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邓和香港】谁会是金管局下一位CEO?
(2009-05-22 16:31:50)
标签:
财经港英香港金融市场ceo任志刚杂谈 |
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先生,执掌金管局长达16年之久,现已年届62岁,和我一样也是满头白发,坊间有称他为「白头任」。前天正式宣布今年10月1日正式退下火线,离开金管局。
任先生为官近40年,横跨港英殖民地及回归中国的特区政府两个时代,师承港英年代一众财经高官专业的理念和经验,亦是当时港英年代华人高官的代表人物,自1980年代开始,香港金融市场一浪接一浪的金融危机和事件,任先生都曾亲自经历和处理过,凭着丰富的财金知识及经验,在过去多次地区和世界性的金融风浪中,对稳定香港金融市场,推动中港两地的金融合作,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港英统治期间,1982-83年港元因中英谈判而大幅贬值,任先生就是其中参与港元「联系汇率」的官员之一,回归后建立了独立运作的金管局,扮演特区政府的「央行」,期间香港经历了1997-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1年的科网爆破、2003年的沙士事件以及当前的全球金融海啸,任先生都能在每一个关头,提枪上马,在金融沙场上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我认为他在维护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对香港回归后的繁荣是功不可没的,特别在此次金融风暴、香港的银行体系依然稳健,对比欧美的情况有显著的差异,这说明了金管局的工作卓有成效,在制度建设和管理上是经得起考验的,他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国内外的财金官员对任总过去的表现都是一致肯定,评价甚高。
但令香港市民耿耿于怀,对任总有非议的是去年出现的「雷曼事件」,任先生的表现未能全面符合投资者利益,针对「雷曼事件」也有多次失言的响应,这说明金管局与证监会的管理和分工出现了重迭矛盾,出事后相互推诿,暴露金融监管机构在监管衍生产品中对投资者方面保障不足之处,也让任总的退休蒙下「不白之冤」的污点。
我较欣赏任总在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勇战跨国大鳄,成功维护香港的经济稳定,也间接令我乘机「投机」一番,在港元交易上赚了一笔。香港的金融事业正式走向与中国的金融接轨,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如何面对港沪两地未来金融中心的配合,应付变幻莫测的国际金融形势,10月任志刚离任后的金管局,更备受市场关注的,今后金管局的总裁人选,不要像市场传闻中,是曾特首「任人为亲」的人物,同时要专门订立一套总裁的遴选制度、任期及薪资制度,与时俱进,使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得以持续发展,为整个大中华区域作出更辉煌的成就,顺祝任先生退休后有个绚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