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伦敦, 向左?向右?

(2011-10-08 13:36:00)
标签:

伦敦

旅游

杂谈

出差把国庆黄金周的个人时间搭进去了,幸好10月3号是德国的统一节,总算有了一个比黄金周略短的长周末可以休息一下,于是独自一人去了伦敦。

 

运气莫名其妙地好,赶上了难得一遇的艳阳天。那两天,公园的绿地上坐满了三三两两享受阳光浴的人们,大街上也熙熙攘攘,几乎伦敦全城的人都涌出来了,像要抓住今年最后的一抹阳光不放。

伦敦, <wbr>向左?向右?

 

我的来意自有不同。

第一天买了全日的观光车票,乘坐着伦敦特色的双层巴士在市区里穿梭,快速跑遍了最有名的各个景点。一圈“粗游”下来,对伦敦的方位有了大概了解。随后按照兴趣,继续“精游”。脚尖指向哪里,人就暴走到哪里。从威斯敏斯特宫走到白金汉宫,穿过海德公园进到圣詹姆斯公园,从伦敦桥逛到双塔桥...,急行军般的步伐少有停歇。

伦敦, <wbr>向左?向右?

伦敦, <wbr>向左?向右?

伦敦, <wbr>向左?向右? 伦敦, <wbr>向左?向右?

 

一个人出行的效率就是高,还挤出时间坐了游轮观赏泰晤士河两边的景色。伦敦塔这个既作过王宫又作过监狱的城堡里发生的故事太多,至今仍有人相信命丧断头台的王后的冤魂不散。泰晤士的河水,一如浑浊不堪的黄浦江,静自流淌;河边矗立了几个世纪的“大本钟”和气势磅礴的威斯敏斯特宫,照旧傲慢地睥睨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

伦敦, <wbr>向左?向右?

伦敦, <wbr>向左?向右?

伦敦, <wbr>向左?向右?

 

第二天的重点在博物馆,不过“伦敦眼”摩天轮也不容错过,一大早就先奔它而去。这个为庆祝千禧年而建的伦敦新地标,一反英国人不露声色的传统,为沉闷的泰晤士河岸边增添了一丝轻快梦幻的色彩。 

当摩天轮的乘座舱转到顶部的那一刻,伦敦的360度全景在晴朗的天空下尽收眼底。

伦敦, <wbr>向左?向右?

 伦敦, <wbr>向左?向右?

 

伦敦的博物馆不少,不多的时间只够光顾国家艺术馆和大英博物馆。

博物馆是令人沉静的地方,置身其中犹如翻开了一部大英百科全书,文明的演化、科学的发展、人类的知识和智慧尽现眼前。
伦敦, <wbr>向左?向右?

伦敦, <wbr>向左?向右?

 

遗憾的是大英博物馆里没有展出太多的中国文物,许多珍宝深藏箱底不可示人,只有少数幸运者偶尔得以一见。两尊中国明代的瓷器发人深思,一尊是地狱里记善举的判官,手里拿着一本薄薄的善举记录薄;一尊是地狱里记恶行的判官,腋下则夹着几卷厚厚的恶行记录薄。人类的善举跟恶行比起来,总是微不足道,唯有判官明察秋毫。
伦敦, <wbr>向左?向右? 伦敦, <wbr>向左?向右?

 

 

国家艺术馆里有一幅Paul Delaroache的油画,画的是关于Lady Jane Grey临刑前的情景,它比任何其他的作品更能震撼人心。这个被推上女王宝座才九天的女孩被斩首时年仅十六岁,白皙的肌肤与周围的色彩形成强大反差,优美的身段软弱无助,刽子手的斧头让美丽顷刻香消玉损,Lady Jane可叹地成了改朝换代的牺牲品。

伦敦, <wbr>向左?向右?


 

伦敦比想象中的要好,建筑物高大整洁,街道宽敞干净,明年的奥运会无疑为城市的美化带来了极大的推力;狄更斯描述的的雾都不见踪影,工业革命留下的尘垢也早荡然无存。

 

浮光掠影的两天尽管短暂,到底弥补了多年旅途中的一个空白。英国虽然已成了没落的帝国,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架子还在。只是伦敦街道斑马线边上随处可见的警示语,一会叫人“向左看”,一会叫人“向右看”,一会叫人“向两边看”,搞得像军训操练的口令,既令人抚掌莞尔更令人莫衷一是。
伦敦, <wbr>向左?向右?
伦敦, <wbr>向左?向右?
伦敦, <wbr>向左?向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