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作品是安尼巴莱23岁时(1583年)创作的。从题材内容上看,这是令所有教徒最为熟悉的场景。安尼巴莱大胆地将说教性和联想性的内容加入到熟悉的场景中,使作品产生了让人印象深刻的主题思想。仔细观察整个作品,会发现画面前景中三个人物,代表了不同的社会身份:左侧的圣母玛丽亚代表的是圣人,右侧的是主教代表的是神职人员,而跪在地上的是赤脚的教徒,赤脚在欧洲代表的是社会最低等级的人,即穷人。显然,安尼巴莱的落脚点是针对于普通民众的日常祈祷。正因为如此,安尼巴莱受到竞争对手的轻视和嘲笑。毕竟贵族祈祷时,不会是平民的着装和举止的。
前景中,书、头颅和沙盘是虚构的。暗示根据圣经的记载,这是耶稣遇害的地点,这是让人深思和联想的元素。从阴影上看,光源来自左侧。但这个光源的效果是极为神奇的,充满了整个画面的前景中。特别是依附在耶稣身体和头颅上,让人感觉到这是神圣的光芒。
这个四散的光芒被一个微妙的画笔所加强。这明显是受文艺复兴威尼斯画派的影响,特别是提香(Titian,1488-1576)。这种光线后来成为巴洛克和洛可可绘画的常见元素,持续了长达200年的时间。向背景看去是一个美丽家园的风景,代表的是耶稣用自己的牺牲,完成了对人类的拯救。这幅清晰的作品带有祈望民众信服的说教性修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