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秋月:一场差点没有‘起解’的全本玉堂春

(2011-03-28 21:46:18)
标签:

常秋月

京剧

上海

天蟾

玉堂春

苏三起解

  今天的晚报里记载的常秋月对这件事的说法,有些欺负人了吧 ....观众被绕上不算,还赖上上海京剧院的熊明霞了。

  昨天晚上常秋月的这场玉堂春,天蟾和新浪微博上,都热闹了一阵。本来今天下班的路上,我已经想好这篇博文的写法了:‘无论昨天为什么原因不演起解,但后来演了,演的也好,依然喜欢常秋月。’但是,常秋月对这件事情的回复,太让人失望了.........而且还赖上上海的熊明霞了,说熊在上海没演起解,可常秋月怎么不说,熊明霞和金喜全把游院、关王庙等等前面的内容都认真的演了,而不像她只是过场戏似的。

    不管当初是常秋月还是北京院的其他人做出了不演“起解”的决定,今天登在新民晚报上文章里的那几句话,总是常秋月自己说的吧。也许真的有苦衷,有不能说的苦衷,但找理由解释的时侯,可不可以也考虑考虑观众,尤其现场买票观众的感受呢。

 

    事情要从头开始说

    首先,空中剧院把她在北京的玉堂春录制了,播出了。所以常秋月在北京的全本玉堂春是什么样的,大家可以查的到。很多朋友在开戏前都知道,她的全本里有起解。

    其次,演出前的报纸、网络、天蟾网站上,可都有这场戏的宣传文章。文章貌似通稿,署名不同记者,文章都一样。里面,清清楚楚写着 ‘情节包括游院、起解、会审、监会团圆’。也写着这是‘“荀游天下 秋月常歌”――常秋月荀派剧目全国巡演’。

新民网,2011-03-26 09:21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潘妤 http://ent.xinmin.cn/2011/03/26/9944300.html 

 

凤凰网,2011年03月23日 07:49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李峥http://ent.ifeng.com/zz/detail_2011_03/23/5312892_0.shtml 

 

   

    当晚在天蟾,游院演的如电视播出的那样简单、依然没有关王庙,也就是直到沈延林被药面毒死,常秋月的演出不出彩,戏很简单。

   突然的,崇公道上来说了几句话,说什么起解路上苏三认他做干爹了,等等,眼看着就要把‘起解’这段给略过了。我和朋友们还有周围的观众都有些议论,但可能事发突然,场子里没什么大动静。

   紧接着,字幕打出‘会审’,王金龙上场了。这下子大家都明白,起解是看不着了。最开始,前十排中间的某个位子,稍微有点骚动。过会儿,有位老爷爷从中间某位子出来,走到舞台边,但他什么都没做,又离开了。场子里依然没什么大动静。

   突然,前十排中间的某处,动静大起来。很快的,全场都有动静了。我周围的人,喊的基本是‘起解’‘苏三起解’‘女起解’。

   台下喊的人多,但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在喊。演员继续演出。观众席的动静,也不是一直气势超强的,喊着喊着,台上没反应,台下声音略小些了。但我附近的两位观众,一直在坚持喊‘起解’‘苏三起解’之类的,没有间断,哪怕全场就剩下他俩一先一后呼应的‘起解’声。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中,观众席里众人的动静,也是起起伏伏,声势有大有小,具体我不太记得每个细节了。(更新:  当然, 整个观众席动静都很大的时候是有的, 也持续了一段时间.)

   终于,听到乐队奏出下场的音乐(专业名词叫啥?),王金龙退场,大幕拉上。演出停下了。

   先出来解释的一位京剧院工作人员(or领导?),要说什么话,观众的动静响,他开不了口。常秋月带着枷出来了,她解释说,荀先生说全本玉堂春可以不演‘起解’,有观众喊,‘为什么在北京演在上海不演?’她还说,担心住浦东的人太晚回不去。。。我周围大家一片议论,有多少人相信这是真理由?

 

   无论如何,戏重新开始演了。上海的观众,给孙震和常秋月再次出场时的掌声,是非常非常非常热烈的。而且常秋月刚开始唱的几句,那个掌声也是很好很好的。说实话,这几次掌声的气势,是远远超过刚才观众席上喊‘苏三起解’的声势的。

   演员在卖力演,观众在满意的看。剧场氛围很好的。

   后面的戏挺好的(虽然听说有些改动的地方)。两次谢幕。没有加唱。

 

   晚上回家看微博。真是挺热闹。某位的某条现场直播微博被转发了99次(昨晚我看时).....王珮瑜也及时发了个很长的帖子。好奇她是不是先从微博上知道这个事情的。

   昨天晚上的网上,有人说这不怪演员,是领导决定的。嗯嗯,这个也许有道理?

   有人说演员被临时推到前面,总要说点什么解释,而那个时候,怎么解释可能都不好。这个我看后觉得有道理,因为这算是一个危机处理了吧。事发突然,演员是台上好最重要,临场处理危机能力不想苛求,事后和大家好好说说也就好了。

   那天晚上的王金龙(刘明哲)在微博上发了一条 http://t.sina.com.cn/1479547737‘不知内情的,请闭上您的嘴好吗?谁也不怨!观众花钱买票了我们理解!上海戏迷懂戏,可爱!到此为止吧~ 常秋月:一场差点没有‘起解’的全本玉堂春 ’   演不演起解,大约和王金龙是没关系的,但他是那晚被从台上赶下去的演员,他心中的不舒服是可以理解的。虽然,看着这条微博我还是有些别扭......

   

   虽然有这番波折,回想起来,从苏三起解开始,我非常喜欢常秋月昨晚的演出。所以在看到下面这篇报道之前,我一直是对常秋月仍有好感的。

   这篇文章,实在是........就算有苦衷,不好说,那能不能不要胡乱攀扯人呢。能不能对观众有一份诚意呢。这已经是演出后第二天说的话了,有足够时间考虑如何面对公众了吧。

  

关于她的那些观点,微博上很多朋友们从昨晚到现在写了很多。

   @珠帘寨主:荀派全本玉堂春当然是带起解的,荀先生早年演全本玉堂春没有四个小时打不住,三十年代以后才拿掉起解把主要精力放在前面的,但是荀门弟子童芷苓、赵燕侠还是保留起解的,到了建国后风气变化,荀派前部玉堂春的很多表演和情节都被“净化”了,则贴全本《玉堂春》更不可能不带起解了

   @珠帘寨主:是的,其实从艺术角度来说,作为演员完全有权利对剧本加以删减改编,不要说《玉堂春》不带起解,哪怕你《四郎探母》不带坐宫都没事儿,只要你戏报上贴明白,说明我不带起解了,那观众自然没有话讲对不对?

   

    常秋月的前期宣传很清楚说要起解了,最后不管什么原因改了,在晚报里就不该好好向上海观众解释一下吗?只揪着荀先生的话不放。可又按着荀先生那样好好演前面的内容了吗?如果游院和关王庙演的精彩,观众未必会不满意没有起解。昨晚的起解之前,常秋月演的没什么出彩呀,戏感觉很水的,就这样跳到会审.... (沈延林演的我挺喜欢的)

 

    晚报的文章里,用“ 起哄”来说满场的观众,实在是......观众要争取自己的合理权利!

    昨晚10点钟有人走,可是走的人并不多,很多观众坚持到了结束,坚持在那里给常秋月二次谢幕的掌声---访谈里怎么就不说这个。不少的京剧演出因为种种原因,会演到10:30左右。有起堂的,但更有那么多买票的观众在剧场里没走,难道就因为有些人走了,你就有理由不演?而且,上海不演起解,是要怪到北京那些离席观众身上的?!

    真要为观众时间考虑而删戏,不能删前面不精彩的部分吗?一定要删起解,那把游院等搞精彩也好啊。

 

    最可气的是赖上熊明霞,说熊“也省略“起解”一场,并未引起观众的不满。常秋月因此颇有些不解:“为什么我演就不行了呢?””。这也太过份了,用网上朋友@西摩路 的话说 ‘因为小熊前面做足了!而且人家戏单也说明了。’http://t.sina.com.cn/shanghaigirl

   再转网上对熊金版的一段观后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9ee5df010005yz.html

她在“游院”和“关王庙”等几折中把荀派特有的演法表现得很好,唱做并重,十分可人!她淡粉色的褶子给人的感觉清丽脱俗,眼神顾盼流转,将荀派特点表现得很好,也把苏三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蛮精彩的!金喜全的表演也十分传神,在关王庙中二人的配合可谓天衣无缝,一个穷窘万分,一个心疼万分,不顾肮脏怀中抱!呵呵!而在落凤坡遭抢之后,王金龙再次进院,苏三以银相赠之后,金下楼的滑步动作以及三捡鞋的滑稽表演获得了满堂彩!

   其实,无论熊明霞那次演的如何,她认真的把前面的戏演了。而常秋月,前面演足了吗?!

 

   @可以叫我桃子 说的好 “昨天赖的是领导和祖师爷,今天赖的是同行和北京的观众,我看明天她还攀扯谁。 ”http://t.sina.com.cn/1296820471

 

      微博和博客上大家的声音,也许抵不上常秋月请出上海的记者在发行量那么大的报纸上说这么一通的话。但是,常秋月这戏以后难道就不演了吗?!我等着看她在北京,在天津再演时,到底演不演起解,等着看她怎么向那里的观众解释!

-------------------

http://roll.sohu.com/20110328/n304997317.shtml

省略“起解”遭观众起哄(图)

 

本报讯(记者王剑虹)由北京京剧院荀派新秀常秋月主演的传统京剧《玉堂春》昨晚在逸夫舞台上演时出现意外状况,因这一版本省略了《玉堂春》中非常经典的一场戏“起解”引起观众不满,大声起哄要求退票。最后常秋月不得不中断演出,再重新从“起解”演起,原定2小时40分左右的演出也因此延长到将近3个半小时。演出后常秋月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荀慧生先生的剧本中确有说明演全本《玉堂春》可省略“起解”一场,因为这场戏的内容与“会审”有很多重复。

  演出无法进行

  昨晚的《玉堂春》从“游院”演起,至沈延龄被毒死后跳过了著名的“起解”一场直接开始演“会审”。起初剧场里只有部分观众起哄,不久就变成了“集体行动”,很多观众大叫“起解”、“退票”等,以至演出无法进行下去。之后常秋月上台解释了荀慧生先生的本子原是可以省略“起解”一场戏,而自己生怕加入“起解”后演出时间过长会导致观众回家没有公交车,最后常秋月表示既然观众想看,自己就演。于是戏又从“起解”开始,观众情绪也立马转好,在此后的演出中叫好声和鼓掌声颇为热烈。不过演出进行到将近晚上10时左右时,就开始有观众陆续退场,最后以“团圆”一场戏结束时已经将近10时40分。

  演员感觉不解

  逸夫舞台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荀派的《玉堂春》的确有不演“起解”一折的做法,但之前与剧团方面沟通时他们就曾表示担心观众不会接受,最后果然出现观众起哄导致演出无法继续的情况。而常秋月告诉记者,她在北京演出时也曾尝试加入“起解”一场,但演到将近10点钟左右就出现观众提前退场的情况。同时她向上海京剧院的荀派花旦熊明霞了解到熊明霞在上海演出《玉堂春》时也省略“起解”一场,并未引起观众的不满。常秋月因此颇有些不解:“为什么我演就不行了呢?”
  作者:王剑虹来源新民晚报)

--------------------------------------------

更新谢谢各位朋友的评论:)

 

下面是常秋月在微博上的两个新帖子。

真善美,昨晚在逸夫得到了真切的解读!终于完成了在沪的演出,超出想象的满意!我担心住浦东的老者因戏长而无法搭车回家,但热爱戏的观众希望完满。一切都是出与爱!善意成就完满结局。3月28日 18:57

 

“我到家了!明哲让我看微博,我还是先去博客看了看。谢谢富有爱心的观众,是他们见证了我的成长!还留言嘱咐我不要委屈。其实我非常开心,这种历练是求之不得的!感谢逸夫舞台!感谢上海观众!更感谢与我同台的合作者们!那天在舞台上和观众们对话真是种享受哇!哈哈常秋月:一场差点没有‘起解’的全本玉堂春 今天 20:56

 

   一起去现场看这戏的某位朋友说,她看到常秋月回这样的帖子已经满意了。

   对我来说,这两个帖子也的确比晚报的内容要好。只是,遗憾的是,这两个帖子那么多的感谢里,我抓不住真心,抓不住对当晚现场观众的真正的尊重。似乎避重就轻,没有真正的交流。 

   也不是说要道歉,也不是说责任都在演员。是希望有些真正的交流。比如,认真考虑一下为什么观众会有如此的反应;不再用被大家批驳很多的某条理由辩解;不是这般的泛泛的打感觉。那晚与观众的‘对话’,真是“享受”?  演出方(不管是演员还是京剧院),的确有考虑的不够周到的地方吧,不需要给观众一个有诚意的交流吗?

 

   如果是王珮瑜和观众有了某些冲突,我相信瑜老板的危机处理能力、最后与公众的交流(比如博客、微博),等等,一定会做得非常漂亮。同样是打圆场的话,她不会只打哈哈,只说自己的理由,她会考虑观众的真正感受。

   前面也说了,我觉得不该苛求台上出色的演员有很好的危机公关能力。但朋友说的有道理,演员周围帮助她的人,也未必有很好的危机公关能力。她说我期待的是有实力的现代的公司,或者瑜老板这样的人的反应,而这种期待可能,嗯,不现实。。。。。好吧,也许如此。

 

   或者说,常秋月或者北京京剧院依旧觉得不演‘起解’他们没有任何做的欠妥 (或者考虑不周)的地方?那,就太遗憾了.......

 

------------------------

更新 (4月11日):  我不再觉得常秋月是因为有隐情、不好说而做出这些答复了。她就是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考虑不周的地方。

   下面转自常秋月的围脖。4月9日发的围脖,若说好好考虑如何面对观众,已经有足够的时间了。可是她竟然依旧如此.......

“望天时看看观众走了多少?你们说好不早退的哦!唉~相信你们都是赶车回家滴!我理解!周一还要上班呢!常秋月:一场差点没有‘起解’的全本玉堂春

 

    多少观众没走啊, 多少人周一要上班还在那里看呀. 难道她真的一直觉得这次事件, 北京京剧院和她都是一点考虑欠妥的地方都没有吗. 还要把不演起解赖到观众身上?!

 

     和一个根本不觉得这件事情自己有做的不妥,且仍在指责观众的演员,我已经无力再生气了。失望好像也没有。只是,没法喜欢了。 今天戏曲台(戏曲采风?)正好有她的某戏介绍,我立刻换台了。戏,也许依旧看,只是某些夸赞她的报道,访谈,实在提不起兴趣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