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内场景创新几大误区的思考与建议
(2022-06-24 15:35:19)
标签:
创新场景清单场景大会 |
分类: 企业战略与管理 |
近年来,场景成为培育新经济的新抓手,很多城市都在积极开展场景探索,如发布场景清单,开展场景大会,组织场景对接等。长城所在2017年就关注到了场景创新这一理念,在场景创新理论和服务中开展了大量研究和实践。我认为在各地的场景工作探索中还存在几大明显误区,制约着场景价值的进一步发挥。
一、国内场景工作的三大误区
经过几年的观察,场景促进创新已成为普遍共识,但是在场景创新工作具体实践中,我认为还存在三大误区。
第一,场景清单发布重数量,轻质量。场景清单已经成为各地抓场景工作的重要抓手,但是各地对场景清单的理解还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发布场景机会,有的发布示范项目,有的注重精炼打磨,有的动辄发布几千几百个场景,数量很多,但是质量层次不齐。我认为场景清单的核心在于发布场景机会,数量在精不在多,每一个场景机会都要聚焦一个“小切口”问题,做精准聚焦,通过小问题带动大创新。
第二,以当前的需求和项目为导向,缺乏创意。很多人认为场景机会就是政府部门当前马上就要干的重大项目,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做场景清单,核心是要开发想象力,没有想象力的场景是没有意义的。场景不是现做现卖,不能将大项目落地当做场景标准,场景机会一定是未来导向型的,面向未来5年甚至10年谋划,持续滚动创新,每年都进行强化。
第三,场景创新主体偏向传统大企业。很多地方认为传统大企业是场景创新的主体,但实际上场景创新的一般规律是传统大企业与新经济企业联合创新,即由大企业开放场景机会,新经济科技企业才是场景创新最活跃的主体。我跟很多新经济科技企业创业者聊天,发现他们很多都具有强大的想象力,能够提出改变世界的伟大创意,并通过市场化生态资源的组织,快速实现商业和技术的大爆发。
二、各地推进场景创新工作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帮助地方在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城市建设过程中,树立场景创新思维,用好场景创新方法,长城所基于大量研究与实践,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方法论与工具。我建议大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切入推进场景创新工作。
关注新物种企业场景创新实践。新物种企业是场景创新最重要的主体,他们提出了很多颠覆性的场景创意,也最需要场景落地的机会和资源。长城所曾经提出了改变世界的十大场景,如无人支付、共享出行、在线直播、智能化诊疗等,它们都由场景小切口逐渐演变成了千亿级的新赛道。现在我们建立了新物种企业场景创新库,纳入了1000多家新物种企业的场景创新实践,他们代表了当前中国新经济的创新趋势。各地开展场景创新工作的核心,就是要面向新物种企业的场景需求主动谋划场景机会的供给,让新物种在场景中落地,帮助新物种企业成长,进而实现新赛道培育。
发布各具特色的场景机会清单。从各地实践来看,发布场景机会清单是启动场景创新工作的第一步。场景机会的挖掘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长城所结合多年的场景创新服务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场景机会清单方法工具,目前应用在合肥、重庆、天津、厦门等很多城市。各地发布场景机会清单一定要结合地方资源禀赋与城市特色,从城市、产业、科研等不同领域,挖掘场景机会,面向新物种企业的场景需求发布各具特色的场景机会清单。
开展常态化场景创新对接。目前很多城市做场景只是单纯的发布场景清单,但是场景创新工作,不应止于清单的发布,还要将场景落地。场景落地的关键在于场景业主方与技术方的精准交流与匹配,地方政府在场景工作中应该建立常态化的场景对接工作机制,搭建场景供需交流平台,帮助场景需求方与供给方开展交流,促进场景创新工作落地。
培育场景爆发性的企业。找到高价值场景,就能够成功地引爆新物种企业,很多独角兽企业爆发都是找到了能够引爆的高价值场景,如能链集团的职业司机低价加油场景、爱泊车的路侧智慧停车场景等。长城所非常关注新物种企业场景爆发的培育,提出了以创意、小切口、大赛道、简单、爆发为核心的企业场景爆发模型,帮助很多创业企业做了场景打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建议各地在新经济企业培育中要用好场景方法,开展场景培育,帮助有潜力的企业找到高价值场景。
组织城市创新场景大会。城市场景大会是加速场景工作共识、展示地方场景创新成效、促进场景各类主体交流合作很好的平台。去年以来,长城所在沈阳、重庆等地联合地方相关部门共同举办了城市场景大会,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帮助地方在场景创新上提升了品牌影响力,也为很多新物种企业到地方开展场景创新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和对接渠道。建议有条件的城市都应该以场景为主题组织创新峰会,这对于提升城市品牌与形象、完善场景创新生态、吸引新物种企业落地都具有非常好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