到过多次的养老院, 孤寡老人在这里享受着捐献者和政府提供的养老待遇。 他们行动缓慢, 出奇地安静, 脸上挂着不悲不喜的表情,在属于他们的那一刻到来之前, 静静享受着佛塔周围的温暖阳光。

路边的乞丐身上裹着毯子, 露出残缺的肢体和变形扭曲的面孔,毫无掩饰地把生命的残忍和自己的苦难展现出来, 以博得路人的施舍。

苦行僧们聚集在火葬台对面的佛塔周围, 或吸食大麻或惬意酣睡, 俗世里发生的一切早已与他们无关。


最后的一站是帕坦广场, 尼泊尔最古老的皇宫。跟巴德岗的寺庙一样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木雕,无数的游人和市民在佛塔周围找到自己喜欢的位置,或欣赏凝固的古老音乐,或静静地发呆, 或观察来往行人。


第一天的行程, 像一个万花筒, 把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加德满都,不由分说地呈现眼前, 让我来不及思考, 来不及选择。

 


大街上邂逅的“赵国庆”认真地规划行程。

加德满都万花筒





巴德岗的印度神庙入口上的精细雕刻。
加德满都万花筒




巴德岗浴池旁的铜雕眼镜蛇。

加德满都万花筒




给了哑巴老妇人100卢比, 拍了一张她守护着的门神像。
加德满都万花筒





巴德岗神庙台阶边的神像。
加德满都万花筒




巴德岗的陶器广场。
加德满都万花筒





导游带到一个叫Lama Thanka School的地方, 买了一张精美的唐卡, 据说这样一张要花费画师几个月的功夫。
加德满都万花筒





巴德岗的杜巴广场。
加德满都万花筒




我和司机都带上了口罩, 加德满都的尘土实在太大。
加德满都万花筒




博达哈的佛塔。
加德满都万花筒




印度神庙的苦行僧。
加德满都万花筒




火葬的余烬未灭, 下一具尸体已经裹好。

加德满都万花筒





印度神庙不允许外人进入, “神牛”见不见

加德满都万花筒






帕坦广场一景。
加德满都万花筒






精美的砖木建筑。
加德满都万花筒




放眼之处, 皆是寺庙和佛塔。
加德满都万花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七年之痒
后一篇:徒步博卡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