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新思考

(2012-09-18 06:24:20)
标签:

杂谈

分类: 行者思绪

    在“教学大纲时代”我们同样要进行教学设计,而那时的设计更多的是从教学内容出发,以此为依据来安排学习活动,在最后,也会设计相关训练,以检验教学的最终结果,但这种最终的训练仅仅是训练,对促进教学效果不明显。

    这种顺着教学内容进行的教学设计更多关注的是教学内容,是就教材而言的教学。它缺少的是对学科教学最终所要达目的的考量。在一定程度上,教学受制于教学内容的影响。

    如果将始于教学内容进行的教学设计称之为“顺向思考”,那么,在确立教学目标之后,考虑评价设计,最后来设计教学,则可以称之为“逆向设计”。这种“逆向设计”考量的关键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由学科专家研制而成,是将国家或政府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从“抽象”逐步过渡到“具体”而来,对一线教师进行教学,学生学习具有具体的指导性。

    逆向思考是教学设计的一种全新思考,不仅是教学设计思考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对教学设计的理解发生了变化。就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这一逆向设计而言,我认为:一,这种设计将“教学目标”、“评价设计”、“教学设计”作为了一个整体。这里的整体,我们理解为“一致性”的思考,即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的一致,评价设计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教学设计与“课程标准”的一致。二,这种设计是“课程标准”的有效落实。说是对“课程标准”的落实,可以从三方面来思考:(一)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二)评价设计是“课程标准”的导航。(三)教学设计是“课程标准”的落实。“逆向思考”三个维度的落实,是“课程标准”的落实,说到底其实是培养目标的落实,教育目的的落实。三,这种“逆向设计”挑战的是教师的课程执行能力。“逆向设计”不再是从教学内容出发,而是给了教师更多的创造空间,教师甚至可以依据“目标”的需要,自由组合教材,创编教材,是真正的“用教材”,不是“教教材”。有清晰的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评价意识,教学内容真正的成为了一种载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