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人

(2009-06-13 10:56:00)
标签:

四川人

成都

巴蜀文化

旅游

四川人     四川人

 

前几天到重庆和成都出差,又有了一次近距离接触巴蜀文化的机会, 加深了对四川人的印象。

 

我对四川人的最早的印象来自于小时候家乡的四川媳妇们。这些眉目清秀、脸蛋漂亮的四川姑娘嫁过来的很多,通常是先嫁来一个,然后带来一群,她们的公婆家往往是我们当地较穷的家庭,丈夫也多是本地姑娘不愿嫁的老实巴交、岁数偏大或者其貌不扬的粗汉子。四川姑娘之所以愿意从千山万水之外嫁到这样的人家纯属迫不得已,她们不是被人贩子卖过来的,只是为了能有一口饭吃,所以才不挑婆家、不挑男人,更不挑嫁妆。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在三十年前,着实有过一段辛酸的历史。远嫁他乡的四川姑娘们,大多能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不出两年,她们就变得跟当地妇女一样泼辣能干,娶了她们的男人们倒成了他人羡慕的有福之人了。

 

地球人都知道四川人喜欢吃辣,但跟其他几个爱吃辣的地区的人不一样,四川人的脾气虽倔却不火暴,讲话慢条斯理,乐呵呵的川味普通话里时不时夹点幽默,听起来很受用。四川人吃辣主要是因为当地气候潮湿闷热,生活在四川可以常年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的免费桑拿浴和长效保湿霜,以至于这里不管是女孩还是男孩都有白皙细腻的皮肤,纯粹天生丽质,不是靠用“资生堂”或者“雅诗兰黛”能搽出来的。

 

早知道四川人生性乐观,喜玩好耍,许多人不仅是小富即安,不富亦安。“少不入川”说的正是巴蜀之地的安逸闲适生活太容易使年轻人沉浸在温柔乡中留恋往返,过早失去应有的奋斗激情。走在成都的锦里古街,人不由得放松下来,这里不光有吃喝玩乐,还可以体验一种与上海不同的生活方式。成都郊外的“农家乐”更是别具一格,幽雅的庭院宛如苏州的园林,鸟鸣蛙唱的环境中,一杯峨眉竹叶青在手,闭目养神,斜躺在竹椅上,享受成都绝活,掏耳朵的绝技。年轻的女师傅纤手抓着小铲、扫子(毛刷)、竹片、音叉几件工具,在耳孔、耳壁,里里外外或深入,或浅探,轻重交叉,快慢更替,把人体的整个神经系统都调动起来了。当一波波的快感迭现时,冷不防有音叉在耳谷震动,传来一阵持续的金属颤音和麻酥酥的高潮,舒服的很。难怪在“少不入川”之后,还有“老不出蜀”一说!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让世人看到了四川人坚韧的一面,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无数真情、不屈、感恩的场面让我无不动容,四川人向全世界展示了柔能克刚的顽强,他们不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建川博物馆聚落的5.12特展馆里收藏了一批震后收集到的灾区实物,面对那些破碎扭曲的物件我仿佛置身于去年那幅山崩石落、大地颤抖的巨大恐怖场面之中。

 

盼望着有下一次,能专程去四川领略九寨沟和稻城亚丁的美景,品味都江堰、杜甫草堂、武侯祠的沧桑,感受三星堆的神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倒时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