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邓38天玩转南半球】南极(七)库佛维尔岛上访精灵

标签:
南极企鹅邮轮旅游 |
离开「天堂」返回邮轮的那一宿,我们大伙怀着一样的心情,惦记白天在布朗站上遇见的巴布亚企鹅,这些小精灵们可爱憨厚的模样,为我们带来不少欢笑,大家都期望能有机会进行更近距离的接触。
翌日天气转佳,海面上的景色由沉闷阴暗换上了鲜明色彩,跟昨天形成强烈的对比。船长见机不可失,立即掉头,回航诺伊迈尔水道(Neumayer
Channel),让我们有机会在蓝天白云下欣赏到「三峡」美景。
这次邮轮顺利通过水道,接着绕过杰拉许海峡(Gerlache Strait),进入埃雷拉水道(Errera
Channel),目的地是库佛维尔岛(Cuverville Island)。
这段航程需要4到5小时,大会于是利用此段时间拉开「南极论坛」的序幕,举办一系列有关南极的讲座。
首先担纲演讲的中国南极长城站首位越冬考察站长颜其德科学家,他曾经6次远征南北极,进行科研考察。这次为我们主讲的题目是「南极与人类」。
老站长的演说精简扼要,并重点介绍过去发现南极的探险家,我这时才知道自南极被发现不过两百多年历史,首位探险南极却无功而还的是英国人詹姆士‧库克,其后经过许多勇士历尽艰辛、突破万难,终于揭开南极的神秘面纱。
除了介绍南极的探险历史外,他还深入浅出讲述中国在南极的科研考察过程。中国目前在南极已建立4个考察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自1985年开始,中国便与其他国家一起探索南极的科学奥秘,保护极地环境及和平利用极地资源等,为造福人类而努力。
此外,大会也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海洋、极地研究专家,继续深入讲解南极与天气环境的关系、野生动物的演变。这些演说搭配图文并茂的投影片,使我们了解极地对人类的重要性。虽然我对自然科学一知半解,不过这些讲解都一再增添我对极地的了解,既丰富知识,又提高我对南极的兴趣,尤其更让我佩服那些为了科研不怕艰苦的极地探险家。
大会另外还安排来自浙江云台山的果宁大师,结合禅学与南极。可惜我的悟性不高,听得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未能领会其中的真谛。
大师的演讲最终被船长的登岛消息所打断,原来邮轮不经不觉已到了目的地──库佛维尔岛。大家于是匆忙准备行装,登岛去也!
我站在甲板等候登上橡皮艇的时候,朝岛上冰山望过去,发现有不少雪白的陆地上满布黑压压的影子,当大家从侦察员那儿得知黑影竟是巴布亚企鹅群,心情格外兴奋,都恨不得立刻踏上这块由比利时人发现,并以法国海军中将库佛维尔(J.M.A.
Cavelier de Cuverville)命名的小岛,与极地精灵们近距离「对话」。
我们的橡皮艇绕过海面上的浮冰,由远渐近,让我逐渐看清岛上黑影的庐山真面目。大约5000多对巴布亚企鹅,如点点繁星分布在山坡上的几处地方,场面何其壮观!
我们从卵石滩头登岛,沿着覆盖厚厚积雪的斜坡,朝巴布亚企鹅其中一处聚居处前进,眼看着跟牠们的距离越来越近,几乎可触及柔软的「毛外衣」。在旁监视的侦察队员们不停阻止团友与企鹅出现肢体的接触,也不让我们大声喧哗,影响精灵们的情绪。
巴布亚企鹅的学名是Pygoscelis
papua,个子不高,约75到90厘米之间。牠们长得眉清目秀,要辨认一点都不难,橘红色的尖嘴,搭配从眼睛延伸到额头的白色斑纹,身上则披着黑白相衬的「礼服」,有如绅士般的装束,所以又被叫做「绅士企鹅」。
这些企鹅非常友善,一点都不害羞,有的还离开队伍,拍着双翼,蹒跚地迎向我们。那种憨状可掬的可爱模样,把团员逗得忍俊不禁,非常开心,大伙都顾不上雪坡的湿滑,手持相机捕捉牠们各种神态。不要看牠们步履缓慢,一旦进入水里,就变成了游泳和潜水健将呢!
南极洲有17种企鹅,巴布亚企鹅是其中占较多数量的企鹅之一,约有30多万对,牠们是群居的鸟类,而且「奉行」一夫一妻制。我们不时见到一对对企鹅如情侣般走在一起,旁若无人地互诉衷情,非常甜蜜。
这些小精灵们实在太惹人怜爱,若非牠们是保护动物,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多人愿意把牠们带回去照顾。
我们在雪坡上与精灵共舞,不顾夕阳早已落下,只留余晖映照雪地。几经催促,大伙才终于依依不舍地与岛上精灵挥别,踏上回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