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9日,我受河北省科技厅邀请,到石家庄做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训,之后来到古城正定,游览了南城门、隆兴寺、正定新城和小商品市场。在正定的参观中,我一直在思考,作为北方三雄镇之一的千年古城正定,在省会石家庄新一轮发展中,能否实现历史的回归,再度站在时代的巅峰?我写这篇博客共分三部分:一、正定:千年古城;二、石家庄与正定;三、创新驱动激发古城活力。
一、正定:千年古城
正定原称真定,自晋代至清末,一直是郡、州、路、府治所,清雍正年间为避皇帝讳始称“正定”,沿用至今;旧时,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古城内有名胜古迹“九楼四塔八大寺”,文物遗存九朝不断,是中华文明最辉煌时期的图谱和证据。

我首先来到了南城门。站在国内现存最大的瓮城遗迹内,我了解到正定古城墙已有1600多年历史:东晋时土筑,北周时石砌,唐代重新扩建为土城,明朝扩建后改为周长24华里的砖城。现存正定城墙是明代遗存,城垣残存8106米。目前,正定正在开展古城墙修复工作,并成为正定古城保护十大工程之一。

入城之后,来到了千年古寺——隆兴寺。该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原名龙藏寺,清康熙年间改为隆兴寺。梁思成先生称之为“京外第一古刹”。天王殿因正在修缮没有参观,随后顺序游览了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龙藏碑、大悲阁等景点。大觉六师殿于民国初年因年久失修而坍塌,原有的佛像已不复存在,有意思的是当地老百姓自发摆放了许多大大小小的佛像以供参拜。

摩尼殿十字形平面建筑格局十分奇特,梁思成先生曾四次造访,现已成为世界古建筑之孤例。

而大悲阁内的铜铸千手观音,被称为“正定大菩萨”,与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并称为“河北四宝”,这是中国保存最高大的古代铜铸佛教造像。如今,隆兴寺仍以规模宏大、国宝众多而驰名中外。
在去隆兴寺的途中,路过了广惠寺的华塔,该塔的建筑特点是上面是塔,下面是寺,是处于从塔到寺转变时期的建筑风格,为中国现存佛塔中唯一一座。我觉得佛陀在印度主要是苦行,所以印度和小乘佛教的建筑是以塔为主;而佛教传到中国以后,主要是念经,所以塔变成了寺。在这儿看到塔向寺的转变,我觉得佛教的中国化实际上也是佛教的中原化,河北、河南在佛教中原化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石家庄与正定
这几年,我每到一个地方,往往愿意寻找这个地区的区域个性。也就是说从区域的历史进程中找到适合新经济发展的基因。来到石家庄后,我就问省科技局的张春明,让他讲一讲石家庄的历史。他告诉我石家庄的历史很短,源于正太铁路把车站设在石家庄。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也是由于文革的原因。他的话让我很郁闷,难道河北省的省会就这样没有历史传承吗?

当天下午,我来到正定新区规划展示大厅,发现石家庄的根脉不在市区,而在正定。现在正在做的正定新城正是石家庄整体规划的新城区,毗邻正定古城东侧。看到这个规划我很纠结,按规划正定新城实际上是石家庄新城,应不应该叫正定新城呢?如果叫正定新城是不是意味着将来石家庄应该改名为正定?

关于石家庄和正定,我思考了很长时间。河北省的省会曾在保定和天津。古代的北方三镇是正定、保定和北京。怎么理解河北省的省会呢?我觉得河北省省会应该在正定或者保定,不应该在石家庄。当我参观完正定的历史遗迹后,又觉得把省会放在石家庄而没放在正定,这是对河北历史文化多大的保护啊!1949年定都北京后,梁思成提出要保护北京古城区,在西边建设新的行政区。最终,梁思成的方案没有实现。而河北省阴错阳差,由于省会定在石家庄,而保护了正定的古城。
三、创新驱动激发古城活力
我这次到正定,主要在思考正定如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何发展新经济,如何与中关村进行高端链接,如何培育新的创业者。
正定的最后一站来到了小商品市场,我看完之后觉得现有的发展模式比较一般,虽然目前已拥有国际仓储物流园、商品交易区、产业加工区等功能区,但在运作模式上基本为传统的百货批发市场模式。我认为小商品市场目前已经具备了很好的电商模式的硬件基础,未来应当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做体验经济。我的建议得到了正定领导高度的认同,并开始安排相关的准备工作。关于正定新城,我的建议是先将其打造成河北省首屈一指的高新区,借助高新区来谋划新城的总体布局,走新兴产业发展之路。
晚上,我与县委书记王韶华、县长杨立中等一起吃饭,我提到正定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充分挖掘自身的区域个性,未来应重点发展历史旅游、文化创意和高新技术产业。关于正定如何与中关村链接,我提出了一系列建议。首先在中关村成立正定同学会,开展产业、人脉、技术、资金四个维度的高端资源链接;积极鼓励创业苗圃、孵化器和天使投资发展,活化区域经济,营造万众创业的局面。最后,书记问我如何给正定的历史文化旅游做出一个精准的定位,我说历史学家们已经给正定做了定位,这就是“九朝不断代,正定创新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