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掠影

标签:
瑞士苏黎世卢塞恩铁力士雪山旅游 |
第一次到瑞士,首站是苏黎世。区区七百多万人口的国家,德、法、意三种语言均是官方语言,居然在全球有那么大的名气,这不仅得益于瑞士军刀、手表和奶酪等产品,更得益于它久享盛誉的银行业、保险业和医药业。
苏黎世实在小巧,房屋陈旧。城市里的电车,有轨和无轨的,四通八达,遍布各个角落。搭接电车的电线挂满街头,像蜘蛛网一样,纵横交错,不免有碍观瞻。
下榻的酒店就在火车站边上,居于主要名品名店商业街的一头,同来的客人急不可耐地开始购物,在名表店里讨价还价,我则随着导游和其他几个人到市内的几个主要景点走了一圈,偏离大街拐进小巷,碎石路面坡度不缓,到处都是卖手表和军刀的店。沿着车站大街走不需三十分钟就可到另一头,苏黎世湖的南岸。湖水清澈,胜似海水,湖面上白帆点点,游船游弋,湖的北岸极目处依稀可见顶峰上仍覆盖白雪的阿尔卑斯山。
第二天去了卢塞恩
(Luzern),这是个比苏黎世更小的城市,可是它给我留下的印象更好。去参观那座著名的丹麦雕塑家的石狮作品的路上,听导游介绍这座雕塑的来历,才知道这是一位幸存者为纪念在法国大革命中捐躯的七百多名瑞士雇佣军战士而建的。没有见到它之前,我想它跟以前所见过的形形色色或威猛或雄壮的许多石狮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不同。一见到这座雕刻在山体岩石上的它时,却不由自主地被它那无比忧哀伤、悲痛的眼睛所震撼。那一双比人的眼睛还要富有感染力的眼睛,还有紧蹙的眉头,透露出复杂的内心情感,似乎在为那些失去生命的骁勇、忠诚的年轻雇佣军战士哀号。
卢塞恩城中有座六百多年历史的木桥,十几年前的一场火灾烧毁后得以重建。木桥虽然只有两百米长,却几乎承载着这个城市最重要的历史。这座精美的廊桥,结实而稳固,雪山上的水汇集成流,从桥下急促地流过,桥内的画廊上有许多跟城市历史和宗教有关的油画,新旧木桥的交界处还有火灾化木成焦的痕迹。曲线优美的白天鹅和丑陋的野鸭在桥的上游水缓处相安无事地悠闲觅食;木桥的外侧种着色彩艳丽的矮牵牛花和天竺葵花,像一条花边飘带把古桥点缀得生机盎然。
中午饭是在一家瑞士餐馆(Wilden Mann)解决的, 侍者说餐馆的房子初建于1571年, 墙壁上印有许多大学的徽章, 是历届毕业生的狂欢纪念,吧台的上方赫然写着一句“老酒和靓女是最好的消遣”,由此可见当年的热闹。
在卢塞恩走马观花地游过后,继续乘车去了铁力山 (Titulis)。雪山脚下绿草茵茵、牛羊肥壮,山上云雾缭绕,山坡上积木般五颜六色的木屋,纯净的空气,加上传来的牛脖上挂的铃铛声声,恍入仙境。
乘缆车上了山顶,浓雾笼罩,风景反不如山下, 更不如以前冬天里去过的德国境内的阿尔卑斯山。三千米的海拔以上,气温低于零度, 从夏天突然跳进冬天,抑制不住兴奋,在冰洞里走了一圈,快速登上最高峰,胡乱拍了些照片。上山和下山途中, 360度的旋转缆车使无穷美景一览无余,但见青绿色的冰川下汨汨细流, 不禁又为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