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邓和欧洲】古今交融、新旧辉映的艺术城市


标签:
西班牙巴塞隆纳国王广场奥运旅游 |
西班牙东北部地中海沿岸的巴塞隆纳是座逾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风光旖旎,古迹遍布,早已载誉天下,深得旅游人士的热爱。
此行是Vicky小姐首次到访,我提议先搭乘观光渡轮,来一次地中海海岸巡礼,「检阅」巴城迷人港口,和绵长蜿蜒的海岸线。长达四公里的滨海大道上,排列齐整的热带棕榈树带来度假的氛围,黄金色的沙滩一片黑压压的人头,占满了泳客和热爱南欧阳光的游客,实难想象滨海大道昔日是渔民、水手和码头工人作业的地方。经过1992年巴城奥运盛事,巴城这座西班牙著名的贸易港变身成为商业、娱乐的大型水上商城,新颖建筑比比皆是,包括屹立海边的船型商业大厦、艺术造型的巨型世贸中心,连接一条波浪形的步行道,只见游人络绎不绝。在这休闲观光区里,你绝对不会相信西班牙至今仍摆脱不了经济的衰退,亦难察觉到它的失业率高踞在25%以上。






我们上岸的码头就在有名的兰布斯大道(La Rambia)起点,哥伦布纪念碑(Moumento a Calon)是一座高60米的圆柱纪念碑,为西班牙创造航海神话的这位著名人士一手拿着烟斗,另一手遥指美洲新大陆的方向,向世人宣示他的航海事迹。不过对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事,今日仍然是毁誉参半,来自美洲的一方多带有批判性,因为随之而来的是殖民帝国的掠夺和对美洲人民的奴役。
兰布斯大道上夹杂新旧建筑,从前的码头、仓库和海边大楼等,今天已焕然一新,成为博物馆、餐厅和商铺。广场上很多摆卖南欧特色的纪念品摊档,位于购物中心的巴城球会专卖店留住了Vicky的目光,我却对这儿的软雪糕情有独钟。
我们从侨胞那儿得知区内有座城市博物馆(Museu d’Historia de la
Ciutat)极具观赏价值,展出加泰罗尼亚的历史,自20世纪向前追溯至旧石器时代。不过西班牙的午休时间,让我和Vicky被拒之门外。
倒是哥德式旧城(Barri
Gotic)这个核心区给我们带来另一番不同的感受。经过古罗马城墙遗址,穿过幽深纵横交错的窄巷,精致设计、古色古香的庭院引发思古幽情,小巷弄内的传统商铺,各有品味。我留意到这些百年传统小店的门前都设置一块标记,即使是一间很小的蜡烛店前,也有这样的铁牌,烙记着历史的痕迹。
最为旅客乐道的是国王广场(Placa del
Rei),当年航海家哥伦布曾经踏上此地的皇宫台阶,谒见女王伊沙贝拉,游说资助以寻找新大陆,证明地球是圆的学说。广场被三座悠久历史的哥德式建筑包围,分别是当年的巴城公爵皇宫、总督府和礼拜堂,后方一座宏伟的巴塞隆纳大教堂,自13世纪开始就保佑着远航的水手平安归来,今天教众很多,想必颇为灵验。
古罗马城墙的转角处有一截笔直的柱子,这并非城墙的装饰,也不具特别的防御功用,说穿了,其实古时候这里是布匹商人云集之处,那个时代并未有量度的工具,聪明的加泰罗尼亚人就想到这样的办法,在墙角处竖立一根柱子,用来量度布匹长度,减少商户之间的纷争,也统一长度的规范。如此有趣的东西和背景,若没有导游指引,一般应该很难注意到吧!
由于西班牙发生过内战,旧城也无法幸免,广场上很多旧建筑上的弹痕仍然清晰可见,让后人深省战争的祸害。
走过历尽沧桑的旧城后,我们进入新城区,充满设计感和艺术氛围的大楼如雨后春笋,到处可见。莫非是受到建筑鬼才安东尼‧高第的感染?巴城因此成为一座古今建筑交融、新旧互相辉映的艺术城市。
1992年奥运主场馆区位在蒙锥山上,两座高耸的威尼斯塔则守护着蒙锥山的入口,穿过双塔,两旁是贸易商品展览馆,圆型红朱色的黄沙斗牛场在过去非常热门,今天因禁止斗牛而改建为购物中心,开启了第二春。周围的建筑也是别具一格。
山上的主场馆对比2008年北京鸟巢和刚落幕的伦敦奥运主场馆,相形见绌,不过造型奇特的通讯塔倒是相当吸睛。蒙锥山高处原是一处防御外敌的要塞,遗留下的远程大炮让我们想象它昔日的威力。我与Vicky站在要塞上,远眺地中海广阔的蓝天碧海,下面是繁忙的货柜码头,和豪华游轮的停泊中心。巴塞隆纳依旧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明珠,光彩璀璨。
前一篇:【老邓和欧洲】佛朗明哥之夜
后一篇:【老邓和欧洲】从零开始的马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