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赠从弟弘元时为中军功曹住京诗》注译
(2023-05-25 16:55:08)
标签:
文化 |
分类: 谢氏研究 |
谢灵运《赠从弟弘元时为中军功曹住京诗》注译
谢燕颉
(一)
东晋义熙十年,谢灵运作《赠从弟弘元时为中军功曹住京诗》云:
于穆冠族,肇自有姜。峻极诞灵,伊源降祥。
贻厥不已,历代流光。迈矣夫子,允迪清芳。
注释:
从弟,堂弟,即同祖叔伯之子,而年纪小于己的人。谢弘元,诸表皆失收,亦不见于史传和墓志,具体世系承传不详。中军,指中军将军,古代武官名。汉武帝以公孙敖为之(《汉书》作“中将军”,此据《宋书·百官志》。魏、晋、南北朝,中军、镇军、抚军三将军,地位常仅次于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功曹,官名,亦称功曹史。秦代即有此官职,如沛县功曹,姓萧名何,与邦同乡,熟谙法律,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东汉各州亦有功曹,而名称略有变更。属司隶校尉者称功曹从事,下设功曹书佐等协助处理选用人员等事。其他的功曹从事改称治中从事,属员仍称功曹书佐。历代沿置。两晋、南北朝多改称西曹。功曹权力,在汉代最盛。郡之功曹,除人事外,常能与闻一郡政务。司隶校尉之功曹从事亦然,实为长官助理。魏、晋起,功曹仅理本署之事。住京,即驻京。于穆,意思是对美好的赞叹。冠族,谓冠盖之族,即仕宦之家。《晋书·张方传》:“参军毕垣,河间冠族。”肇自,意思是始于。姜,主要字义是指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黄色,味辣,可供调味用,亦可入药,也是中国姓氏用字。《说文》:“姜,神农居姜水,以为姓。”姜,姓。《诗·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通“彊”。《通训定声》:“姜,假借为。强”《礼记·表记》:“鹊之姜姜。”按,《诗·鄘风·鹑之奔奔》作“鹊之彊彊”。彊彊,鸟雌雄相随而飞。姜通“彊”。姜,见母、阳部;彊,群母、阳部。见、群旁纽双声,阳部迭韵,属音近通假。峻极,释义为极高;极为陡峭;形容书法的劲挺峭拔;古寺院名,在嵩山。出自《礼记·中庸》。诞灵,意思是佛教对高僧、佛祖诞生的敬称。伊,彼,他,她;文言助词。源,本义是指水流开始的地方。后引申指事物的来源。降祥,意思是降下吉祥。贻厥,意思是指留传;遗留。不已,继续,不停止。流光,谓福泽流传至后世;流动、闪烁的光彩;特指如水般流泻的月光;指如流水般逝去的时光。迈,提脚向前走;跨。夫子,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称谓,妇人对丈夫的尊称;特指孔子。见《书·牧誓》:“夫子勗哉!不愆於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允迪,意思是指诚实遵循。清芳,解释为清雅的香味。
译文:
对冠盖之族美好的赞叹,起始的有姜氏。那是极高处诞生的精灵,他是起源于上天所降下的吉祥。并且留传下去而永不停止,其历代的福泽,也流传到了后世。提脚迈步向前走的是那些年长而学问好的人,因为诚实遵循,而发出了清雅的香味。
这是谢灵运赠给时为中军将军功曹驻京的堂弟谢弘元的诗。诗中大赞仕宦之家姜氏,说他是天上降落于人间吉祥精英,流芳百世,永世长存。
(二)
义熙十一年,谢灵运又写了一首《赠从弟弘元》云:
从弟弘元,为骠骑记室参军,义熙十一年十月十日,从镇江陵,赠以此诗。
毖彼明泉,馥矣芳荑。扬晔神皋,澄清灵溪。
灼灼吾秀,徽美是谐。誉必德昭,志由业栖。(其一)
憩鳯於林,养龙在泉。舍潜就跃,假云翔天。
餁以味变,台以明宣。言辞戚朝,聿来鼎藩。(其二)
昔尔同事,谓予偕征。暌合无朕,聚散有情。
我端北署,子腾南溟。申非授乖,饮泪凄声。(其三)
缅邈荆巫,杳翳江湍。三千既旷,繇役实难。
想象微景,延伫音翰。因云往情,感风来叹。(其四)
寝处燕说,指辰忌薄。仳离未几,节至采获。
静念霜繁,长怀景落。人道分虑,前期靡詑。(其五)
视听易狎,冲用难本。违真一差,顺性谁卷。
颜子悔伤,蘧生化善。心愧虽厚,行迷未远。
平生结诚,久要罔转。警掉候风,侧望双反。(其六)
其六的大意是,人的视觉、听觉是容易产生亲近感的,但是却使其态度不庄重,如果过分的谦和,也是祸乱的根源。若违背纯真,则一旦产生了差错,则顺从天性,谁也会卷绕其中。颜渊由此产生了深深悔恨,蘧生也因此变得和善。内心惭愧虽然忠厚,却走入迷途已为期不远。平生的结交诚实,时间一久便要受到蒙骗,而弄得晕头转向。警惕时掉头去观测风向,从侧面去观察事物的正反两面。
显然这是谢灵运生活中的切身体会,当然也是作者教导堂弟的一席心里话。
(三)
谢灵运与诸多堂兄弟,诸如堂兄谢瞻、堂弟谢弘微、谢惠连等均有诗作往来。那么,这个堂弟谢弘元到底是谁呢?其父亲、祖父又是谁呢?
从史书上甚至从族谱中,却找不到有关谢弘元的任何记载。但是,这也并不是没有痕迹可寻。因为是谢弘元,自然会让人想到谢弘微,以及谢弘微的生父谢恩。
据《晋书》列传第四十九载:“(谢)恩三子,曜、弘微,皆历显位。”这里说谢恩有三个儿子,但是只知其二,还有另一个却未知。
谢弘微(392-433),本名谢密,字弘微,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曾祖父谢万,为东晋太傅谢安四弟。祖父谢韶,车骑司马。父亲谢恩,武昌太守。叔父谢裕,字景仁:尚书左仆射。谢弘微过继给从父谢峻之后,而以字行世。
谢曜(386—427),小字阿多,是谢弘微的兄长。官御史中丞、荆州长史,彭城王刘义康骠骑将军长史。
据《宋书·谢弘微传》载:“兄曜历御史中丞,彭城王义康骠骑长史,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沙门释慧琳诣弘微,弘微与之共食,犹独蔬素。慧琳曰:‘檀越素既多疾,顷者肌色微损,即吉之后,犹未复膳。若以无益伤生,岂所望于得理。’弘微答曰:‘衣冠之变,礼不可逾。在心之哀,实未能已。’遂废食感咽,歔欷不自胜。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关于谢灵运及其堂兄弟的情况,《宋书·谢弘微传》说得很清楚:“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混五言诗所云‘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侄’者也。其外虽复高流时誉,莫敢造门。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谓瞻等曰:‘汝诸人虽才义丰辩,未必皆惬众心;至于领会机赏,言约理要,故当与我共推微子。’常云:‘阿远刚躁负气;阿客博而无检;曜恃才而持操不笃;晦自知而纳善不周,设复功济三才,终亦以此为恨;至如微子,吾无间然。’又云:‘微子异不伤物,同不害正,若年迨六十,必至公辅。’尝因酣宴之余,为韵语以奖劝灵运、瞻等曰:‘康乐诞通度,实有名家韵,若加绳染功,剖莹乃琼瑾。宣明体远识,颖达且沈俊,若能去方执,穆穆三才顺。阿多标独解,弱冠纂华胤,质胜诫无文,其尚又能峻。通远怀清悟,采采标兰讯,直辔鲜不踬,抑用解偏吝。微子基微尚,无倦由慕蔺,勿轻一篑少,进往将千仞。数子勉之哉,风流由尔振,如不犯所知,此外无所慎。’灵运等并有诫厉之言,唯弘微独尽褒美。曜,弘微兄,多其小字也。远即瞻字。灵运小名客儿。”
时刘裕讨平桓氏势力之后,东晋太傅谢安的六弟、永嘉太守谢铁之孙、中书侍郎谢冲之子谢方明,由堂兄谢裕举荐其任刘裕主簿。谢方明在任内尽忠报效,知无不为。刘裕对其亦很赏识,多次赏赐他。
谢方明后转为从事中郎,以后更转任刘裕二弟、左将军刘道邻长史。刘裕更是命令左将军府内所有事,都要由谢方明决定。
东晋义熙十年(414),刘道怜进号中军将军,加授散骑常侍。谢方明遂转任中军将军长史,不久加领晋陵太守。如《赠从弟弘元时为中军功曹住京诗》所叙,谢弘元时任中军将军功曹。
义熙十一年(415),刘裕讨伐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命刘道怜留守建康。是年四月,刘裕讨平司马休之,又调刘道怜镇守荆州,并将北府将吏,悉数调至其麾下。刘道怜被授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并持节都督荆州、湘州、益州、秦州、宁州、梁州、雍州七州军事。
刘道邻以骠骑将军任荆州刺史,那么谢方明则以骠骑将军长史领南郡相。如《赠从弟弘元》诗中所说,谢弘元时任骠骑将军记事参军。
看来谢弘元很可能是谢弘微的兄长,而且还是谢曜的兄长。那么也可以说,谢弘元就是谢恩的长子,只是因为不显,或因早逝,故而正史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