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到硅谷后与媒体有较多的接触,《世界日报》的王庆伟已经接触过两次。第一次他领我去看了张纯如的墓地,第二次他专门为我的书做了专题的采访。硅谷的记者很敬业,我想请他吃早饭,他表示很忙,每次见面都匆匆采访完就去发稿了。

“硅谷和中关村应该有更多的合作与交流”,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26日在硅谷表示,北京中关村是中国最接近硅谷的高新科技区,有“中国硅谷之称”,在区内有高等学府培育人才,每年有多家公司研发科技上市,也有创投公司积极鼓励新公司。王德禄表示,硅谷应和北京有进一步交往。王德禄指出,中国全球化有两个方向,一是“低成本全球化”,这点中国制造低成本的商品产品已经达到;另一是“创新全球化”,这点也有每年大批留学生,返回中国创业就业,完成很多。
王德禄现正著书《硅谷中关村人脉网路》,除详细解剖硅谷历史与华人关系,带动国际科技,留学生回中国创造中关村外,也对硅谷和中关村创新网路的核心“人脉”多有著述。“中关村与硅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王德禄指出,但是中关村近几年来的发展,大于美国硅谷和台湾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中关村每年平均有5000家由留学生创业的公司,每年平均十家以上IPO上市,2009年更高达36家公司上市”。
王德禄指出,中关村和台湾新竹科学区相比,产值就高七倍,每年有1000家公司产值过亿,是中国最具创新及创业的高新区。
中国在八十年代后的留学生如朱敏、陈宏、邓峰、谢清等都成功的在美国及中国创业。王德禄指出,长城企业战略对这现象有个名词,“跨区域创业”,指留学生和海归回到中国创业,或是海外创业成功,返回中国延伸企业。
王德禄指出,国际对中国的印象是“代工委外制造”,作的是外包,可是国内现有将近70个高新科技园区,研发新科技产品,“中关村现有创新产业包括生化研发、传感器、物联网以及清洁科技。”“创业是硅谷中关村人脉的核心功能,”王德禄指出,中关村与硅谷的交流及合作,能创造出两地的双赢。
记者:王庆伟
圣他克拉拉报道
《世界日报》“硅谷科技”版2010年11月27日报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