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陶望龄《东山谢氏重修族谱序》注译(续)
(2023-02-24 09:33:23)
标签:
文化 |
分类: 谢氏研究 |
明陶望龄《东山谢氏重修族谱序》注译(续)
谢燕颉
(三)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岁,谢于教补郡庠弟子员,游学庐陵螺川,谒以京察罢归的陕西参政王时槐。七月十六日,王时槐为宁都衙背族《谢氏族谱》作序:
予既释尘鞅,归耕螺水(庐陵螺川)之阳,虔之宁都生于教觉甫谒予,而受学焉。时觉甫已举于乡矣,乃津津焉以治心、修身、追踪圣贤为志,予甚嘉之。嗣是往来螺水,数过予,述所自致力与其欲深造而未逮者,叩请益加密。予尤喜其勤笃,不懈是诚,可与切磋,而期远到者也。
一日,出其重修族谱,征予一言为序。按:谢氏初祖玉诚公,原籍广信,当宋德佑丙子(1276)移家至宁都太平乡十九都之杉口村(今属石上镇蛇形排村)居焉。传世三百馀年,族属滋繁。先是嘉靖丙申(1536),(潜)夫公一修族谱。今世缯衍,族议重修,乃以属觉甫任纂辑之笔,而于龄、于义、于烈、于能、于翰暨东、东鲁、东曙辈协力成之。
予观夫公所自为记,以采摭远闻,称故族者为可笑,故直据其可知者,原于玉诚公,其它不复远引。而觉甫因之,则谓必知明伦,克其无不爱敬之心,而后可以言谱,皆匕乎重,本联宗之大义也。
予言亦何以加此哉?予尝宋之欧阳六一、明允,元之许鲁斋,我朝之李空同皆有谱,乃其先世有断续而不可知者,有祖弥以上即阙焉。而无名讳者,昔贤皆不复远引,正夫公之意也。
夫族本一人而传至千百,其人则似有期功,缌祖之亲疎,由千百人而逆推其本于一人,则总之为心髪肤之至切。
维既此而深体之,爰敬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抑先贤有云:子孙才,族将大。惟螺水距宁都特远,故余虽侧闻,谢氏彬彬多贤,莫由躬承,而徧识之。独幸与觉甫游,见其好学之勤,且知其兄于翰君,尤孳孳以学。自于翰之子东华,亦委贽问学于予。资明而志,决以余所接见及所闻知。因以测其所未徧识者,足信谢氏之多贤,将其族之昌炽光大,真莫可涯量也。
夫学莫大于笃亲,而笃亲正所以尽性。倘以尽性为高远,难能以笃亲为浅近可忽,甚至忘意于荒诞之说,以希世外之超,则非余与觉甫所以相切磋,期远到之本志也,愿与谢氏多贤共勉之。
明万历癸未岁秋七月既望。
进士大常寺卿王时槐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