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德禄
王德禄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452
  • 关注人气:4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节话祭祖

(2020-01-24 11:20:25)
标签:

春节

2020

祭祖

宗教

分类: 回忆与纪念

    中国慎终追远,强调不要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表达崇敬与思念之情春节意味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祭祀自然成为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然而这样一件看似很正常的事情,在近代历史上,当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后,关于如何看待中国教徒祭祖,中国教徒该不该祭祖一度成为他们争论不休的尖锐话题。

西方传教士祭祖态度

中国自远古以来,祖先崇拜一直存在,其中蕴涵的是天人合一,强化的是血缘关系。祭祖活动在周代形成定制,春秋时期,遵周礼祭祖之风盛行。一直到上世纪中叶,崇拜祖先一直是中国人最普遍奉行的信仰礼仪之一。当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人的祭祖传统发生冲突,最终以佛教接受祭祖而关系缓和。到了明末清初,在来华的汉学家和西方传教士间出现了祭祖之争。旅华汉学家支持祭祖,西方传教士对待祭祖的态度中国政府的态度相关。中国政府态度强硬时,教会和教廷就会对祭祖宽容以待;而中国政府态度缓和时,教会和教廷则开始反对祭祖,甚至出台文件明令禁止祭祖。

利玛窦祭祖采取宽容态度明朝末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耶稣会士来中国不久,便对盛行的祭天、祭祖、敬孔活动采取宽容立场。因为他深知,在中国,皇帝到平民,儒教最隆重的事,是在每年的某些季节祭祖,以此来表达对祖先的爱及感恩之情为了使基督教在中国扎根下来,他采取汉化传教方针耶稣会司铎萧若瑟、传教士亦曾等传教士也同意利玛窦的观点,认为敬祖先、立牌位可以容忍,可以原谅。

教会和教廷对祭祖的态度在宽容和禁止间转换1645年,教宗英诺森十世颁布有关敬祖礼仪的教会首个文件,采纳西班牙多明我会会士黎玉范的观点,认为祭祖具有强烈的宗教特征,下令禁止中国信徒参加祭祖。1656年3月23日,教宗亚历山大七世采纳了耶稣会士派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的立场,认为敬孔祭祖都没有宗教性质,下令准许中国信徒参与祭祖。

此后,罗马教会和教廷发布了一系列的禁教令包括敬孔敬祖问题。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704年11月20日,教皇克雷芒十一世发出禁约,禁止祭祖。1715年,教皇克雷芒十一世又颁布自登基之日的通谕,重申必须绝对遵守1704年的禁令,否则将受逐出教会的处罚。所有传教士必须宣誓服从。然而迫于康熙若禁止祭祖则允许中国传教的压力,在嘉乐宣布教皇谕旨时,附加了八条变通的办法,一定程度上允许敬孔祭祖1735年,教皇克雷芒十二世认为“嘉乐八条”与教义不合,宣布废除。此后,传信部又颁布过一些法令,支持和反对祭祖指示相互交替。直到1742年,教宗本笃十四世颁布谕令《自上主圣意》,下令当时及后来的所有在华传教士一律宣誓遵守禁令;与此同时,严格禁止教内人士讨论中国礼仪问题。之后,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再次下令禁教,天主教在中国只能采取地下发展的形式。

鸦片战争前后到1877年5月,这期间,虽然来华传教士对中国祭祖文化大都持否定态度,但并未形成统一认识。其中,以汉学家主的少数传教士对待中国祭祖文化,与利玛窦观点相似。各差会的传教士基本上也对祭祖持否定态度。

明令禁止祭祖1877年首届赴华宣教士大会做出一边倒的“决议”,基督教要坚决反对祭祖。1890年5月7日至20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基督教新教在华传教士大会上与会绝大多数传教士均表示反对祭祖,态度强硬。本次大会通过决议:确认偶像崇拜是祭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清末民初教会对祭祖文化逐渐出现了比较宽松对待的趋向,其中认为祭祖问题相当复杂,不应简单地一概而论,承认祭祖的本质具有孝亲的伦理价值,而且祭祖对中华民族及文明长久延续发挥了重要作用。到了民国初年,西方在中国的教会对中国祭祖文化也出现了进一步松动。

禁令完全解除。19355月,为了让日本和“伪满洲国”的天主教徒不必背负“不爱国”的指控,也了为传教士和教徒能在那里继续生活,罗马教宗庇护十一世通过传信部下令敬孔祭祖已经不再有宗教性质,所有人都应该参加敬孔活动,以显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1939年12月8日,教宗庇护十二世通过教廷传信部最终正式颁布《中国礼仪敕令》,推翻了1742年的《自上主圣意》诏书的规定,收回以往对教徒有关祭孔祭祖的禁令,明确声明该礼仪完全为社会礼仪。从此,在祭祖问题上,罗马天主教会的官方立场完全回归到利玛窦和康熙皇帝的观点。

二、我的看法

认为,祭祖是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以我的阅历来看,祭祖不同年代人之间的认知差别也很大。我们的父辈认为列祖列宗在天之灵时时刻刻在关和注视着后代,春节期间他们会来家里,如果我们说错话,他们就会听到办错事,他们就会看到。到了这一代,神秘意义已经不存在了。但我认为,祭祖对追溯家族的历史更有意义,我当然不认为祖先还活着。我们这样做不是给先人看,而是给子孙后辈看。祭祖说明中国人看重家族血缘的延续,也可以理解为使命和责任,要对得起祖宗。说的是人要有人情味,要尊重生命

另外,我认为近代以来,来华的传教士过于教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传教士认为基督一定要战胜孔子,我认为二者没有实质的关系;二是传教士认为信仰宗教一定要打碎牌位,认为他们这样做是不尊重自己的父母,这样做不仁道的;三是传教士认为礼拜天坚决不能出去工作,我承认这是一个好的传统,值得中国人学习,但是不能过于教条。

参考文献

1、王美秀天主教对中国祭祖的认识——过去与现在,摘自《世界宗教文化2010553-57页。

2、黄秋硕,丁韪良与晚清“祭祖之争”,摘自《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期。

3、从“中西礼仪之争”看现代中国祭祖,源自http://www.sohu.com/a/212881115_743314,来源中华百家姓起源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