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邓和中国】长白山的风采

标签:
长白山图们江朝鲜旅游 |
去年11月我接到导游小王来自吉林的鸿雁传书,告诉我10月中旬长白山已降瑞雪,宽广的大地上覆盖着圣洁的白雪,此时再不游山赏雪,更待何时?我毫不迟疑,提起行囊马上动身直飞延吉朝阳川机场,与老友们一起踏上「登长白山,访天池」的征途。
我们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延吉市用过了北方人习惯的「回家面」后,在市内留宿一晚,第二天就展开紧密的登山行程。大伙先来到中、朝两国的界河──图们江,江面上横架着一座由两国共管的图们江大桥,桥身以中央为分界线,漆上红蓝两种颜色,红色代表中方,蓝色则属于朝鲜。平日跨江大桥对旅客开放,购票后可走上桥中央界线前,近距离欣赏界江风光。可是我恰好遇上维修期,大桥临时关闭,唯有站在高大宏伟的国门下,隔江远眺对岸的异国景色。
离开图们江市,我们沿公路往长白山北坡风景区前行,小王原本打算让我「一眼望三国」,到中、朝、俄三国边境交界的防川村这有名的风景保护区,登上区内的瞭望塔,向东面是俄国包得哥尔那亚边境小镇,另一边隔着图们江对岸是朝鲜的豆满江市,有「一眼看三疆山川风貌,双耳听三国鸡鸣狗吠」的趣味。不过日前下过大雪,路上积雪未退,小王为免耽误登山行程,便改在途中口述故事。
防川村内竖立一块「土字牌」界碑,是记载中华民族历史兴衰的凭证。1886年清政府派遣大臣吴大澄,与俄国为国界进行谈判,之后竖立了这块界碑,就是因为腐败的清兵,竟然因醉酒而误把界碑设置在防川之后,再不往前半步。小王说民间有传说是清兵鸦片烟瘾犯起,不愿意往前走,所以把近在咫尺的东海,都拱手让给俄国。防川村界碑为后世留下清政府积弱、腐朽体制的证明,值得我们以史为鉴。
图们江的源头来自长白山东南部,我们沿着江边的公路前行,一路上所见尽是农田乡村。朝鲜族在延边的人口占自治州差不多50%,与汉族分庭抗礼,是全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可以从房屋的结构分别出汉、朝两族的不同点。小王指指点点说朝鲜民族的房屋屋顶较大形,屋脊中间平如行舟,两头翘立似飞鹤,门和窗都有纵横交错的细木格子门棂,糊上纸窗,他们还对窗格子的形状特别讲究,花样又多样化,装饰得整齐、大方和悦目。房屋一般都是白色墙壁、黑色的瓦垄、耸立的屋脊。
同时朝鲜族人喜欢选择背风朝阳、依山傍水的开阔地带建造房屋,所以沿着小溪两旁,都可以见到一幢幢整齐排列的朝鲜民族建筑风格房屋,让我充分感受当地的传统乡土民情。
在中途的镇上,我们走进一家民居式的「冻白菜酱汤」朝鲜餐厅,里面的格局又使我了解到朝鲜的房子内部结构。朝鲜民居有火炕取暖的显著特点,而且火炕占房子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只见火炕上已坐满盘膝的顾客,大家都吃着传统的冻白菜酱汤、泡菜、咸肉和明太鱼等。
我们也不例外,都点这样的饭菜。我借机对朝鲜人的饮食习惯多了一些了解,原来朝鲜民族习惯每道菜都放辣椒,无辣不欢,又因为寒冷的气候,他们都在秋天把白菜贮藏在仓库里,待冬天气温下降,仓库的白菜就变成了冻白菜,再加上自制的酱料,就成了好味道的菜汤,听说还有降血脂的功用呢!至于明太鱼是延边盛产的溪鱼,每家每户都挂起明太鱼,作为家庭的日常菜肴。
用过午餐后,我们走进冰天雪地的林海,来到登长白山北坡的安图县二道镇,安顿在长白山干元宝石温泉渡假酒店。这个季节旅客非常少,据小王说,若是七至九月间,延边所有酒店都人满为患,房间费用还是双倍价钱呢!
刚好当晚镇上还有一场大型的音舞诗画舞台剧《长白风情》演出,让我欣赏到朝鲜民族的长鼓舞、扇舞。最令我留下深刻印象是一首流行的《长白颂》歌曲,除了清新、柔美、轻快的旋律外,歌词填写得很优美,展现出民族之魂的最强音。
《长白颂》
千年的积雪为什么那样长白,那是圣洁民族无瑕的心态;
碧绿的天池像大海,那是蔚蓝的天空漂洗的胸怀。
古老的传说为什么经久不衰,那是伟大民族坦诚的告白,
高耸的群峰巨浪澎湃,那是生命的原色倔强的形态。
阿里朗哟,阿里朗…阿里朗哟…!
到节目结束时,我还很幸运地得以走到台前与一众演员合照。
前一篇:【老邓和中国】查干湖冬捕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