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真正的春节时日,应该从小年三十起,大年初一为高峰,至二月二为结束。“龙抬头”预示着新的一年开始,在古人眼中,蛰伏了一个冬天的苍龙开始苏醒、抬头、登天了。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最早的记载始于明朝,明刘侗、丁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曰:“二月二日,曰龙抬头,放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薰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沈榜的《宛署杂记》中也有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字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
对“龙抬头”的禁忌也有记载,《燕京岁时记》说:“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世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闺中妇女要忌用针线,以免不小心伤了龙目。而且不能吃米饭,因为传说米饭是龙的儿子,吃了米饭就是吃了龙的儿子,这是对龙的大不敬。
到现在,人们对“龙抬头的热情仍然不减。在北京,这一天吃春饼——一种薄薄的卷有蔬菜的饼子,这叫”吃龙鳞“。人们认为这一天的食物都是龙身上的东西,如面条是龙须,烙饼是龙鳞等,吃了这些食物保佑一年平安;人们还会去买猪头,象征龙头,希望能够沾点龙的祥气;这一天,很多人还会去理发,这叫做”理龙头“,象征一年能有个好兆头。
关于“龙抬头”的来历,据说与武则天还有关系。
武则天以一介女流当上皇帝,玉皇大帝非常不满,认为有悖“男尊女卑”的常理,下令让人间大旱三年。司雨的龙王看着百姓颗粒不收,饥饿难耐,心生不忍,于是就违抗玉帝指令,私自下雨,普降甘霖,拯救了民间的百姓。玉皇大帝知道后,一气之下,将他贬下凡间,压在一座山下,并宣称“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营救龙王,就四处奔走,寻找能开花的金豆。
到“二月二”这一天,突然有人发现,玉米豆爆开就像金豆开花一样。于是家家户户都开始爆玉米花。玉皇大帝闻报,看到人间到处都有“金豆开花”,只好下令让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行云布雨。武则天女皇帝的事,也顺其自然,不再追究了。自此,“二月二”爆玉米花,也成为纪念义龙善行的一个传统节目。
http://s8/mw690/5f6c526btd65b1771b417&690
二月二龙抬头
http://s1/mw690/5f6c526btd65b185b1010&690
春龙抬头农时开始
http://s2/mw690/5f6c526btd65b18d52291&690
http://s3/mw690/5f6c526btd65b19382eb2&690
龙抬头的民俗
http://s15/mw690/5f6c526btd65b19a525ee&690
龙抬头 新春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