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4日,我第四次参加上海的“浦江创新论坛”。本次论坛共有十个分论坛,我作为对话嘉宾参加了第四分论坛——“中国高新区二十年”。这个分论坛的主持人是《第一财经》数字电视部总监金瑜,其他嘉宾有: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杨建华,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陆建,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于晨,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梅萌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科技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德斌。
主持人金瑜听说我准备了一个ppt,首先请我到主席台进行了演讲.演讲题目为《自主创新重在文化》。之后主持人分别安排其他嘉宾做了关于高新区二十年发展的开题发言。
金瑜指出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一种全社会行为,高新区是否有存在必要?首先金瑜让我回答这个问题。我说,高新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会存在,中国的崛起还在爬坡的过程中,还远未到顶峰,高新区能不能存在,关键是自主创新能不能完善。现在自主创新刚开头,自主创新是不是全国的事?也是。但是现在的经济是个扎堆的经济,全世界都这样。中国要是全国都在搞高新技术产业那完了,现在中国有近100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确实有点多。在自主创新的路上,中国刚刚迈出第一步,还有很多路要走。怎么理解现在中国这么火?中国现在有3000个产业集群,其中50个是高技术产业集群,他们在中国创新的路上是引领者。因此,不但要让高新区存在,而且要加强。
在我的讲话结束后,杜德斌和梅萌分别对我的看法表示了赞同。
金瑜提出在转型期各高新区应该怎么做的问题,杨建华、陆建、于晨、杜德斌、梅萌等分别做了发言。他们的发言十分重视公共空间搭建为创新提供的环境。金瑜说:德禄老师您刚才提到了在硅谷创新模式,现在我们想听一下您的意见。我说,在自主创新这个时代,高新区要建设高技术社区,高技术社会。这是什么意思呢,有三高,叫:高技术,高接触,高情感,因为现在是新的时代,人的接触比专利和知识产权还重要。现在知识产权越来越多的协作,人的接触在创新中是第一重要的,所以中关村和中国的高新区应该建设高技术社区和高技术社会,让人们生活的更加惬意,创新更多的涌现。
整个论坛对制造和服务关系给予了较多的关注,我就这个问题专门发表了我的看法。我认为,中国高新区之所以有十分高的价值就是它从创业开始,从孵化器开始,现在大家说制造和服务关系,实际上还有一个是创业和招商引资的关系。关于这两对矛盾,可以说是对高新区未来的发展是方向性的。创业和招商引资这对矛盾,创业是内涵增长,招商引资是外延增;。制造和服务这对矛盾,服务更多的体现业态创新。现在强调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大多是在服务中诞生的,所以,要重视创业,重视服务。
主持人让大家说一说对高新区下一步发展的建议。我提出,建议各高新区都要重视专业园建设。我国高新区的专业园在软件园和生物园方面都有所推进,但现在是各高新区都在发展新兴产业,需要更多的专业领域更加突出的专业园。专业园的建设要建成高技术社区,有住的、有玩儿的、有工作的,我这里介绍一个比较好的例子就是北京海淀山后。海淀山后地区都是一个个专业园,风景很好也没有拥堵感,一看就像个高技术社区。最近我去了深圳,因为深圳召开大运会,环境做了很多整治,我原来到过多次深圳高新区,这一次去深圳高新区感觉很不一样。路牌标志上指出这是深圳湾区,我第一次感觉深圳高新区是在深圳湾区,我来到这里以后感觉像是到了硅谷湾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