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拜访台湾中国生产力中心

(2013-06-05 11:30:28)
标签:

俞慈声

管理问题

咨询服务

知识管理

生产力

分类: 走向全球

    到台北之后,经过联系在5月3日下午,我和刘志光一起去拜访了中国生产力中心,中心制造业事业部陈诗龙协理和企划处的梁源湘总监热情接待了我们,并和我们交流了中心在知识管理和科技型大学咨询方面的经验。

    长城所和台湾中国生产力中心的渊源还是比较多的,早在15年前,俞慈声到台湾参观了中国生产力中心之后,专门到长城所向我介绍台湾中国生产力中心的知识管理体系做的很好,尤其是它的虚拟办公系统,使生产力中心的座席成为开放的、流动的座席,员工到办公室可以随时预定座席。长城所开发的KMP平台就是向生产力中心学习和借鉴来的结果。

    十年前台湾生产力中心的前主任——石滋宜到北京访问时,专门访问了长城所,他对长城所知识管理的探索很感兴趣,我们一起讨论了对知识管理最新的理解。

    这次在我们去台湾之前,武文生参加科技部组织的现代服务业考察团到台湾考察时,专门去考察了生产力中心,并和他们就只是管理问题进行了交流,武文生提出我们去台湾时,应该去拜访生产力中心。

拜访台湾中国生产力中心

一、中心介绍

    台湾中国生产力中心成立于1955年,至今已经有58年的历史,无论在台湾还是大陆都可以算是资深的顾问咨询机构。1955年台湾政府的经济部与台电、中油、中钢、台塑等集资成立一家国有资本为主的,以提升管理为重点的财团法人单位,目标是引进国外的管理技术,协助台湾企业界培训人才及改善质量。台湾目前一共有三家财团法人的咨询机构,其中工研院是以技术研发为主,资策会是以信息产业软件为主,而生产力中心是以管理为主。

    截至2013年,中心有员工559人,其中280-300人是咨询顾问,60-70人是IT专业人员,另各有30多人负责工业设计、商业设计等等,中心总部在台北,在新竹、高雄、台南等都有分支机构。台北还有专门的培训中心,负责一些课程的培训,目前培训业务占总业务的大概30%左右。而且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大陆客户来这里做培训,中心也会派讲师到大陆讲课。中心会给通过培训的学员颁发相关结业证书,因为中心的培训质量非常好,所以这个结业证书也被官方所承认。

    中心的业务主要是来自于政府部门,政府一般会将需求放在公共平台上,如果有适合的项目,中心就会组织相对的团队写企划案,然后去投标,去竞争。这方面的收入大概占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因此中心是靠竞争获取收入来养活自己。

    中心是个非盈利机构,每年可以留5%作为员工的福利金,13~15%作为固定的管理费用,用来改善自己的系统、设备、环境、加薪水等等,中心必须在每年的12月31日前结算清楚,明年要从零开始。

    根据统计,每年中心辅导的企业超过350家,训练的人数高达6万人次,出版的书籍、杂志、录音带、录像带则将近20万份,再加上经常不定期的举办座谈、演讲、研讨会,与产、官、学、研各界意见领袖交流经验,中心充分扮演着强化台湾产业竞争优势的角色。在1990年,生产力中心被世界银行评鉴为发展中国家辅导机构的典范。

 

二、知识管理

    在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心一直以服务台湾企业,紧跟产业发展为宗旨。在90年代台湾进入产业转型期之后,中心就开始逐步向知识管理方面发展。中心早在2000年的时候,就将国际上最好的知识管理方面的老师和教材以及知识管理的平台人引入,同时开展如何以知识管理推动产业发展和知识管理自身的发展机制的研究。这些课题都是生产力中心为协助政府来推动知识管理,帮助企业来应用知识管理而做出的努力。

    今年中心已经启动了第二次知识管理的普及率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台湾知识管理的整体概况,继续推进瓶颈在哪里等。目前中心的知识管理的课题以智能化、效能化和以创新为主的管理类课题,以及如何与国际上先进的管理工具的接轨的课题,这都是为了顺应产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在软件的应用上,中心原来是用国外成套的软件,买回来后需要自己进行修改,但是随着产业的发展,国外的软件渐渐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所以后来中心就开始自行进行知识管理软件的研发。

    刘志光说长城所也有一个知识管理部,专门做知识管理的导入和咨询,并且知识管理部做了个平台,是这些年大家摸索出来,在国内属于比较领先的水平。

    陈协理说在这个方面双方可以进行交流,比如说长城所可以派专人来台进行相关座谈。中心有定期的知识展联席会,CKO知识论坛等,每个月也会有其他的一些活动,上个月的活动主题就是关于笔记本电脑方面的。中心在台湾的知识管理界比较有口碑,因此很容易与华硕等这些企业进行交流。如果各个企业知识管理的主管都不去分享,那根本就不能实现知识管理,所以中心提倡召开分享会。另外中心也可以带团去大陆,虽然两岸企业的运作方式会有一定的差异,重点也会有些不一样,但是可以相互促进、交流。

    我问他们,中心在创新方面做了哪些事情。对方介绍说,目前中心针对不同产业都有各自的服务团队,例如在制造业、服务业、餐饮、零售、百货等领域和在铁路、公共工程等领域都有专业的团队来支持,在今年正式打造了一个创新服务团队。顾客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制造业、服务业等以技术为主的产业,创新以及创新文化产业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需要有专门的人员来进行支撑。

    台湾有个“全民创新运动”,这就是中心规划的项目,其目的是要“人人谈创新、时时谈创新、事事讲创新”。目前在政府的各个机关和相关单位中,都有一个组织来负责创新这个方面。

    此外台湾经济发展局还向联合国申请了“设计之都”的称号,争取在2015年将台湾建设世界设计之都。中心的任务就是帮助经济发展局完成这个目标,中心专门设立了一个计划叫“设计台湾计划”,拟让以创新、研发、设计为主的顾问师定期去给经发局的领导上课,帮助他们打开思路。

    而在台湾和大陆销售很不错的85°C面包坊也是中心一手推动起来的,中心有一个专门的团队为85°C做展店规划,商圈评估,门店设计,门店招牌,门店管理标准化和服务系统等,并且还在帮助设计二代店规划。

 

三、科技应用型大学咨询服务介绍

    在交谈中,我们还了解到,生产力中心的客户除了企业之外,就是大学了。在职业技术人员教育体系这块,台湾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台湾将原来的高职学校转变为专科学院,将技术学院转变为科技型大学。生产力中心也曾做过相应的辅导,曾经有个教育服务团队,专门辅导往科技大学转,梁总监介绍说目前已经做了3个有关学校的案例了。

    台湾目前的教育体系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研究性大学,这往往是一些综合性大学,他们的研究和教学是一起的,并以产业的需求来做研究。这类高校希望把学生的专业做16个级别的分类,以兴趣为主题来做研究,在我们每年进行分析之后,我们会给出报告,并辅导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做出改变。另一类是应用型大学,这个是学习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起来的,台湾教育部有一个规定,这类大学的毕业生必须要有8张资格证书。台湾的建教(建设教育)合作做的也不错,比如HTC这类公司每年都会在大学开设一门选修课,让高阶管理人员为学生上课,同时企业每年也从上课的学生中优选出100位直接到企业去工作。台湾有两家科技大学做的比较好的,一个台湾科技大学,一个台北科技大学。

    听到这些,我就希望他能有机会来大陆和我们交流一下,因为现在教育部也想提出应用型科技大学的计划,而长城所的咨询项目也与这个方向有关。我就向他发出邀请,希望能有机会在这方面进行合作,并能有机会来北京,让我们也尽一次地主之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