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新经济视角看科技创新中心

(2014-03-10 15:43:57)
标签:

新兴产业

新经济

中关村

创新

研发

分类: 科技管理

    3月6日下午,我去北京市科委参加了专家咨询委专题研讨2014年第一次会议,围绕“北京如何成为科技创新中心”。我说了三点,一是要把科技创新中心理解为新经济的中心,二是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是探索创新最前沿,三是科技创新中心要与中国的崛起联系在一起。

以新经济视角看科技创新中心

    一、把科技创新中心理解为新经济的中心

    怎么去理解“科技创新中心”,我认为要从理解科学中心的演变来看今天的科技创新中心。

    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际德国成为科学中心,德国在科研组织方面的创新是:科学学会,科学杂志和科学实验室,这使得工业革命发展到最高潮。美国取代德国成为科学中心,是依靠大学的基础研究和大公司的产品研发。美国和德国最大不同是,美国虽然继承了德国的科学研发中心,但美国培养了一大批大公司,成为研发的中坚力量。这些力量在全球化到来之际,拔得了头筹,成为全球化的主力。

    现在时代又发生了改变,去年我考察了以色列,访问了很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得出了一个结论——全球有三大以创业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中心:硅谷、中关村和以色列。

    现在发展科技创新中心,如果学习德国模式,是毫无意义的,只要国家投钱就能聚集起科学中心;美国原来的模式,也逐渐过时,因为现在跨国公司已经不是时代的主角了,现在的主角是新的创业者。现在在全球范围内都出现天使投资和苗圃。硅谷最大的变化是创业者涌现,这些创业者的目标不是别的,就是要去改变世界。而这就是和美国历史上繁荣时代的区别。

    北京不仅要成为科技创新中心,还应该成为全球的创业中心。创业中心要做的就是原创,即要前沿式创新,这是要由改变世界梦想的创业者和天使投资共同来完成的。

    我理解的科技创新中心就是科学中心演变而来的。其中最大的差别在于创新中心是经济中心,而不是技术中心。我们可以看北京,北京是新经济的中心,不是传统经济的中心。北京有中关村,新经济、新模式都在这里产生,这不仅是对中国,对全世界也都很有意义。

    在这个阶段北京应该怎么办,以前北京的原则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那么下一步怎么办?我们要有社交化的思想。现在任何创新都需要一张网,原来“用”和“有”是垂直关系,而现在需要的是网络关系。现在要用互联网思维来运作创新中心,不能以传统的管理思维,政府没有必要事事插手,而需要做创新网络,把企业、大学、科研院所联系起来。

以新经济视角看科技创新中心

    二、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是探索创新最前沿

    有三件事是时代最新的研发模式。众包、APP研发和科技博客。

    第一就是众包。就是一个公司发布研发需要,以此来汇集全世界的创新资源,比较成功的就是宝洁公司的众包战略。在几年以前宝洁以众包的模式来进行产品研发,现在宝洁就成为全球信息化工领域的顶峰,这是宝洁自身研发力量的十倍。中关村也有很多公司进行众包研发,现在研发模式改变了,不再是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做。政府和管理机构也需要有这个意识。

    第二是APP研发模式。以前我们做研发,就是在实验室中用仪器和实验来进行。但现在自从智能手机普及之后,出现了一个新的模式,就是基于手机APP的研发应用。现在只需要发布特定领域研发的APP应用,就能迅速汇集全世界的资源和信息。做研究30年前就是在办公桌上,10年前都用上了电脑,而现在就开始用手机,很多研发就需要APP来完成。

    第三是科技博客。现在有很多科技博客,如爱范儿、36氪等等,都是以科技信息为主,创业为主的。现在几乎每个领域都出现了专门的科技博客,这将来会成为科技信息汇总和交流的地方。科委也应该给与关注。

以新经济视角看科技创新中心

    三、科技创新中心要与中国的崛起联系在一起

    现在是社交化的时代,创新的突破点在新业态。如果是以传统的逻辑来发展,中国的优势就不那么显著,而一旦以业态创新的视角来发展,中国就具有很大的优势。我认为中国的原创企业、原创商业模式,原创产业,机会都在新业态之中,这就需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这不仅是为北京市服务的,而是对全中国服务的,让从中国制造真正走向中国创造,出现真正能改变世界的新兴产业和大公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