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所方法论的经济学解释
(2021-08-27 09:03:34)
标签:
复杂经济学方法论长城所 |
分类: 咨询与智库 |
——7月10日在《复杂经济学》头脑风暴会上发言
2021年7月10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志坚到长城所,我们在所内召开了《复杂经济学》头脑风暴会,各位与会人员及所领导各自发表了对本书的看法。我提出了两点认识:一是长城所思想方法论的源头在于东方人的洞见力和整体观;二是长城所的“经济学三论”:创业是动力学,产业是生物学,区域是生态学。
一、长城所思想方法论根源于东方人的洞见力、灵活性与整体观
我们长城所这些年的方法论和认知来自哪里,实际上是有两个根源。
第一个根源在于我们天生是东方人、中国人。中国人与其他人种不一样,直觉准,反应快。中国的企业家遇到一个新问题,不管它的企业怎么复杂,瞬间就可以改变。一个欧美的企业家要发生一个组织的变化是很复杂的。应该说最近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复苏得快、发展得好,核心原因就在于中国人反应快。中国人天生的潜意识和直觉,在工业经济社会不是优点,但在新经济下成为了我们最大的优点,即现在所里提出的洞见力,其根本就是潜意识和直觉。
第二个根源是整体观,这是东方思想的典型特色。西方思想与东方思想最大的差别是西方擅于分析,对一个很小的事也能分析得很到位,这是西方人的。而中国人对待任何事任何问题永远有个整体感。我们最近这十年重点做企业培育,走到了新经济的前沿,实际上是因为骨子里对新经济永远有一个整体感,这也是和东方思想是一致的。有整体感,使得我们看待的问题有它独特的地方。
《复杂经济学》书中关于“经济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认识,我是认可的,但是我认为做创新不需要复杂思维。我们所采取的方法是抽取这个复杂过程里面的关键环节进行分析,而不去说复杂本身。一旦讲复杂,就是无穷多的意思,要排除很多的因素,再去分析无穷多的因素,我觉得就容易塌陷。我在80年代、90年代想的是我这一生要能够跟得上西方,跟上现代化的步伐。而到了21世纪后我发现,我们中国走到了创新的前沿,我们可以创造出来比西方更新的知识,这是在之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我们长城所最近十年在创新理论方法上走在了新经济的前沿。西方研究硅谷和硅谷生态的基本上都是理论界的人,而没有把硅谷模式推广落地的主体。长城所干事是操作性的,正是因为有长城所发挥作用,使得中国出现了10个硅谷,而且在中关村、上海、深圳、杭州,新经济发展的动力都很不一样。这其中充分体现出长城所的方法论,什么是整体,什么是洞见,我们的原创思想观点都来自于这里。
二、长城所的“经济学三论”:创业是动力学,产业是生物学,区域是生态学
关于解释新经济的经济学理论,我认为有三个方面。
第一,创业是经济的根本动力。咱们讨论说创业是技术,是永远打破平衡的主动动力,大企业不是,大企业是一个运营体系中的,但是创业和技术这两个东西是打破平衡的动力。我跟许成钢的老婆说创业,她第一个反应就是创业是工商管理学,是关注的是创业商业模式,但我觉得创业是经济学的事儿,尤其是区域经济的事。
第二,产业是经济的生物学。如果说创业是动力学,产业就是生物学的,一个产业怎么适应,怎么演化,是一个产业从初创到逐渐发展、壮大、衰退的全周期过程。实际上这些年来产业的演化规律发生了三次变化,第一次是分解和集聚,第二次是产业融合和集成,第三次是产业跨界。我们经历了产业的这三次重大变革,这个变革的核心,应该用生物学的方法来理解。
第三,区域是经济的生态学。对区域经济来看,更多应该理解成生态。我认为一般把宏观经济问题理解为区域经济实际上是不对的,因为宏观更多的是国家宏观政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