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谢子受媢》考略
(2022-10-15 10:18:41)
标签:
文化 |
分类: 谢氏研究 |
《吕氏春秋•谢子受媢》考略
谢燕颉
(一)
“谢子受媢”,典出《吕氏春秋》去宥:
芝(东)方之墨者谢子(《说苑》杂言作‘祁射子’),将西见秦惠王,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淮南子》修务作‘唐姑梁’)。唐姑果恐王之视谢子贤于己也,对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险,将奋于说以取少主也。’(《淮南子》作‘固权说以取少主’)王因藏怒以待之。谢子至,说王,王弗听,谢子不说,遂辞而行。
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於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於取少主,何益?不以善为之悫,而徒以取少主为之悖,惠王失所以为听矣。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今惠王之老也,形与智皆衰邪?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著作,为黄老道家名著,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巨著。此书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也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同时,又融合了儒、墨、法、兵等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
芝方,指东方;芝田,传说中仙人种灵芝的地方。芝,形容华美、华丽。墨者,原指战国时期及稍后一段时期内,创造和追随墨家思想的人,大多出身于下层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人类社会有着深厚的、难以为平常人所理解的爱。大都信奉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的核心思想,同时又具有军事作战能力。谢子(前331—前288),山西省太原人,战国时代墨家思想家。《淮南子》修务引高注:“谢姓,关东人也。”关东,先秦时期,泛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说苑》杂言篇作祁射子。梁玉绳云:“古,谢射通。祁,乃地名,属太原,政是关东也。”秦惠王,即秦惠文王(前356—前311),即嬴驷,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孝公之子。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诛杀卫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成为秦国第一王。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于,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唐姑果,虽为秦国墨者。
上文的意思是说,东方的墨者谢子,将去西方去见秦惠文王,于是秦惠文王就问在秦国的墨者唐姑果。唐姑果因害怕秦惠文王重视谢子贤能于自己,于是就对秦惠文王说:“谢子虽然是东方的能言善辩之士,但是他为人非常阴险,将会奋不顾身地胡乱陈说,来取悦于少主您。”于是秦惠文王就心藏提防,并且以此来款待他。谢子来此后,本想说服秦惠文王。今见秦惠文王就是不听从,谢子心中也就不高兴了,于是就辞别而离开。
凡是听别人的见解是为了寻求正确的治理方法,所说的如果正确,就算他为了取悦继任的王子,又有什么损失?所说得如果不正确,就算他不是为了取悦继任的王子,又有什么好处?不把对方的良言为诚实,却只以对方取悦少主为错误,秦惠王失去了听取见解机会。用心若是这样,会见说客虽然劳累,耳朵和眼睛虽然有害,也不能明晓别人说的什么。人老了以后,身体衰老但是智慧会更高。如今秦惠王年老了,身体和智力都衰弱了吗?
媢,嫉妒的意思。
(二)
西汉时期才成书的《淮南子》的说法有所不同:“昔者,谢子见于秦惠王,惠王说之,以问唐姑梁(果),唐姑梁(果)曰:‘谢子,山东辩士,固权说以取少主。’惠王因藏怒而待之。后日复见,逆而弗听也。”
意思是说,以前,谢子去见了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很喜欢他,以此来问唐姑梁,唐姑梁说:“谢子,山东的一个辩士,他以巩固政权理论来取悦于少主您。”秦惠王因此而心藏愤怒,并以来对待谢子。后天再次见面时,其态度已改变,不再听他的说教了。
《淮南子》,是由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刘安,与他所召集的门客,所共同撰写的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哲学和政治学巨著。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全书的基本思想出于道家,但因为采纳了儒家的某些学说,故又与道家有重大的不同。
关于秦惠文王问唐姑果,《吕氏春秋》说是在见谢子之前,而《淮南子》则说是在见谢子之后。唐姑果对秦惠文王说了什么,《吕氏春秋》说“将会奋不顾身地陈说,而争取少主您”,《淮南子》则说“以巩固政权理论,来取悦年轻的少主您”。
这二者一是时间上有出入,一是目的性有出入。《吕氏春秋》明确说,唐姑果害怕秦惠文王认为谢子比自己贤能,而刻意攻击谢子阴险,而《淮南子》则无此一说。但是,其结果是一样的。
(三)
墨子是墨者的创始人。
墨子(前468—前376),名翟,宋国国都(今河南商丘)人。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
第二代墨者鉅子为禽滑厘,第三代鉅子为孟胜,第四代鉅子为田襄子,第五代鉅子为腹黅(今改享),第六代鉅子为缠弦子,后续鉅子,无考。
以下墨家弟子可见诸于书:
高石子,春秋战国时期人,生卒年不详,身份为墨家“墨辩”。墨子的学生,深受墨子欣赏,是墨子一位得意的学生曾推荐去卫国做官,官至卿。后因卫君不用献言,放弃俸禄回到齐国跟随墨子;
高何,齐国人。起初横行乡里,为人不齿,后学于墨子,成为天下名士显人;
县子硕,即县子石,齐国人。起初,同高何一样无恶不作,后师从墨子,成名于天下;
公尚过,墨子的弟子,深得墨子器重;
耕柱子,战国初鲁国人。墨子弟子。受墨子器重,喻为足以驾车上太行之骥,推荐出仕楚国;
魏越,墨翟弟子,受教出外游历,择务而从事;
随巢子,战国时期随县人,墨子的弟子;
胡非子,齐国人,复姓胡非;
管黔滶,墨子曾让他去卫国赞扬高石子,使其得以仕于卫;
高孙子,墨子弟子,胜绰随从齐人项子牛三侵鲁地,墨子使其责其见利忘义;
治徒贻,即治徒娱,复姓治徒,曾与县子硕问于墨子“为义孰为大务”?以求了解学义;
跌鼻,战国时人,墨子弟子。《墨子·公孟》:“子墨子有疾,跌鼻进而问曰:‘先生以鬼神为明,能为祸福,善者赏之,为不善者罚之。今先生圣人也,何故有疾?”对墨子“明鬼”思想持怀疑态度;
曹公子,战国初期曹国公子。曹国灭亡之后,从墨子学,为墨子弟子。《墨子·鲁问》记载了墨子与他的谈话;
胜绰,墨子弟子,墨子使之辅佐齐将项子牛,曾随项三侵鲁地;
缠子,战国时人,修墨氏之业以教于世;
屈将子,战国时楚国人,墨子再传弟子,好勇;
徐弱,战国时人,墨者,为巨子孟胜弟子;
田俅,即田鸠、田击、田系,齐人,为墨家第四代钜子;
唐姑果,即唐姑梁、复姓唐姑,秦之墨者;
谢子,即祁射子,战国关东人。学墨子之术。曾西行游说秦惠王。因秦之墨者唐姑果进谗而未被用,遂辞行;
史定,墨者;
索庐参,墨子再传弟子,有“东方之巨狡”之称。本为“刑戮死辱之人”,后学于禽滑厘,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
夷之,战国时人,治墨家之学。因孟子弟子徐辟两次求见孟子。虽未得见,因徐辟传孟子言,悟墨学之非;
相里氏,战国时人,或云姓相里,名勤,墨家后学;
相夫氏,即相夫勤,战国时人,一作柏夫氏。墨家后学,为墨子死后墨家三派代表之一;
邓陵氏,即“邓陵子”,亦作“乡陵氏”,战国时楚人,南方之墨者,为后期墨家三派之一的代表人物;
五侯,通“伍侯”,战国晚期墨家后学;
苦获,战国晚期墨家后学;
己齿,南方之墨者;
陈仲,墨者;
许行,即许犯,墨者;
某翟,未知其姓氏,墨者
(四)
谢子受媢,意思是谢子受到了嫉妒。
自古以来,都是这样说的。为了说明“唐姑果媢贤自营”,于是就有人就编撰了一个个离奇的故事。有说唐姑果虽出身墨家第一鉅子禽滑厘,为战国第一墨侠,却是第一个女墨侠。以应《论语》阳货所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又说作为秦孝公的心腹,唐姑果女扮男装,被派到秦国世子赵驷身边,一是监视他,同时也在保护他。
秦孝公(前381—前338),《越绝书》作秦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献公之子,在位二十四年,谥号为“孝”。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又说,后来秦公子樗里疾娶了唐姑果为大夫人。
樗里疾(?前300),名疾,又称樗里子、严君疾,战国中期秦国宗室、将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其母为韩国人。因足智多谋,绰号“智囊”,被后世堪舆家尊之为“樗里先师”。曾辅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国君主。擅长外交、军事。
秦武王驱逐张仪、魏章后,任命战功卓著的叔父樗里子为右丞相,精通韬略的甘茂为左丞相,二人相得益彰,并且进行一连串战争,扩张秦国版图,为后来秦国统一中国打下稳固根基。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
昭王元年,樗里子仍任丞相。当年,秦世子赵驷,娶芈八子为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即秦宣太后芈宣儿。
秦宣太后(?-前265),芈姓,出身楚国,为秦国相穰侯魏冉之异父姊,秦惠文王妃,生子秦昭襄王。初为秦惠文王的妃子,称芈八子。秦惠文王死后,由秦惠文王后所生的秦武王即位。秦武王在位三年薨逝,由秦武王之弟、也就是芈八子所生的公子则即位,即秦昭襄王,芈八子因此成为王太后,从此开始了长达四十一年的临朝称制。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前266),秦昭襄王任用范雎为相,驱逐宣太后的异父弟魏冉及其党,秦宣太后始失势,甚至被范雎废去王太后之位,次年(前265)十月,秦宣太后逝世,葬于芷阳郦山,谥号宣。
还说,唐姑果与秦惠文曾经恋爱,还为之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带太子唐伯繇,也就是秦惠文王的第一个儿子。
由于墨侠身份,唐姑果至死没有认唐伯繇。后来张仪接受秦孝公秘密任务,出使各国,秦孝公则派唐姑果随行保护。
故张仪在没有成名之前,所流浪的十几年处处受人欺负,这都是由唐姑果从中保护。唐姑果也从来不嫌弃张仪,还格外喜欢他的那张利嘴。后来有情人终成眷属,唐姑果成了张仪的夫人。
然而在张仪入秦之前,唐姑果就含恨而死,一代女侠,香魂消散。云云。
(五)
历史是严肃的。唐姑果有没有嫉妒谢子?一切假设,能否成立?值得商榷。因为墨者具有人民性,革命性,先进性,科学性。
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这在先秦时期的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并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有《墨子》一书传世,理论上,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为以下十点:
兼爱:完全的博爱,广泛的仁爱。这与儒家的亲亲相爱对立,即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它陌生人身上。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战争对于败者的伤害,伤其人命、损其人才,是一种没有意义的破坏行动。而对于胜方而言,也仅仅是获得了数座城池与税收,但从总的来说,伤害与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战争是没有意义的行为。
尚贤:不分贵贱,唯才是举。既充分体现了平等理念,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的才能和智慧。
尚同: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也有另有一说法,是为“上同”,认为天子是百官之首,而百姓则听令百官,均与上而同,此乃“上同”之意。
天志: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行事。另有一说法,为天子代天行政,并藉由“上同”的观念,推论出人民要以天的意志而行事。
明鬼:尊重前人智慧和经验。另有一说法,认为墨家说鬼,所为并非迷信,而是希望以神鬼之说,使人警惕,不行邪恶。
非命: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认为事在人为,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行事在人,成事在天。
非乐:摆脱因划分等级的礼乐的束缚,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及演奏。古代音乐,费时耗事,花费甚大,对于国家来说,并无生产的行为,乃属无用之事。
节用:节约所用,以扩大生产。反对奢侈享乐生活。勤俭持家,精兵简政。
节葬:不把大量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的身上。反对儒家那种厚葬大耗钱财,守丧则需三年,三年过后人已虚弱,有人甚至到发需要人扶才能起行的地步,这严重影响到国家生产力,乃浪费之事。
如果唐姑果真的攻击了谢子,那么他明显地违犯了墨者核心思想“兼爱”,以及“尚贤”、“尚同”等教义。正如清孙诒让撰《墨子闲诂》墨子后语上所说:“案:唐姑果媢贤自营,违墨氏尚贤尚同之恉。”
刘安(前179-前122)与吕不韦(前292—前235)生卒之年,仅相距一百多年,事情的真相应不难考察清楚。
作为后者,绝不会凭自己的主观臆断,而轻易去篡改事实。秦惠文王之所以不再听谢子的说教,原因应是很复杂。
就墨者本身理念来说,唐姑果完全不可能因嫉贤妒能,而对自己的同道进行攻击。
当时的墨者,分为墨侠,墨客,墨匠三种。墨侠为武者,又分为日,月,星三种。一为以攻代守,二为以守带攻,三为攻守兼资。墨客就是后来的所谓写手。墨者本与众不同,只与儒家为敌,善于写鬼怪玄幻一派。墨匠,即墨家科技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最早的科学家。在先秦时期,墨者就已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墨者在组织上,以墨家掌门人鉅子为核心,结成准军事组织。鉅,指坚硬的铁。又同“巨”,大。钩。悬挂钟、磬的架子的立柱。
鉅子,又称巨子。墨学在先秦时代和儒学同称显学,可惜在秦以后才逐渐寝寂了。墨家有着严密的组织,其领袖也就是巨子(鉅子),方授楚先生《墨学源流》认为,墨子是墨家第一任巨子,禽滑釐是第二任巨子。这只是一家之言,从先秦典籍中可考证的墨家巨子只有三人:孟胜,田襄子,腹,见《吕氏春秋》。
墨门子弟必须听命于鉅子,为实施墨家的主张,得舍身行道。他们试图在人间创造一个“兼爱”互利的理想国度,在兴盛之时,就已受到儒道法诸家的攻讦。但是墨者以兼爱为核心,唐姑果会嫉妒同道的谢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