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邓和中国】北京老友记(二)

标签:
杂谈 |
“祖堂”该是“文房一号”和“金色宝藏”的连锁店,它就在“文房一号”北京东方君悦酒店的隔壁,布置得很有中国传统味道,像传统大户人家的中堂庭院般,陈列展示的是以吉祥风水的用品居多,千年琥珀,万年蜜蜡,神像佛龛,花梨,黄杨木,紫檀的木制家具和摆件,近来多添了一些仿古的铜制吉祥物和乐器等,跟“文房一号”各有千秋。
其中一件“倍无射”的铜器仿古制品,自去年我就留意到这件制品,并且很有兴趣收藏,虽然它是仿古,铸造仍见到工匠的功力,功力不凡,它是仿自清朝年代的“交龙钮云龙纹铜编钟”,当我第一次看到就被它的独特设计深深吸引着,听店内“老友记”店长说此为她们家的少数仿制品,只有极少数量制成品,收藏者要从速决定,否则就有向隅落空之感,最初我觉得价钱不算便宜,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机,心想价钱应有下降机会,于是我展出我的”议价绝技”,满以为必胜无疑,没料多次被婉拒,未能成功拥有此“稀世之宝”。
此后,仍多次往返北京,半年来此“宝物”还在店内,心想它应是我早晚的囊中物,每次经过我都对它爱抚一下,或敲打多下,表示对它的爱意。我经过多月的挣扎,直到上月底才把这件“宝贝”搬回香港办公室,为我办公室添加文化品味。我为了收藏此件仿制品,特别去寻找了它的一些数据,从中增加了知识与乐趣。
“倍无射”其实就是一个编钟,它是中国的一种古老乐器,远在商朝时期早已出现,当时编钟以青铜制成,组成16个大小不同的组合,每个编钟分别代表着不同的音律,由低至高排列,分次序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中吕)、蕤(同音字“緌”,
通用拼音 rui)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同音字”易”通用拼音 yi
)、应钟,编钟大小相等,钟壁依次由厚及薄,奇数为律,偶数为吕。
清朝康熙隆重师儒,以周礼为本,设计了一整套朝廷礼乐之器,每逢举行天地、社稷、宇宙等祭礼大典以及太朝会,燕享,命将出席,临殿策士等朝廷盛事,编钟就会出场,“钟击以起乐,编钟从之”,而“倍无射”就是16只其中的编钟成员之一,编钟在清代宫廷乐器中是极为常见。
我花了不少力气才把这铜制品从北移南,它由一个刻着细致雕花紫坛木制的架子吊起,远看像一圆桶形状,钟高12吋,圆径9吋,顶上铸有“交龙纽”,钟身腹径略大,周围满布大小圆型八卦纽,还铸有”音乳”为敲击之用,钟的正面刻有“康熙五十四年制”背面刻有”倍无射”,此“射”应念为“易”,我第一次走进店内,还声大大地念“射”字,立即被老朋友年轻女店长礼貌地纠正念法,又说明中国多元文化,对着古代的专有用品,不妨先备备课,充实一下才好“表演”,才不致当场出丑。
在清代皇帝举行大典时,引百官朝见,便会置编钟等乐器于丹墀之上
,钟鼓齐鸣,铙钹相和,音色清越悠扬,更衬托出皇帝的威严神圣、至高无上。
此类的清代铜的或鎏金的编钟,曾经多次在香港拍卖会上拍卖,而且多次以高价拍出,屡次诞生了不少佳绩,我查证过过去的一次拍卖纪录,一件清乾隆《御制鎏金铜交龙钮云龙纹「仲吕」编钟》,就得到不少藏家的青睐,经过多番的竞价争逐,以四千五佰万港元高价拍出,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我这个爱好者未有能力挤身在拍卖场与一众藏家一较高低,但拥有了这件仿制“倍无射”编钟,走过时用木槌敲打一遍,奏出清趣的佳音,使在办公室沉闷刻板工作中的同事们猛然一醒,提震精神,在怀古情怀中发出一番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