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中生活

标签:
青岛二十四中 |
分类: 回忆与纪念 |
我上初中是在1970年至1972年,那是我14岁到16岁的少年时代。我就读于青岛二十四中七二届十二班,1970年正是中国文化大革命走出“疾风暴雨”时期,要把街上的孩子收拢回来。记得当时最响亮的口号是“复课闹革命”。我上小学时是一个不爱学习、开窍很晚的孩子。初中对我的一生至关重要,初中这三年,我逐渐学会了与人交往,还当上了班干部。从这时候开始,我有了自信心,也有了自我表述的动力和能力。
一、十二班:社交的起点
先说说我们班。记得我们这个年级共有13个班,我在12班,全班共有56名学生。按当时统一“军事化”的设置,我们班共分为四排,每排十四个人。刚入学报到的时候,我很羞涩,有什么事情不敢说话,回家就问邻居刘玉环同学。记得当时我们的班主任是顾老师,她是个和蔼可亲的女老师。除此之外,我就没有什么印象了。
青岛24中72届12班毕业50周年聚会合影,2022年10月2日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孙德傅老师。孙老师愿意和学生交朋友,我与他的交往也多了起来,甚至经常到他的办公室与他交流。记得我与孙老师交流后,孙老师就让我到班里通知什么事情。一开始,我感觉不好意思,孙老师就鼓励我,让我有了与人交往的勇气。随着年龄地增长,我开始主动与同学们多交往。
青岛24中72届12班毕业50周年聚会男生合影,2022年10月2日
2022年十一国庆节期间青岛的同学聚会,促使我回忆起自己的初中生活,当年的场景也浮现在眼前。我觉得当时与班里同学交往还是很频繁的,几乎与所有的男同学都有相互交往的经历。印象最深的是:王增胜、房盛弟、孙世翀和滕凤鸣。
与初中同学孙世翀合影
与初中同学田征合影
与王增胜的交往好像跟学习有关。我经常到他家学习,有问题不厌其烦地问他。王增胜住在他姥姥家。他姥姥十分和蔼,对我也十分亲切。王增胜不但是我们班长,还是我们年级的大队长。我们俩在之后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曾有过联系和交流。我从与他的交往中得到鼓舞和汲取力量。与房盛弟的交往是我社交化的演习,我和他交往非常频繁,我经常去他家,他也经常来我家。他常常给我讲一些社会上的事情,甚至讲男女之间的事情,我听了有点害怕,但我仍然很喜欢和他在一起。我们俩交往的时间很长,这几年来往才少了一些。孙世翀,同学们都叫他老五。当时老五在班里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论学习,他是成绩比较优秀的一个;论思想认识,他是比较落后的一个,他对时下的事务总是发表一些不合时宜的观点,因此成为了班里落后势力的代表,但他几乎从不让人抓住把柄。我和老五一起,他总能说一些更超前、更为大胆的观点。我后来坚持独立思考或许与老五有关吧。我和老五发展成无话不谈的朋友,后来我们成了连襟。不幸的是,他三十五岁就得了癌症,英年早逝,甚是可惜。再说说滕凤鸣。他是我们班少有的有俄罗斯血统的帅气男孩。有一段时间,我们俩玩得很好。他把家中收藏的《参考消息》、《舰船知识》、《航空知识》拿给我看,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参考消息》。当他给我介绍《参考消息》的内容时,我充满了羡慕,我甚至认为他以后会成为一名科学家。因为我们成长的年代是文革时代,他的家庭出身不太好,所以他的命运经历了很多坎坷。他现在作为烙画的非遗传承人在青岛很有影响力,这正应了那句话:“苍天不负有心人”。
从现代年轻人成才来看,一个人能否成功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语言表达能力,二是社交能力。我的这两种能力都开始于我的初中时期。初中毕业时,我已经可以比较大胆地在班上发言了,现在这种习惯已经使用在我的工作中。我每次到外地,与子公司同事见面时,总是让新入职的同事从多方面介绍自己。我想从这些介绍中,体会他们的格局气场、逻辑能力和创意能力。长城所与宁波财经学院联合创办了创业管理学院。现在已经招收了500名大学生,这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大学本科创业管理学科,我是这个学院的院长。我在教育实践中,首先培训学生的演讲能力。后来,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中,这批学生总能得第一第二名的。
二、学习优秀与班干部
我的初中学习和当班干部。上小学的时候,我一直比较懵懂,不大爱学习,但毕业之前,我突然被评为“优秀红小兵”,感到非常意外。因为我连红小兵都不是,怎么能成为“优秀红小兵”呢?但这一荣誉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成为我开窍、上进的里程碑。
或许初中老师看出了我的心理变化。开学以后,我被选为班委成员,成为一名班干部。从此,我开始很努力学习和要求进步。
我从一个一点都不爱学习的小学生,变成一个十分好学的中学生,这让很多人感到不能理解。其实,我是经过了一番补习的。为了补习功课,我不耻下问,不光问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也问那些不怎么爱学习的邻居大姐。所谓的加减乘除、拼音、小九九(乘法口诀)都是这样学会的。我二姐说,我到初中二年级,小九九都不能熟练的背诵......
另外,当时学校政治学习和活动时间很多,有持续很长时间的“天天读(天天读毛主席语录)”,还有“讲用会”、“批判会”等多种形式,也是我们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机会。记得当时每周都要有一天组织政治活动,主要内容是开各种会议,当时重点是批判“读书无用论”。我曾写过好几篇关于“读书无用论”的批判稿。
总之,初中时期,我就成为了一个十分好学的学生,不仅我自己好学,我还成了同学们的“先生”。我经常给同学们讲课,也经常有同学到我家里做作业。由于我的学习好,很多同学的家长愿意让他们的孩子和我一起学习、玩耍。
小时候,我不爱学习,爸爸总是逼着我练毛笔写大字。上了初中,我喜欢学习后,家长对我的学习就不再操心了。学习是一件自主性很强的事情,无论家长怎么帮助孩子,学习都是需要孩子投入才能学好的。家长帮助孩子学习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这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一个心理问题。
我初中变得爱学习,可能与发育成长过程中开窍了有关,也可能与我成为班干部获得了荣誉有关。在这方面,有两个人对我的言传身教关系很大,一个是我们全校的学生干部王增胜,另一个是一身正气的李传英。或许班干部多是我们初中班的一大特点吧。
青岛24中72届12班毕业50周年聚会女生合影,2022年10月2日
我们初中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美女多。在我眼里,有曾和我同桌的李月铭,她对男生的回头率超过100%。我们班的大美女还有杨子云、肖美霞,更有万玉英和王秀云,等等。我经常想,为什么我们班的美女这么多,是不是因为少年的我情窦初开而产生的错觉呢?
我上初中时,中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普遍以简朴为荣。我们班爱打扮的美女在当时的社会中也是少有的。或者与青岛这座城市的历史和个性有关吧。记得当时我们的英语老师邢老师对这些美女不但不歧视,还经常专门点名让她们念课文。为此,我很佩服这位邢老师。五十年之后,我还记得这些事情,是不是说明我当时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观察能力呢?
三、对我个性的挖掘和认知
初中时,虽然我有了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还刻苦学习、荣誉感强,但是我自认有两个缺点或不足:一个是身体协调性差,另一个是“老好人”(我经常为此自我检讨)。关于第一点,我初中时有很深的自我认知,经常和同学们说我是大脑发达、小脑不发达。为此,我出过很多丑。比如,总也学不会骑自行车,不会跳绳,学习游泳也非常吃力。这个缺点从初中开始影响了我的一生。在我一生的各个阶段,需要用体力时,我的人生便落入谷底;在用脑力时,我往往能更好地发挥。现在看来,我的这个缺点,也是我的特点,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使我选择了一生的职业方向——咨询和智库。关于“老好人”的缺点,是我初中时自我批评的主要话题,也是老师、班干部对我批评和帮助的主要方面。当时,我曾想努力改掉这个毛病,但是这个缺点可以界定为我的个性使然,是不可能改变的。最近这些年,人们在个性发展上更多呼唤情商,我这个与什么人都能融洽相处的特点,或许可以重新界定为情商高。现在看来,这或许是我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记得当时“学农”到崂山女姑口大队参加收麦,全班男生睡在用草铺成的大地铺上。同学们大都生龙活虎,只有我因不习惯这种环境而蜷缩在墙角,暗自伤心。孙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不适应,专门找我谈话,要我像一个班干部样做好表率。同时,他也给我安排一些管理事务,记得大部分劳动时间,我都是和孙老师一起忙这忙那,很快就完成了学农任务。在女姑口下乡劳动时,我们的伙食十分不好,同学们大都吃不饱饭。我们成长的年代是一个节衣缩食的年代,挨饿是大部分人有过的体验,但我从来没有体验过挨饿,但在女姑口学农让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体会到了挨饿的滋味。
再说说“学工”。有一次学工我被分配到二十四中附属的汽车修配厂,其它工作我都忘记了,唯一记得的是到小白干路氧气厂去拉汽修厂烧电焊用的氧气瓶。尽管我出生在青岛,但从来没有走出过西镇,幸亏与我一起去拉氧气的是房盛弟,认路、买气都是房盛弟办的。“学工”拉地排车的体会最深,这在青岛是有名的体力活。因为青岛是一个丘陵地形,爬坡“拉沿”(协助他人将载重的地排车拉向坡顶的临时职业)需要有较大的体力,好在一个氧气瓶体积不大、份量也不重,我们十分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也受到工人师傅的表扬。之后,我们又去小白干路拉了好几次氧气瓶,这算我作为50年代大部分青岛人都拥有的拉地排车、拉沿的经历吧。
我的初中生活是“文革”时期,我想应该讲一个能体现那个时代特点的初中故事。记得我们中学有一个政治老师谭老师,她是一位转业军人干部。谭老师对我很好,当时她家里买了一台电视机,还让我去她家里看电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电视机,感觉很新奇,因为那时电视机是很少人家有的。我为了报答她,对她上的课格外上心。有一次,我在她留的作业中写了一篇《读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感》。她看了以后大为赞赏,就让我把我的学习心得介绍一下。我说我们有一个毛泽东思想学习班,除了我,还有唐同学等几个人。为了这件事,我有几次在全年级和全校的大会上介绍学习体会。现在想想,我当时不过是望文生义,是毛泽东文章的题目吸引了我而已。
写这篇回忆文章时,我才发现我一生的特质都是从初中开始显现和塑型的。从初中开始,我就开启了一生的努力社交人生;从初中开始,我就开启了不断完善的自我表达;从初中开始,我就开启了孜孜不倦的学习探索。高情商让我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找到了自己发挥作用的空间和方式。初中让我有了自我认知,认知一步步升维,带着我一步步前进走。我这一生取得的一点点成绩,究其因是从初中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