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邓和欧洲】欧洲的十字路口

标签:
爱沙尼亚塔林黑头兄弟三姐妹旅游 |
有「欧洲的十字路口」之称的塔林(Tallinn),是东欧小国爱沙尼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Estonia)的首都,位处芬兰湾出口,是北欧的交通要道,尤其更曾经是联接东、西欧和南、北欧的要冲,因此获得这个外号。人口只有四十多万,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是爱沙尼亚的最大城市,也是经济商业和文化中心。
塔林建城已有近八百年历史,分为新城区和旧城区。我抵达这座古城时,发觉它的风貌和风格仍然保存得很好,未受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炮轰的破坏,古城区保留着深厚的人文历史,让人有种踏入时光隧道的错觉。
我入住的酒店位于新城区,窗前面向已被冰封的波罗的海,一艘停泊在岸边的渡轮正准备升火待发。如此美景,实在难得一遇。
我迫不及待随当地导游开始游览离酒店不过200多米的旧城区,旧城区范围不大,景点集中,全靠两条腿穿梭城内错综复杂的古老鹅卵石路。这里是商业活动中心,各种行业的商店从15世纪开始就一直经营至今,街道的名称配合行业而命名,所以有药店街、鞋街、古董街和工艺品街等。
其中一条排列着整齐房子,气派十足的街道,是古时商会集中之处,叫做「商会街」(Pikk
St.),当中有一幢文艺复兴时代的房子,墙面刻有骑士浮雕,大门以红、绿、金三色装饰而成,是塔林非常著名的「黑头兄弟会馆」(House
of Brotherhood of
Blackheads),黑头兄弟会这个组织存在于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几个中世纪城镇,集结年轻未婚的德国和外国商人、海员,会馆提供这些单身男士聚会,让他们倾诉心事、喝酒聊天。为什么兄弟会取这样奇怪的名字?据说组织以黑皮肤的圣莫利斯为守护神,并使用黑头作为标志。
旧城另一边有处「三连房子」,是叫做「三姐妹」(Three
Sisters)的高级酒店,曾因英女皇伊莉沙白二世及世界著名歌星住过而闻名。街道之间互有小巷连接,一条旅客必经的圣凯瑟琳通道(Katariina
käik)非常古老,设计很有特色,有数条横梁支撑住两边房屋。
旧城原来被一座椭圆形的城堡围住,中世纪城墙目前保存的长度约2公里,城墙连结一个个的圆形塔楼,至今仍有18座塔楼保留下来,独特的棕色尖顶非常醒目,也为古城透发一股贵气。
塔林著名地标之一的维鲁门(Viru
Gates)是古城堡的入口,城门背后是鲜花市场,自古以来,访友送花就是爱沙尼亚的传统习俗,所以鲜花市场是方便入城访友人士而设。导游特地提醒:送花必须是单数,双数是吊丧用的,千万不能搞错。此时花店已打烊,让我无法入乡随俗。
旧城内洋溢着浓厚的中古世纪气息,我好似走进了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里。就连摊档老板也穿着民族服装,还热情地让游客们拍照。城内的平房颜色鲜艳,外墙上留有古老样式的雕花铁窗,墙身的装饰和招牌也是古意盎然而且多样。屋的上方还保留着吊钩,是古时用来吊载货物的。
我留意到街角的路标全是双语并用,懂英文的游客在这儿也不用担心迷途。为了保护旧城,车子已禁止驶入,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宁静祥和,市民生活悠闲,让我也暂时忘却繁忙的业务,心情跟着沉淀平静下来。
我继续穿过街道小巷后,前面就是市政厅广场(Raekoja
Plats),四面除了商店、餐馆、咖啡厅,还有一座建于13世纪的哥德式风格市政厅。广场是市民节日庆典的活动场地,也曾经是犯人行刑之处。广场尽头有座圣灵教堂(Pühavaimu
Kirik,Holy Spirit
Church)也是哥德式建筑,一座如常运行的精致古钟挂在教堂外墙,是塔林最古老的公共定时器。旧城的商业区域又叫做下城区,基本上我已巡游一遍了。
沿着斜陂路走上去,是旧城的上城区(Toompea),古时候是皇宫贵族的豪宅住所。上城有「长短两条腿」,其实是两条以「腿」为名的街道,一条叫长腿街(Long
Leg),另一条叫短腿街(Short Leg)。
我沿着长腿街走上去,它是一条长石子陂路,上城区一座地标建筑是俄罗斯东正教会亚历山大湼夫斯基教堂(Alexander Nevsky
Cathedral),洋葱般的圆顶,宏伟华丽。另外,若爬上圣奥利维特教堂(Oleviste
Kirik)的高塔楼顶,可俯瞰整个塔林全貌。
东正教堂对面一座粉红色大楼,带点梦幻的可爱,居然是爱沙尼亚的国会(House of
Parliament),周边以美丽石头建成的堡垒和一座高耸入云的圆锥堡,就是托姆比亚城堡(Toompea
Castle),同样也属于国会所有,这是塔林的最高点,远眺城堡下的古城,斜阳西下,棕红色的屋顶和教堂塔尖,弥漫一种古老静谧的安详,而另一方向看去,旧城的平房与新城的高楼出现在同一画面,又让人不由得产生时空错乱之感。我又走到堡外的公园,漫步在夕阳映照下的雪地,悠闲惬意让我份外陶醉。
绕上城区一周后,我顺着短腿街回程,结束第一天的塔林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