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邓和中国】午门

(2009-09-21 10:07:53)
标签:

杂谈

午门是北京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紫禁城自明清皇朝开始,一直是中国皇帝的宫殿,现在是北京故宫/故宫博物院所在地。紫禁城又名故宫,至今已有近580多年历史,它位于北京城的正中央,在明清朝代是一座城中之城,紫禁城的外围又被一层皇城围绕,天安门就是皇城的正南门,由天安门向北,是一条宽阔的皇家御道,经过端门,直通向皇宫的正南门,这就是午门,通常参观故宫/故宫博物院都从午门前面的广场购入场券进入,然后纵深向前直走参观,穿过御花园出口就是对着景山了。

【老邓和中国】午门

 

我参观过故宫很多遍,都是沿着一般旅游观光的路线,午门是参观故宫的必经之门,旅游人仕都只是在城下而过,而城楼一般不会对外开放,因此,我未有登上午门城楼机会,在城楼上居高临下,回望午门前的广场,很有气势。这次卡地亚在午门城楼举办艺术珍宝展,使我有机会登上午门城楼展厅,一边观赏百年多前卡地亚的精品,一边向外远眺,观景跟以前回然不同。

【老邓和中国】午门

 

同行的台湾朋友,大部分是第一次踏足北京,当他们一进入午门,就叫着“推出午门斩首”戏剧中熟识的念白。我曾看过有关紫禁城的资料书,对民间传说和小说戏曲中常出现“推出午门斩首”的解说,实际上,紫禁城之内从不斩人,午门亦并非刑场,可见得这说法只是以讹传讹,算是戏曲中表达的艺术之一。

 

北京是我常到的地方,对旅游热点都较为熟悉,这趟我权充导游,为初次来到故宫的朋友介绍。午门建于明永乐18年(公元1420年)在清朝年代曾经先后两次重修过,午门有一个特点,它有五个门洞,不过从正面看,似乎只看到三个,实际上正面还有左右两个掖门,一个面向西,另一个面向东,这两个门洞分别向东向西伸进地台之中,再向北拐,从城台北面出去,因此,从午门的背面看,就有五个门洞了,所以就有“明三暗五”的说法。而中间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能进出,皇后只能在大婚时才可以进一次,而文武大臣由左侧门出入,皇族亲王自右门出入。而左右掖门平时是关着不开,只有当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典时,才开放给文武百官由两旁掖门进入。

 

午门前面的广场,是明清代皇帝“廷杖”和“献俘”之处,“廷仗”就是皇帝对朝廷官员施行的一种惩罚,通常是冒犯了皇帝的官员就会遭到在午门前罚跪、打棍子,施行这样的“廷杖”刑罚;而另一项是“献俘”,就是皇帝在午门主持的受俘仪式,根据历史的记载,皇帝主持受俘仪式的场面是非常隆重的。

 

清乾隆皇就曾四次登上午门受俘,并写过一首“午门受俘”的诗:

 

雷霆申宿令,阊阖受新俘。讵乃恩全背,安能诛竞捕? 缉凶新附奋,宥命旧奸瞿。白练阵班末,双顽肆市衢。快晴天意顺,大礼众情愉。益切钦心镜,永怀巩帝国。

 

从这首诗中就可以知道当时清乾隆皇帝在午门“受俘”时的情景了。

 

除上面的两种仪式外,午门前的广场也是百官领受皇帝恩惠的场地,明朝每逢节令,百官就要集中在午门前,等待皇帝的赏赐食物,立春时被赐给春饼、端午赐粽子、腊八赐腊八粥等。清朝皇帝虽有类似的奖赏,场地就改为他处而不在午门前举行。

 

卡地亚展览开幕仪式就在午门城楼下,一群旗手和鼓手一起舞起大旗和擂起大鼓,在一片鼓乐声中宣布展览开始,午门城楼展厅陈列了“卡地亚”历史精品346件,闪耀着城楼每一个角落,虽然从地面攀登上城楼有高而陡的梯级,但为了开开眼界,欣赏精品,获邀出席的仕女们都不惜拖着漂亮礼服,小心翼翼地沿着红地毡登上城楼展场。我也生怕把午门的资料弄错,待回到房间后,再翻阅皇城的资料,来一次对紫禁城的温故知新。

【老邓和中国】午门

 

【老邓和中国】午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