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邓和中国】贡品的滋味

标签:
哈尔滨开江鱼鳇鱼贡品旅游 |
哈尔滨的美食非常多元,俄式餐点相当普遍,正宗俄罗斯餐馆处处可见。俄式料理的制法基本上跟法、义式大同小异,不同点在于主食是槽子面包,用酒花发酵,再用柞木的木炭烘烤制成,带有一点酸味,入口清香,算是俄式料理中的一种特色。
我尚未尝过俄菜,本想一试,导游却建议既来到哈尔滨,何不尝尝松花江上的「四大名鱼」?这四大名鱼包括鳊花、白鱼、鲤鱼、鳌花(鲑鱼)。司机在旁补充说道,此时正是品尝东北特色「大铁锅乱炖鳇鱼」的好时机,在北岸渔村说不定还可吃到「开江鱼」呢!
我好奇何谓开江鱼,便听司机详细道来:原来每年四月中下旬正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际,松花江的冰层消融,冰块顺江流下,称作「开江」。冰封下憋了四、五个月的鱼此时纷纷鱼跃而出,被渔民撒网捕获,便称之为「开江鱼」,味道特别鲜美。民间流传的「四大香」:「回笼觉,开江的鱼,秋天的蛤蟆,老母鸡」,其中就包括开江鱼。
此鱼之所以特别鲜美,是因为东北地方冬季时间长,在结冰层下方的鱼长期处于冬眠状态,较少进食,只能依靠自身的脂肪供给养分,结果冰层破开时抓到的鱼身上的脂肪所剩无几,肉质非常紧实,身体里的废物也排得差不多,肠胃和腮都很干净。
开江鱼一般产于四月分,然而现在渔民急于抢占先机,会于江上指定的区域刨冰挖洞,撒网捕鱼,供游客享用,不过价钱就贵得多,其中鳇鱼又是淡水鱼中的极品,在淡水鱼中算是体积大的,属于鲟鱼类,鲟鱼和鳇鱼总称为鲟鳇鱼。
导游和司机舌粲莲花、鼓舌如簧,不断说服我尝试江上鲜,他们提到清朝乾隆皇帝吃过鳇鱼后,龙颜大悦,马上赋诗一首:「有目鳏而小,无鳞巨且修,鼻如矜翕戟,头似戴兜蝥。」形容这种鱼眼睛很小、身体修长而无鳞、鼻子像长戟、头部则像戴了顶头盔,还替鳇鱼赐名,鳇鱼就成为进贡皇帝的珍品之一。据说鳇鱼营养丰富,含骨胶原(Collagen,也就是胶原蛋白)达80%,不但对关节、骨质有帮助,对皮肤也有益处呢!
其实我平时并不爱吃海鲜,但抵抗不了他们的热情推荐,就勉为其难走进一间江边的餐馆。店家在渔池中捞起一尾七斤多重的鳇鱼,竟然真如诗中所言:鱼鼻尖长、目小无鳞。店家提议「一鱼双吃」——红烧鱼头加上锅里乱炖鱼身,意即当地「大铁锅乱炖鳇鱼」的做法,锅内以秘制汤底搭配豆腐、大白菜、粉条、香菇等菜料,锅外则用柴火加热,不需廿分钟,鱼香扑鼻,令人食指大动,迫不及待想要大快朵颐。




我先试尝红烧鱼头,一口咬下去,骨脆肉软,入口即化,滋味非常可口。继而动起筷子,继续往锅里捞炖鱼,果然是肉厚脂少,味道鲜美,既没有咸水鱼的腥味,更没有淡水鱼的土味,才吃上一口,连不爱吃海鲜的我也顾不上桌上仪态,开始狼吞虎咽起来,大啖锅中鲜食,吃得碗底朝天,最后连辛辣的鱼汤也不放过。
埋单时才得知鳇鱼双吃共计三千多人民币,算起来每两(10两制)要价398元人民币,所费不赀,不过有缘吃到难得且美味的「贡品」,享受当皇帝的口福,也确实是物有所值了!
前一篇:【老邓和中国】雪韵冰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