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从哪里来?
(2014-07-24 15:05:59)
标签:
瞪羚业态创业者苗圃高新区 |
分类: 与创业者谈心 |
最近几年,我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培养大公司,问题的提出者,既有高新区的管理者、政府官员,也有企业家。2014年7月,我到广州期间又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我把这些讨论单独整理成为一个博客,共分成四个部分:培育大企业要从创业开始;天使的重要作用;成为瞪羚是培育大公司的前提;抓住业态的变化。
一、培育大企业要从创业开始
高新区想培育出千亿级的企业,那么这些企业现在在哪里?从全国其他各个高新区的经验来看,如果是按把现有企业做大的思路来做,都没有成功。做的最成功的是中关村,中关村不是在培育现有的企业,而是在打造创业的生态环境,现在中关村每年有50家创业企业过亿,30家创业企业启动IPO。
所以现在千亿级企业不是从大企业出来的,一定是从原创的、完全想不到的想法开始,一定是从创业开始的,从原创创业开始。我在硅谷时说,中国现在有三个能改变世界的原创创业:第一个是微信、第二个是小米、第三个是阿里巴巴。只有创业企业才能带来新产业、原创性产业,带来颠覆式创新,才能够诞生出改变世界的企业来。
二、天使的重要作用
光有创业者还不行,高新区还需要大量的天使投资,比如硅谷橡子园的天使每年都会来中国进行投资。天使的最大好处是他们有充分的创业经验,他们不仅本身就在改变世界,更愿意通过帮助新的创业者来帮他们实现没有实现的一些想法。
但天使更应该依靠的是本地成功的创业者,往往天使的想法要比政府官员的看法重要的多,而本地成功创业者能不能成为天使,这要就需要政府的引导。
火炬中心最近出台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流程政策,核心就是要重视“苗圃”的作用。什么是苗圃?苗圃就是创业者在创业之前能充分磨练和表达自己想法的地方,创业咖啡、科技博客、天使会等等都属于苗圃。中关村已经建成了创业大街,就是在做苗圃。因为现在是的已经不是有个想法就去干的时候了,要出现伟大的创业者、能改变世界的创业者、能引导产业变革的创业者就需要不断的交流和沟通,而不是封闭起来自己干。
三、成为瞪羚是培育大公司的前提
新经济中有一大半的创业企业会失败,但只要能活下来就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特点,成为瞪羚。新经济的增长点一定是瞪羚企业。中关村的瞪羚企业的特点就是“搬家搬家再搬家、招聘招聘再招聘”,做加速器其实是在为瞪羚企业服务。瞪羚企业都是十倍、百倍、万倍的增长,而这其中的增长的原因,却往往让政府管理者和研究者都琢磨不透。我们与火炬中心联合研究中国高新区的瞪羚企业,发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就是很多企业在创业几年之内就已经突破了十亿、甚至百亿,这些瞪羚企业是最有价值的,代表的是新兴产业的引领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