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作《启蒙辩证法》揭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

(2023-08-13 15:57:05)
标签:

法兰克福学派

启蒙辩证法

西方哲学

文化

历史

分类: 人文,历史
      法兰克福学派是1923年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歌德大学成立的社会研究所的一群思想家的总称。该学派的第一代有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1903-1969)、马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1895-1973)、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Siegfried Kracauer,1889-1966)和沃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第二代和第三代有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和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1929)。
      法兰克福学派是德国政治思想传统的继承者。他们把卡尔·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6)的政治理论融合为一体。
      在他们看来,马克思、尼采和弗洛伊德对社会现实的本质提出了不同的答案。马克思认为现实的本质最终是政治的。我们的文化、信仰和制度掩盖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阶级斗争以及经济基础在构建人们的世界观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对于尼采来说,世界的现实是靠权力打造的:这是最广泛意义上的权力。也就是说,不仅仅是政治意义上的权力。在1886年出版的《超越善恶》(Beyond Good and Evil)中,尼采写道,“从内部看到的世界,根据其可理解的特征来描述和定义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由权力意志组成的,而不是其它的东西。”
       对于弗洛伊德来说,世界实际上是关于性别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关于欲望的。弗洛伊德通过他的著作《弗洛伊德式的错误》(Freudian slip)、《俄狄浦斯情结》(即个人的性心理发展)以及《图腾与禁忌》(Totem and Taboo)(即宗教的制度和实践)来追踪欲望的路径。
       在上述三人之中,弗洛伊德的政治理论最接近柏拉图的思想。柏拉图的对话《会饮篇》(Symposium)讲述了男性和女性的起源,突出强调了爱欲的力量。而柏拉图的对话《斐德罗篇》(Phaedrus)认为爱欲的力量为人类提供了翅膀,让凡人升华为不朽。
       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在不同程度上借鉴上述复杂的政治思想传统,并将其应用于对当代文化和社会的解释。马克思、尼采和弗洛伊德的政治影响力可以从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作,即西奥多·阿多诺和马克斯·霍克海默的《启蒙辩证法》(the 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中看出端倪。这本书最早于 1944 年在纽约出版,书名为《哲学片段》(Philosophical Fragments)。1947 年,该书经过修订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重新出版。
       这本书的标题提示我们,这是法兰克福学派在德国政治思想框架体系下的讨论。首先,这本书是对欧洲思想启蒙运动的反思和回应。启蒙的概念来自卢梭的思想,并在康德开始的德国政治思想中延续。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对启蒙运动的认知与康德的回答完全相反。他们认为,启蒙运动并没有解放我们,而是将我们困在更微妙的束缚中。其次,这本书用辩证法(即逻辑学和修辞学)的方式加以论述,借鉴了柏拉图和黑格尔的辩证法。
       在柏拉图的对话《理想国》中,辩证法构成了艺术研究--算术、几何、立体几何、天文学、和声与辩证法所提供的哲学训练中的第六个要素。对于柏拉图来说,辩证法是证明我们走出洞穴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就《理想国》的洞穴寓言而言,先从动物本身和星星的观察入手,然后再观察太阳、动物和星星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完成上述前提条件下,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才能达到可理解领域的尽头。
       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的概念也是以类似的意义使用的。 黑格尔敏锐地注意到每一个历史阶段与前一个阶段的关系遵循着否定之否定的发展模式或者说是螺旋式上升的规律。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西奥多·阿多诺和马克斯·霍克海默在《启蒙辩证法》中显示出对这种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启蒙运动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被理解为思想的进步,然而这个运动立即以最具破坏性的方式遭到破坏。“按照他们的说法,启蒙运动带来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具体来说,就是当时西方世界的国家社会主义(美国、德国和意大利最为典型)的意识形态。一整套不容置疑的新标准要求所有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即使这套标准或规则存在明显的漏洞。
       这种意识形态也可以看成是从自由的资本主义社会向国家干预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中产生的。客观地说,这种意识形态并不是法兰克福学派所说的一无是处。国家的直接干预不仅改变了自由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也改变了无产阶级的经济基础。无产阶级不再是一无所有的社会阶层。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在国家干预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形成。在自由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激烈矛盾冲突得到一定程度的舒缓。
       尽管《启蒙辩证法》的观点存在着否定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一切积极因素的保守主义心态,但其提出两个很好的问题:国家的意识形态是由广大人民所主导还是被资产阶级所控制?这种意识形态是控制在国家主权的范围内还是被外来势力所操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