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邓和欧洲】楚格峰下湖光山色

标签:
路德维希二世oberammergau湿壁画chiemsee巴伐利亚旅游 |
离开了疑幻似真的新天鹅堡,我本来打算继续前往路德维希二世的另两座宫殿,秋雨却突然耍起性子,倾盆而至,大煞风景,也影响了我原订的行程,只好临时缩短路线,在返回慕尼黑的归途,顺道走进阿尔卑斯之路,造访楚格峰下的迷人小镇──欧博阿玛高(Oberammergau)。
由富森前往小镇的路线属于罗曼蒂克大道的一部分,风景明媚,我透过车窗,见到外面绿油油的草地不停地被雨水洗刷,显得更绿意盎然,宛如一幅美丽油画。
在一片辽阔的草地中央,有座雄伟的维斯教堂(Wieskirche)建于小山丘上,已有260多年历史,是德国阿尔卑斯地区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传说教堂内有一尊曾经「落泪」显现过神迹的耶稣塑像,使这里成为「圣地」。为了一探究竟,我冒雨走入教堂,大殿天花板上的天国壁画非常精美,洛可可式的细致装潢更令人目不转睛。
接着我们开车前往附近的欧博阿玛高小镇,这里以拥有美丽湿壁画装饰的木屋见称。我们先用过午餐,再走进镇内,逐一欣赏木屋墙上鲜艳色彩的湿壁画(Luftlmalerei)。湿壁画的主题围绕着宗教故事较多,少数则绘上童话故事。我见到一间绘了<小红帽>,另一家是有趣的<不莱梅的音乐家>,两则故事都是我童年时读过的童话。镇上的商店大部分售卖手工的木雕玩偶,造型栩栩如生,连人物衣服上的皱褶都一丝不苟地刻画出来,非常精致。我也大解悭囊,把两尊小孩的木偶扛了回家。
为什么镇上的屋墙上都有湿壁画呢?我请教Mr.
Eytan,他说这源于200多年前,为教会绘画的画家都住在附近镇上,画家们为了答谢村民的照顾,就在他们的木屋墙上作画,因此成为小镇的特色。
此外,自1633年开始,每隔十年,镇上就会举办大型隆重的<耶稣受难剧>(Passion
Play),主题是叙述耶稣受难事迹,原因是当年镇上居民为了感谢上帝的庇佑,未让流行的黑死病传入镇内。而每十年一度的演出,已成了德国南部一个热闹的节日,吸引来自各地的旅客到访。
雨终于停了下来,我们的车走在阿尔卑斯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小径沿着山麓伸延,浓浓雾气弥漫群山,深锁住德国最高的楚格峰,难以见到它的卢山真貌,眼前呈现一番缥缈虚无的自然景色。
我来到Ettal镇上的本笃修道院(Benedictine
Abbey),它是巴洛克式和哥德式的混合体建筑,现在已是学术宗教研究的学院了。
山区的天气真是变幻无穷,第二天已是天朗气清,经过一天秋雨的洗涤后,树林和草地显得格外翠绿。我迎着晨曦薄雾,沿巴伐利亚州内最大的基姆湖(Chiemsee)前行,它在慕尼黑周边,阿尔卑斯山脚下,面积约80平方公里。我们首先抵达湖边疗养区,这儿环境恬静,水质清澈,另一边的群山峻岭倒映在湛蓝湖面上,湖光山影,像是世外桃源般的美景。
不过我未在疗养区久留,匆匆赶往我的主要目的地。基姆湖有三个岛,分别是男人岛(Herreninsel)、女人岛(Frauenchiemsee)和最小且无人居住的克劳特岛(Krautinsel)。其中最受旅客钟爱的是男人岛,路德维希二世建造的最后一座宫殿──赫莲基姆湖宫(Schloss
Herrenchiemsee)就在这岛上。
要前往男人岛,我们必须先在湖边的普林 (Prien)
镇上转搭渡轮。岛上除了路德维希二世的皇宫外,还有一座修道院改建成的旧皇宫(Kreuzkapelle)。
赫莲基姆湖宫基本上是路德维希二世参照法国凡尔赛宫作蓝本,而将宫殿建在湖中岛上,则是为了远离凡尘俗事,清静地渡假。在渡轮上,感受到基姆湖既有湖泊的秀丽宁静,又有大海般的无边浩瀚,亦见到不少水上活动好手在湖上扬帆,一展身手。
上了码头后,乘搭马车或步行都可以抵达皇宫,我选择了漫步在林荫道上,约廿分钟就见到规模宏大的宫殿。赫莲基姆湖宫从1873年始建,历时八年时间,由于许多建材都自外地进口,增加建造的成本,国库耗尽,后期资金出现不足,就像新天鹅堡一样,这座宫殿至今也仍未完成,皇帝本人只在宫殿住了九天,享受他自己的设计成果。
宫殿前面是一座法式庭园,中央是仿凡尔赛宫的喷水池,因为夏季刚过去,喷水池暂告维修,并未喷水。
为方便中国旅客了解宫殿里的厅堂,这儿还特别提供中文介绍。我跟随宫中的导游,先游地下博物馆,见识当年的皇帝用品和布置,紧接着逐间厅堂做参观。由于里面同样禁止拍照,因此未能把精彩部分留下来。不过待我游毕宫殿后,感觉宫殿的设计比起凡尔赛宫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再显示皇帝在设计上的天份。例如地下室有一个圆形的大浴池,宛如一座室内游泳池,装潢的奢华程度更胜凡尔赛宫。
巴伐利亚如仙境般的湖光山色,使人流连忘返,难怪茜茜公主对出生的家乡一直魂牵梦绕;丰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充满韵味;而热闹滚滚的节庆盛事,亲身体会欢乐又疯狂的气氛,更是一种难得的有趣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