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典故《谢郎衣》考略

(2022-10-02 09:18:22)
标签:

文化

分类: 谢氏研究

典故《谢郎衣》考略

谢燕颉

《谢郎衣》,典出唐朱揆《钗小志》:“苏紫藭爱谢耽,咫尺万里,靡由得亲。遣侍儿假耽恒着小衫,昼则私服于内,夜则拥之而寝。耽知之,寄以诗曰:‘苏娘一别梦魂稀,来借青衫慰渴饥。若使《闲情》重作赋,也应愿作《谢郎衣》。’谢亦取女袒服衷之。后为夫妇。”朱揆,唐代人,为国学经典《谐噱录》的作者。

所说的是古代有个女子叫“苏紫藭”,非常喜欢一个名叫“谢耽”的美男子。虽然近在咫尺,却犹如远隔万里,既没有机会,也没有理由亲近。于是就派遣使女,去借了谢耽常穿的一件衬衣,白天则暗暗地穿在里面,夜晚则拥抱着睡眠。让谢耽知道后,就寄去一首诗,说:“苏娘一别梦魂稀,来借青衫慰渴饥。若使《闲情》重作赋,也应愿作《谢郎衣》。”同样谢耽也想办法,拿到了苏紫藭的一件贴身内衣。后来,两人终于结为夫妇。

诗的大意是,自从与苏家姑娘一别之后,梦魂萦怀,却很少能相见,她前来借了一件衣服,用以慰籍那如飢似渴的情怀。假使要再作一篇《闲情赋》,那也应该希望作一篇《谢郎衣》。

这个故事虽然远发生在唐代,或唐朝之前,但是由于古代礼法的约束,男女授受不亲,苏紫藭与谢耽也一样没有太多机会说上话,也就没机会去表达各自的情意。两人虽然近在咫尺,却好像隔着千山万水。苏紫藭对谢耽的爱意,越来越浓,越来越深,终于想出了这个大胆的主意,来表达自己的爱意,用来安慰那相思之情。

诗用了晋陶渊明《闲情赋》的典故:“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这则典故的意思是,愿作她上衣的领子,以承受她秀发的香馨;又悲叹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的衣襟,在夜晚时总要离开,而埋怨于那漫漫秋夜未尽之际。愿作她衣裳上的衣带,以束住她文静而美好的纤细腰身;又嗟叹那冷热变化的天气,或许又要脱去旧衣,而换上新衣。

陶渊明通过衣领和裳带,来借以表达因为爱情而痴狂的深情厚愫,而苏紫藭却借用内衣,来表达自己对谢耽的情思。

资料有限,难于深考,今次谢耽诗韵,赋诗一首以结束全文:

人生漫长爱情稀,暮想朝思似渴饥。

地老天荒千载赋,同衾共枕隔重衣。

 

附陶渊明《闲情赋》: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并因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攮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悁想以空寻。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凄惨而矜颜。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飘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炯炯不寐,众念徘徊。起摄带以侍晨,繁霜粲于素阶。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而自悲,终阻山而滞河。迎清风以祛累,寄弱志于归波。尤《蔓草》之为会,诵《召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