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龙”典出汉谢甄

(2022-11-23 08:06:48)
标签:

文化

分类: 谢氏研究

“二龙”典出汉谢甄

谢燕颉

李白《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诗云:

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霜凋逐臣发,日忆明光宫。

复羡二龙去,才华冠世雄。平衢骋高足,逸翰凌长风。

舞袖拂秋月,歌筵闻早鸿。送君日千里,良会何由同?

诗的大意是,旅居鲁地的游客,正向着西方欢笑,繁华的京城,好象就在梦中。虽然寒霜凋零之时,被朝廷放逐的臣子已轻装出发,日日夜夜,还会回忆起长安的明光宫。羡了又羡慕的“二龙”,能双双前去应举,才华超人,又有出众之雄。四通八达的平坦大路上,奔跑着骏马,犹如疾飞的鸟儿,正在凌青云驾长风。挥舞的衣袖,可拂着秋天的月儿,有歌手唱歌劝酒的宴席上,盼望早早听到大雁的声音(指书信)。今天欢送二君的千里之行,那美好的再聚会,又怎能相同?

“二龙”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第八:“谢子微见许子将兄弟,曰‘平舆之渊有二龙焉。’见许子政弱冠之时,叹曰:‘若许子政者,有干国之器。正色忠謇,则陈仲举之匹;伐恶退不肖,范孟博之风。’”

详情可见诸卢嘉锡《世说新语笺疏》赏誉第八上:

谢子微见许子将兄弟曰:“平舆之渊,有二龙焉。”见许子政弱冠之时,叹曰:“若许子政者,有干国之器。正色忠謇,则陈仲举之匹;《汝南先贤传》曰:〔一〕“谢甄字子微,汝南邵陵人。明识人伦,虽郭林宗不及甄之鉴也。〔二〕见许子将兄弟弱冠时,则曰:‘平舆之渊有二龙。’仕为豫章从事。许虔字子政,平舆人。体尚高洁,雅正宽亮,谢子微见虔兄弟叹曰:‘若许子政者,干国之器也。’虔弟劭,声未发时,时人以谓不如虔。虔恒抚髀称劭,自以为不及也。释褐为郡功曹,黜奸废恶,一郡肃然。年三十五卒。”《海内先贤传》曰:“许劭字子将,〔三〕虔弟也。山峙渊停,行应规表。邵陵谢子微高才远识,见劭十岁时,〔四〕叹曰:‘此乃希世之伟人也。’初,劭拔樊子昭于市肆,出虞承贤于客舍,〔五〕召李叔才于无闻,擢郭子瑜于小吏。广陵徐孟本来临汝南,〔六〕闻劭高名,召功曹。时袁绍以公族为濮阳长,弃官还,副车从骑,将入郡界,乃叹曰:‘许子将秉持清格,岂可以吾舆服见之邪?’遂单马而归。辟公府掾,敦辟皆不就。避地江南,卒于豫章也。”伐恶退不肖,范孟博之风。”张璠汉纪曰:“范滂字孟博,汝南伊阳人。〔七〕为功曹,辟公府掾。升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百城闻滂高名,皆解印绶去。为党事见诛。”

【校文】

注“召功曹”“召”,沈本作“辟”。

【笺疏】

〔一〕嘉锡案:《汝南先贤传》,魏周斐撰。斐,汝南人。仕至永宁少府。见品藻篇“刘令言”条注引王隐《晋书》。

〔二〕嘉锡案:《后汉书》郭太传曰:“谢甄字子微,汝南召陵人也。与陈留边让,并善谈论,俱有盛名。每共候林宗,未尝不连日达夜。林宗谓门人曰:‘二子英才有余,而并不入道,惜乎!’甄后不拘细行,为时所毁。”《汝南先贤传》乃言其知人过于林宗,殆不免阿私乡曲之言也。

〔三〕《续谈助》卷四载《殷芸小说》引许劭列传曰:“汝南中正周裴表称:许劭高遗风,与郭林宗、李元礼、卢子干、陈仲弓齐名。劭时有知人之鉴。自汉中叶以来,其状人取士,援引扶持,进导招致,则有郭林宗。若其看形色,目童,断冤滞,摘虚名,诚未有如劭之懿也。尝以简别清浊为务。有一士失所,便谓投之潢污。虽负薪抱关之类,吐一善言,未曾不有寻究欣然。兄子政常抵掌击节,自以为不及远矣。劭幼时,谢子微便云:‘此贤当持汝南管籥。’樊子昭帻贾(原作责)之子,年十五六,为县小吏。劭一见便云:‘汝南第三士也,此可保之。’后果有令名。”按《隋志》《汝南先贤传》五卷,魏周斐撰。盖斐既撰传以称颂郡中人士,又表扬劭之功德于朝也。

《太平寰宇记》一百六曰:“洪州南昌县,许子将墓在州南三里,县南六里。”按雷次宗《豫章记》云:“劭就刘繇于曲阿。繇败,随繇奔豫章,中途疾卒,因焚尸柩,天纪中,太守吴兴沈法秀招魂葬劭于此。”杭世骏《道古堂文集》二十一论许劭曰:“太史慈暂渡江,到曲阿见刘繇,会孙策至。或劝繇可以慈为大将军,繇曰:‘我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耶?’(按见《吴志》太史慈传)繇固碌碌不足责,劭之鉴裁,此可略见。蒋济著《万机论》云:‘许子将褒贬不平,以拔樊子昭而抑许文休。’(按见《蜀志》庞统传注及本书品藻篇注引)诸葛诞《与陆逊书》又以为‘自汉末以来,中国士大夫如许子将辈,所以更相谤讪,或至于祸。原其本起,非为大雠。惟坐克己不能尽如礼,而责人专以正义’。(按诸葛诞乃诸葛恪之误,见《吴志》恪传。)由二言观之,则劭所谓‘月旦评’者,特出于汝南一时之俗,佣耳僦目,借劭以自重。未数十年,而四方之士已有起而议之者。吾以知劭之无真赏也。”嘉锡案:袁宏《后汉纪》二十七云:“孙策略地江东,军及曲阿,刘繇败绩,将奔会稽,许劭曰:‘不如豫章。’又云:‘天下乱,劭渡江投刘繇。与繇俱行,终于豫章焉。’”然太史慈到曲阿之日,正子将依刘繇之时。繇之不以慈为将,必子将尝讥贬慈也。杭氏之论当矣。《蜀志》许靖传曰:“少与从弟劭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劭为郡功曹,排摈靖,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御览?》百九十六引典论曰:“汝南许劭与族兄靖俱避地江东,保吴郡。争论于太守许贡座,至于手足相及。”(杭氏论中亦略及此二事)可以知劭所以抑文休之故矣。兄弟之间尚如此,其于他人之褒贬,岂能尽得其平乎?《抱朴子》自叙篇曰:“汉末俗弊,朋党分部。许子将之徒,以口舌取戒,争讼论议,门宗成雠。故汝南人士无复定价,而有月旦之评。魏武帝亦深疾之,欲取其首。尔乃奔波亡走,殆至屠灭。”就诸葛恪、葛洪之言观之,则许劭所谓汝南月旦评者,不免臧否任意,以快其恩怨之私,正汉末之弊俗。虽或颇能奖拔人材,不过藉以植党树势,不足道也。

〔四〕“十岁时”,《魏志》和洽传注引《汝南先贤传》作“年十八时”。

〔五〕程炎震云:“承贤,《魏志》和洽传注作永贤。”

〔六〕程炎震云:“徐孟本,徐璆也。范书字孟玉。《魏志》武纪注引《先贤行状》字孟平。和洽传注引《汝南先贤传》则同此,作字孟本。”

〔七〕《后汉书》党锢传曰:“滂,汝南征羌人。”注引谢承书曰:“汝南细阳人。”嘉锡案:《续汉书郡国志》:汝南郡无伊阳县,伊当是细之误。

大意是:

谢子微看见许子将兄弟时,说:“平舆的深水中,有二条龙。”看见许子政成年时,又感叹道:“你许子政这样的人,真具有治理国家的才干和器量,态度严肃,又忠诚正直,这与陈仲举(字德言,南朝陈武康人)相当。”

魏周斐(汝南人,官永宁少府)《汝南先贤传》说:“谢甄,字子微,汝南郡邵陵人。透彻地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是郭林宗,也不及谢甄的鉴定。看见许子将兄弟成年的时候,则说:“平舆的深水,中有二条龙。”时为豫章郡从事。

许虔,字子政,平舆人。为人崇尚高洁,文雅端正,宽敞明亮,谢子微看见许虔兄弟时,感叹道:“你许子政这样的人,真有治理国家的才干和器量。”

许虔之弟许劭,在名声未发达时,世人都说其不如许虔。然而许虔则经常用手拍腿称赞许劭,说自己认为远不如弟弟。当官以后,任郡功曹时,敢于逐退奸恶者,废止恶事,一郡气象,严谨恭敬。年仅三十五岁就逝世了。

《海内先贤传》说:“许劭,字子将,许虔之弟。山立水聚(比喻端庄凝重的风度),为行前规范的表率。邵陵谢子微才能高超,见识深远,看见许劭十岁时,便叹息说:‘这是世上所罕有之伟大人物。’当初,许劭曾提拔樊子昭(汝南人,初为小商贩,贩卖头巾,后为许劭所荐得为官,时年六十)于市场,推荐虞承贤(为牧监牧牛赶车)于旅舍,召见李叔才于默默无闻(乡閭之间)中,提拔郭子瑜于鞍马小吏中。广陵徐孟本来临汝南,听说许劭有很高的名望,便召为功曹。当时袁绍以诸侯或君王的同族为濮阳县长,弃官还乡,所用的是皇帝从车,随从的是骑兵,将入郡界,于是叹息道:‘许子将有操守高洁的品格,我岂可以用车舆冠服与各种仪仗见去他呢?’于是匹马单骑而归。辟为公府掾吏,敦请、征召皆不就。避世隐居江南,殁于豫章。”

“讨伐恶势力,止退品行不正的人,有范孟博(137169)之风。”张璠《汉纪》说:“范滂(东汉时期大臣、名士),字孟博,汝南伊阳人。任为功曹,辟为公府掾吏。升车揽辔(巡行各地监察吏治),有澄清天下之志。百城闻范滂高名,皆解除印绶离而去。后为朋党之事被诛杀。

〔一〕卢嘉锡案:《汝南先贤传》,魏周斐撰。周斐,汝南人。官至永宁少府。见品藻篇“刘令言”条注引王隐《晋书》。

〔二〕卢嘉锡案:《后汉书》郭泰传说:“谢甄,字子微,汝南召陵人。与陈留的边让,一并善于谈论,俱有很大的声望。每次一同问候郭林宗,未曾不是连日连夜。于是郭林宗对门生说:‘二个士子的杰出才智有余,然而并不合于圣贤之道,可惜了!’谢甄后不拘小节,为时务所毁。”《汝南先贤传》说谢甄识人超过郭林宗,几乎不免是偏私于乡里之话。

〔三〕北宋晁载《续谈助》卷四载有《殷芸小说》,引用许劭列传说:“汝南郡中正周裴(汝南安成人,魏少府卿,著有《汝南先贤传》)上表称:许劭有高祖遗留下来的文化特点家族风气,与郭林宗、李元礼、卢子干、陈仲弓齐名。许劭当时有识人的照察审辨的能力。自从汉中叶以来,其陈述或描摹人物,选取人士,推荐任用,搀扶支持,引导进入仕途,招引收罗,则有郭林宗。若其察颜观色,考察童言,断滞留未申的冤狱,指摘徒有虚名,诚然没有如许劭之出色。曾经凭借鉴别优劣、善恶、高下为务。有一士人失当,便说应投之诚信。虽樵采、把守城门之类,谈吐一有有益之言,未曾没有查考研求而高兴。哥哥许子政经常击掌拍手,自以为不及远了。许劭年幼时,谢子微便说:‘此贤士当主持汝南郡的锁匙(指事情的关键)。’樊子昭,头巾商人之子,年仅十五六岁,就为县小吏。许劭一见便说:‘汝南第三士人,这可保荐用之。’后其果然有美好的声誉。”按:《隋志》《汝南先贤传》五卷,魏周斐撰。大概周斐既撰写传播以称赞、颂扬自己郡中人士,又表扬许劭之功德于朝廷。

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一百六说:“洪州南昌县,许子将墓在洪州南三里,南昌县南六里。”按南朝宋雷次宗《豫章记》说:“许劭追随刘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东汉末年宗室大臣,汉末群雄之一)于曲阿。刘繇兵败,就随刘繇逃奔豫章,中途患病逝世,因焚毁了尸棺,在此时日中,豫章太守吴兴沈法秀招魂做墓安葬许劭于此。”

杭世骏《道古堂文集》二十一论许劭说:“太史慈暂时渡江,到曲阿会见刘繇,正好孙策到。或劝刘繇可以太史慈为大将军,刘繇说:‘我若用子义,许子将不会笑话我吗?’(按见《吴志》太史慈传)刘繇固然碌碌无为,远为不足指责,许劭的审察识别人物优劣才能,此可略见一斑。曹魏蒋济《万机论》说:‘许子将褒贬不平,以提拔樊子昭而抑制许文休。’(按见《蜀志》庞统传注及本书品藻篇注引)诸葛诞《与陆逊书》又以为‘自汉末以来,中国士大夫如许子将等人,所以更相毁谤讥刺,或至于祸起。原本其起,非为大仇。只是坐罪克己,不能尽如礼,而指责人专以正义’。(按:诸葛诞乃诸葛恪之误,见《吴志》诸葛恪传。)由二话看来,则许劭所谓每月初一发表的‘月旦评‘者,特出于汝南一时之俗,借助于所见所闻,借许劭以自重。没数十年,而四方之士已有起而议论之者。我以知许劭之没真奖赏。”

卢嘉锡案:东晋袁宏《后汉纪》二十七说:“孙策攻城略地江东,军队到了曲阿,刘繇有失败的记录,将逃奔会稽,许劭说:‘不如到豫章。’又说:‘天下乱,许劭渡江投刘繇。与刘繇同行,终于到豫章。’”

然而太史慈到曲阿之日,正好是许子将依傍刘繇之时。刘繇不以太史慈为将领,必定是许子将曾讥笑贬低太史慈。杭世骏之论是恰当了。《蜀志》许靖(字文休,汝南郡平舆县人,蜀汉时期重臣、名士)传说:“年少时与从弟许劭俱知名,并有品评或选拔人才时品评褒贬之称,而私情却不和。许劭为郡功曹,排斥、摈弃许靖,不得以年纪录用,薄利、、落得为人磨米,度日自给。”

《御览》百九十六引典论说:“汝南许劭与族兄许靖俱避地江东,保卫吴郡。争论于太守许贡座前,以至于手足相加。”(杭世骏论中亦略提及此二事)这就可以得知许劭所以抑制许文休之故了。兄弟之间尚如此,其于对他人的褒贬,岂能尽得其平吗?

《抱朴子》自叙篇说:“汉末鄙陋的习俗,争权夺利,朋党(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划分区域。许子将之流,以口舌(劝说、争辩、交涉时说的话)取戒(戒取,执行邪戒却以为是正戒),因争论而诉讼,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以致宗族成仇。所以汝南人士不再给予一定的评价,而有“月旦之评”。魏武帝曹操也深深憎恨他,想取其首级。他乃奔波逃走,差不多以至屠杀灭绝。”就诸葛恪、葛洪的话看来,则许劭所谓汝南“月旦评”者,不免褒贬、评论的任意,以快其恩怨之私,正是汉末之鄙陋的习俗。虽或许颇能奖励提拔人材,不过藉以党徒树立势力,不值一谈。

〔四〕“十岁时”,《魏志》和洽传注引《汝南先贤传》改作“年十八岁时”

〔五〕《魏志》和洽传注,虞承贤改作虞永贤。

〔六〕徐璆,字孟本,《魏志》武纪注引《先贤行状》字孟平,和洽传注引《汝南先贤传》字孟本。

〔七〕《后汉书》党锢传说:“范滂,汝南征羌人。”注引谢承书说:“汝南细阳人。”卢嘉锡案:《续汉书郡国志》:汝南郡无伊阳县,伊当是细之误。

由此看来,以上有关谢甄的情况,要注意二点。一是谢甄评论许虔、许劭兄弟;二是郭泰评论谢甄、边让。

汉末时期,名士辈出。时很多人都愿意提携后辈,对于前来拜访者,往往都会品评一二,以帮助其扬名。召陵曾活跃过一批活跃人士,诸如刘辟、龚都、王儁、伍孚、袁绍、袁术、陈温、陈翔、陈祗、陈裕、陈化、傅公明、许劭、许靖、许叔龙、樊子昭、孟建、应玚、应劭、程秉、和洽、陈到、李术、何定、吕蒙、吕范、屈晃、胡综、伍琼、谢甄等。

谢甄(162219),字子微,汝南郡召陵县(今河南郾城东)人,东汉末年大儒。生于汉桓帝延熹五年,殁于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虽善于品鉴人物,慧眼识才。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因曹操专权,滥杀名士。好友荀彧、孔融、边让等均被曹操杀害,因而故意自毁名节,以避祸于乱世。

许虔,字子政,许劭的兄长,兄弟二人被合称为“平舆二龙”。

许劭(150195),字子将,汝南平舆(今河南省平舆县)人。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少有名节,善于评价,定期举办“月旦评”。举孝廉出身,出任汝南郡功曹。拒绝司空杨彪征召,而投靠扬州牧刘繇。刘繇被孙策击败后,逃往豫章郡。东汉兴平二年去世,时年四十六岁。

许劭同样擅长品评人物,而且还与谢甄同为汝南郡人。许劭与许靖昆仲创办的“月旦评”颇具影响力。案《汝南先贤传》,谢甄与许劭兄弟交流过,并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将年仅二十的他们比作“二龙”,对于他们的品行十分看好。

据《汝南先贤传》载:“谢甄禀气聪爽,明识达理。见许子将兄弟弱冠之岁,曰:‘平舆之渊,有二龙出焉。察其盼睐则赏其心,睹其顾步则知其道。’”“谢子微见虔兄弟,叹曰:‘若许子政者,幹国之器。’”“召陵谢子微,高才远识,见劭年十八时,乃叹息曰:‘此则希世出众之伟人也。’”

边让(?—193),字文礼(一作元礼),兖州陈留郡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东汉末年名士、大儒。博学善辩,爱写文章,曾作《章华赋》,名噪一时。汉灵帝时,得到大将军何进征辟,担任令史。中平六年(189年),出任九江太守。初平二年,辞职还乡,轻视和诋毁兖州牧曹操。初平四年(193年),被兖州牧曹操所杀。

郭泰(128169),字林宗,太原郡介休县(今山西省介休市)人。东汉时期名士,与许劭并称“许郭”,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出身寒微,年轻时师从屈伯彦,博通群书,擅长说词,口若悬河,声音嘹亮。身长八尺,相貌魁伟。与李膺等交游,名重洛阳,被太学生推为领袖。第一次党锢之祸后,被士人誉为党人“八顾”之一。最初被太常赵典举为有道,故后世称“郭有道”。官府辟召,都不应命。虽褒贬人物,却不危言骇论,所以不在禁锢之列。后为避祸而闭门教授,弟子达千人,提拔“英彦”六十多人。建宁元年(168年),郭泰闻知陈蕃谋诛宦官事败而遇害,哀恸不止,于次年正月逝世,终年四十二岁。

据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郭太传载:“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谢甄字子微,汝南召陵人也。与陈留边让并善谈论,俱有盛名。每共候林宗,未尝不连日达夜。林宗谓门人曰:‘二子英才有余,而并不入道,惜乎!’甄后不拘细行,为时所毁。让以轻侮曹操,操杀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