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不断上涨的大宗商品越来越受人关注,大宗商品市场成为全球经济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成为经济、政治、社会活动的中心之一。中国如何取得大宗商品定价权的问题的讨论也进入第二个十年。在上一个十年中国成为全球大宗商品最大的消费国,中国的一举一动都成为行业的重要新闻。在过去的十年中国为了取得大宗商品的影响力做了很多东西,比如增加期货交易品种,如铅锌、黄金、白银、焦炭、PTA、早籼稻等等;国内众多的冶炼厂、消费商成长为全球前列的生产商或消费商比如江铜、中铝;国内成长了一批行业信息服务机构,比如上海钢联、易贸,其中上海钢联已经上市过会即将登陆国内创业板,将用募集的资金建设大宗商品研究院。
中国在硬件这块发展的很快,但是在软实力方面发展差强人意。东航、国航原油保值巨亏、深南电保值巨亏、国储铜事件都表明国内在人才和体制比较弱,所以在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中不断败下阵来。虽然国内有一批行业分析师,但是人数太少,层次太低,缺乏国际影响力。国内需要培养成百上千的顶级分析师让他们在市场中发挥影响力,说出中国的声音。
一个顶级商品分析师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素质呢?首先他需要有丰富的供需面的基本知识、并且具有行业的基本数据库,在这个行业有丰富的人脉网络特别是高端人脉网络;他需要对宏观经济有深刻的理解,因为现在政治、财政与货币政策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巨大;需要有能力建设和领导一个专业团队以帮助自身获取信息和建立更广泛的人脉网络;需要对市场信息和数据有敏锐的感觉和洞察力,通过表象的数据找出行业发展的趋势和价格的拐点和趋势;他还需要能对市场发挥影响力,洞悉市场不同参与者的心理并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
成为一个顶级分析师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平台,以现在中国在大宗商品市场的地位给了众多中国分析师一个巨大的成长空间,我要在此不断呼吁中国的企业与机构重视培养自身的研究机构和分析师,让他们在大宗商品领域发出越来越响亮的中国声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