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邓和中国】西湖印象

标签:
西湖苏堤三潭印月石塔杂谈 |
杭州因西湖扬名天下,她是一颗自天堂落入人间的明珠,美景众所周知,无论晴阴雨雪、春夏秋冬、朝霞晚晖,湖光山色美得如诗如画,同时,她又是著名的历史文化胜地。
我结束了杭州公务后,由于正逢桃红柳绿的黄梅季节,便独自来到西湖,感受此时的新绿之美,自雇摇橹小船,畅游西湖。摇橹小船属旅游国营单位,游湖一个半小时要价240元人民币,船夫身兼摇橹和导游两职,一边划船一边沿途细说「西湖十景」,吟念白居易和苏东坡两位曾在杭州当过官的诗人关于杭州西湖的诗词,训练有素,使这趟游湖之行平添不少诗意。
「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
虽然未到夕阳西下,月上柳梢之时,但西湖雾色重重,蒙蒙细雨,湖水如镜,让我仿如置身于「山色空蒙雨」妩媚的山水画中,领略「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鸟。何处黄鹂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湖中水鸭结伴同游,苍鹭天空任意飞翔,我正沉醉于这如梦似幻的仙景之中,却突然被来自西方的报价电话惊破,真是大煞风景。
船夫时而在湖中指点再三,说明对岸是全长三公里的苏堤,是西湖十景之首。苏堤从南屏山麓直至栖霞岭下,有六座拱桥连在堤上,堤上三步一桃,十步一柳,垂柳刚换上一身翠绿,桃花盛开,紫藤争春,海棠、芙蓉吐艳。小船自远而近,自压堤桥孔穿过,我坐在船上,春风吹拂,尽管细雨打面,却丝毫未影响我细赏「风吹新绿草牙坼,雨洒轻黄柳条湿」的无边春色。
西湖外湖并未远离城市的繁华,仍可耳闻人声车声,当进入内湖后,到了另一个西湖名景-「三潭印月」时,就远离繁嚣了。
我并未登上「小瀛州」岛,只绕着湖中三座石塔转,石塔高2米,如球形的塔身中空,在湖中鼎足而立,每个塔各有5个小圆孔,是当年苏东坡的遗作。石塔在湖中800多年不倒,考证出古工匠的工艺是多么神奇。船夫表示每年中秋月圆时,塔中小孔会点燃灯烛,外面贴上黄纸,15个月亮同时出现,加上天上皓月,倒映湖中的月影,连同自己心中一个,就共有十八个明月了。我插嘴说应该是32个才对,自洞孔透出15个,加上倒影,已有30个,连天上和湖面两个,已足有32个,也不需要心里藏着了。船夫低头默数,无法及时反应过来。不过印证船夫的18个月亮之说,古人就流传一句「明月映深潭,塔分一十八」。
内湖的一隅现在已是风帆的练习场地,奥运会时杭州出了一位水上运动金牌得主,掀起一股风帆水上运动之风。这天微风细雨下,仍看到不少彩色风帆漂浮湖上,为湖面添加色彩。
小船继续划行,进入2005年才开放的小西湖生态湖区,一片自然山水,湖水清澈见底。此时春雨已停,岸上的垂柳桃树,亭台楼阁,倒照在湖面上,我拍下来的照片,一时还很难分辨是景还是影呢!
生态湖区是百鸟园,船夫说季候鸟已届换季时候,苍鹭回来时,正是鹤群北移之际,若早一个星期来,群鸟易地而栖的场面更为壮观,这次未能看到此情景,美中不足矣。
杭州也多养蚕人家,早有「丝绸之府」之称,船夫把船划近古代丝绸大户的专用码头,「丝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白居易两句诗正好道出杭丝的高水平。忽然见到一身古装疑是《白蛇传》的男女主角出现,原来一对青年男女正在拍婚照,在美景前留下倩影。
不觉船夫已把小船靠回岸边,喊一声「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我才恍然梦醒,笑问一句「何日更重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