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邓和欧洲】慕尼黑之旅(二)

标签:
旅游 |
我离开冲浪的河道后,车子经过多间新旧建筑物,进入老城区,举目见到许多美术馆、剧院、音乐厅和博物馆等,Mr.
Eytan告诉我慕尼黑人口只有130多万,却拥有约50多座博物馆、40多座剧院和音乐厅,其中包括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巴伐利亚歌剧院,相当著名。这儿的确是一座文化气息浓厚的城市。


卡尔广场(Karlsplatz)是购物人士喜爱的热点,广场四周百货公司林立,连接一条热闹繁华的步行街──考芬格大街(Kaufinger St.)。2006年世界杯时,我曾到此一游。这趟为了珍惜游老城的时间,暂时又没有购物欲望,所以一头就钻进了老城区。
老城区以玛丽恩广场(Marienplatz)为中心,我先从广场的外围开始,来到德国最大的皇家啤酒屋(Hofbrauhaus),这座3层高的楼房以出品「HB啤酒」闻名德国,门前早已挤满了轮候的顾客。待我进入酒屋大堂,屋内外一排排的餐桌早就坐满顾客,男男女女纷纷举杯尽饮,一阵阵吆喝的劝酒声响彻酒屋。
啤酒屋还有乐队演奏巴伐利亚的传统民谣,这时又适逢啤酒节,酒客更肆无忌惮,甚至站在桌上相互斗酒,将饮酒的热络气氛推上高潮。
大堂的天花板及墙壁的彩绘壁画,将酒屋添上一点文化氛围。我留意到墙边有一列铁架子,每格都上了锁,原来是为VIP顾客而设,让他们存放私人珍藏啤酒杯,个个是陶艺制造,印上各种精美的图案。慕尼黑人视啤酒为生命之源,连啤酒酒杯都有讲究。
有400多年历史的啤酒屋,留下过不少历史名人,如歌德、列宁、茜茜公主等的身影,臭名昭著的希特勒亦在屋内发动过一场「啤酒屋暴动」。这间啤酒屋是来到慕尼黑绝对不容错过的地方。
老城区内还有多座古老教堂,历史最悠久的是老彼得教堂(Peterskirche),建于1050年,最初是哥德式,后来遭遇祝融,重建时才改成今天红瓦白墙的巴洛克式风格,教堂的尖塔是眺望老城区景色最佳之处,教堂内的典藏室,则陈列了法器、珠宝饰物和带发的骸骨,非常珍贵。
圣母教堂(Frauenkirche)
拥有一双绿色洋葱式的圆顶钟塔,建于1488年。此处有段「恶魔的脚印」的传说故事,建造教堂时,建筑师遇上了恶魔,恶魔要求建筑师把教堂盖成没有窗户,结果建筑师宁愿用自己的灵魂作赌注,也要在教堂盖一个66尺的大窗户,让阳光照射进教堂,而一处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那就是恶魔脚印留下之处了。
我穿过售卖各类蔬果、奶酪、鱼、肉类的食品市场(Vikualienmarkt),进入玛丽恩广场,广场每天都是游人云集,熙熙攘攘。早上11点、正午12点和下午5点旅客特别多,因为众人都聚集在广场中央金色圣马利亚雕像(Column
of the Virgin)周围,等候新市政府(Neus
Rathaus)大楼钟楼的人偶报时。当时间一到,钟楼半腰的壁龛里,两层人偶分别出场,上面一层人偶是记载当年威廉五世公爵的大婚场面,下面一层是传统的巴伐利亚舞蹈(Schafflerntanz),每次响钟共发出多达24种音乐钟声,最后再轮到壁龛上端的公鸡出场,它展翅啼鸣后,才结束了一次的报时。虽然广场周边的建筑物在二战时期遭到破坏,不过战后它已迅速回复到15世纪时的原貌了。
一座青铜鱼喷泉在广场的另一面,是慕尼黑1200多个喷泉中最古老的一座。我奇怪为何在市政厅前有鱼喷泉呢?Mr.
Eytan说古时候这里是鱼市场,因此有这样的装饰一点都不奇怪。
老城区也曾经是音乐大师莫扎特的故居,楼房的墙前铸有一牌纪念标志让旅客识别。我还意外地在老城区一隅发现一座与真人般大小的朱丽叶(Juliet)铜像,旁边的铜牌字体早已模糊不清,有趣的是她的右胸竟然成了金黄色,是多年来被旅客长期触摸的杰作。由于慕尼黑和朱丽叶的故乡意大利Verona结为姊妹市,Verona便将一尊朱丽叶铜像送给慕尼黑。
这一天的市内观光非常紧凑,虽然行程内容丰富,但也把我累得够呛的了。
后一篇:【最新消息】新书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