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的两项基本功:产业研究与基准
(2013-06-20 10:11:16)
标签:
思想方法行业咨询师基准培训 |
分类: 咨询与智库 |
一、咨询师的核心任务
二、互动问答
问题1 如何快速了解一个产业
所长:这关键看一个咨询师获取信息的能力。谁获取信息能力是最强的,在我们所里是武文生,他先天的对信息很敏感,这就是一个咨询师要训练的内容。我说三天研究一个产业,但是对于一个特别有天赋的人来说时间还是太长了,应该几个小时就做一个产业。我们做产业研究,做到最后就要提升到产业哲学的高度,长城所最厉害的就是对产业规律把握。产业研究为什么重要,因为不管是企业,还是区域,最最基础的是依旧是产业。
问题2 怎样避免盲目设定结果的咨询现象
所长:咨询要永远去把握拐点,把握创新,创新是能够提出来一些超出意料,超出人们想象的东西。咨询师在这个时候如果敢于提出新的东西进行研究就很好。
我不觉得应该去避免大胆假设,应该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创造和概念的创新。我们所经常提出一些新概念,后来被全社会接受。这个问题很好,你们注意到了这个事很好,作为咨询师就是要特立独行,就是要大胆假设。
问题3 咨询方法未来的发展趋势
所长:目前经济的重心正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移,人类将发生很多很多的变化,随着这个趋势咨询方法也会发生变化。核心的趋势是全人类只需要百分之四的人生产农产品,百分之十几的人制造工业品,就足够大家使用的了,剩下百分之八十多的人则越来越需要创造新的就业形势来满足。将来人类的存在方式会发生很大变化,我们咨询师要最早领悟这个,同时方法要创新。
问题4 “80/20/4”创意法则是怎么创新出来的?
所长:在“80/20/4”之前是概念报告,就是把核心抽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有人提80/20,但我觉得20不过瘾,后来想到了4;“80/20/4”和长板论是中国传统文化早有的东西,因为近百年我们学西方,就把中国原有的东西否定了。
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因材施教,是灵活多样,从来没有说应该找短板,补短板。但中国的因材施教因为没有科学的支撑,教育也不可能实现产业化。中国的书院制度有再恢复的价值,但中国的私塾因为没有知识分工,没有标准化的课时安排,尽管可以做到因材施教,但是教育的效果却很差。
中国近百年来都在学习西方的科学,但这种学习只是表面的、形式主义的学就会食洋不化,而这种学习真正用来解决问题,学有所用,随着学习和应用的深化,必然会用到本民族的一些基本方法。我们中国的咨询师对方法思考的越深,越是应该重视本民族特有的思想方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