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邓和欧洲】维也纳的女神

标签:
美泉宫熊布朗宫奥地利哈布斯堡茜茜公主 |
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地利期间,在维也纳环城大道外围为王室家族兴建了两大林苑宫殿群,在东南面的是美景宫(Schloss
Belvedere,又叫贝维德雷宫),在西南面的是美泉宫(Schloss
Schonbrunn,又叫熊布朗宫),这两座宫殿群是哈布斯堡王朝的辉煌历史标志。
不过入宫参观时间有限,只容许我二择其一,我因此选择美泉宫,它被认为是欧洲三大宫殿之一,堂皇富丽程度足以媲美法国的凡尔赛宫。由于宫殿内有一泓美丽的涌泉,因此得名。
美泉宫的建造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由14世纪开始,经历不同王室贵族的改建,直到1726年,女王玛丽亚‧特蕾西亚(Maria
Theresia)接手继续扩建,把原本的狩猎行宫建筑成为一个帝国皇家宫殿,美泉宫的外貌也从此一直保持至今。
巴洛克式建筑的皇宫一身贵气的黄色,据说这种特有的黄色深受女王喜爱,所以被称为是「玛丽亚‧特蕾西亚黄」,与一般的黄色有「贵贱之分」。
皇宫占地面积很大,宫殿内共有1,441间房间,我听到这个数字,起初还很担心腿力不继,无法在短时间内走完全程,后来在入口处才知道,目前只有其中45间开放给旅客参观,这才松了一口气。
我首次站在宫殿大门外,此时天空放晴,在阳光照耀下,看着面前的宫殿,突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稍加思量,猛然醒起某年某月曾看过3出由奥、德两国连手摄制的「茜茜公主」系列电影(包括《茜茜公主》、《年轻的皇后》和《皇后的命运》三部曲),电影中有许多场景都是在美泉宫内实景拍摄,我观影时还很年少,记性强,尤其对美好的故事记得更牢,所以第一眼望见黄色的美泉宫时,脑海深处的记忆就被挖掘出来了。
这系列电影先后在1955到1957年上映,把两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喜爱的茜茜公主(Elisabeth Amalie
Eugenie,昵称Sisi)凄美的故事搬上大银幕,当年电影上映时,轰动了全世界,也一下子驱散奥地利人民在二战后的阴霾。至于扮演茜茜公主的影星罗密‧施奈德(Romy
Schneider)美若天仙,也凭此片一炮而红。
为了节省参观时间,我先前往宫殿后方的御花园,这是座占地约2,000多平方米的典型法国式园林,地上铺设了碎石,两旁是几何式对称的花圃和草坪,繁花似锦,搭配修剪整齐的草坪,还用绿树作墙,把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塑像藏身其间,整体格局相当幽雅。
花园高处的小山丘上,建起一座希腊神殿式的葛洛利叶阁楼(Gloriette),居高临下,回头望下,更觉宫殿的气势磅礡。一座海神喷泉就在阁楼下面,每年仲夏之夜音乐会,喷泉前即是演奏厅,林荫大道则为观众的座位。我在如此美轮美奂的花园内陶醉半晌,而后急不及待地进入宫殿内参观。
这天旅客不多,让我得以从容地逐一参观每个房间,认识它们的功用和布置,也更加了解茜茜公主的皇室生活点滴。
我留意到宫内的画像除了女王玛丽亚‧特蕾西亚外,最多的要算是茜茜公主的了,茜茜公主和她的夫婿法兰兹‧约瑟夫在美泉宫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
约瑟夫和茜茜公主
我从蓝色楼梯间进入,经过士兵、副官厅后,来到一间用桃木装饰的桃木厅,是皇帝接待宾客用的。接下来是皇帝办公间和卧室,卧室除了一般豪华家具外,就是一张铁床,据说皇帝每天勤于政事,早上4时就起床工作,最后这位被公认为生活简朴、节俭的约瑟夫皇帝亦是在这张铁床上辞世的。
皇帝卧室
茜茜公主的写字间,和她与皇帝的共同卧室里,陈列的是华丽的洛可可风格家具。值得一提的是房内有座钟摆放在镜子前面,钟的背面同时安装了一个与镜面相反的表盘,如此一来,皇帝夫妇从镜子里也能看到正确的时间。
宫内有几个特别的大厅,拴住了我的视线,其中一个是明镜大厅,厅中间镶嵌巨大的玻璃镜子,两边是镀金的蜡烛灯,当年7岁的莫扎特就在镜子前面向玛丽亚女王演奏。
最令人赞叹的是「大节日大厅」和「小节日大厅」,这两厅都装潢得金碧辉煌,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洛可可风格大厅之一。大节日大厅全长40米,宽10米,天花板的壁画巨大而精美,壁画主旨是《战争与和平》,没想到在二战时,一颗流弹将壁画中象征战争的部分炸掉,真是天大的讽刺。
匆匆走完大小几十间的房厅,当我回到酒店房间,马上开始重温《茜茜公主》电影三部曲。电影有系统地介绍奥地利的伊利莎白皇后(即茜茜公主)。她凭借智慧和政治魅力,使得奥地利在1867年与匈牙利成功合并,这是元帅和将军们所无法达到的成就。
这位热爱自由、喜欢骑马、旅游和读书,不受皇室宫廷繁文缛节约束,喜欢接近人民的皇后,1898年9月10日在日内瓦被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刺杀身亡,消息传出,举世震惊,奥地利更是全国哀恸,并在日内瓦湖边立像纪念这位近代的维也纳女神。
前一篇:祝各位佳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