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塔克拉玛干沙漠环行记

(2023-09-22 10:45:04)
标签:

文化

文章

分类: 散文

已刊于2023年10月《中国校园文学·青年号》

散文《塔克拉玛干沙漠环行记》

安谅

 

一、

    那年秋天,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环走了一周,就像大漠胡杨挺立在苍茫大地的形象,深深刻进了我的脑海,记忆难以抹去。

    928日,是环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计划的第一天。

    我坐越野车从喀什市出发,沿着314国道,驱车两个半小时,到达巴楚。上午十点半出发的。巴楚来过十余次了,是上海援建的县,沿线多为戈壁,红柳,骆驼草星罗密布,俨然戈壁的主人。并有红山相随一路,七彩山更是精彩绝伦。红山比吐鲁番的火焰山高大,那场面和形状,也不比火焰山逊色,只因缺少故事,缺少名人点染,就默然无闻许多。世上事物大抵如此。现代人聪明很多了,包装艺术大约因此而生成。

分指挥部的几位负责同志在三岔口镇来迎我。先到巴楚的实训基地现场进行查看和慰问。重点对节日期间的安全防范工作进行了检查,提出了要求。综合楼、教学楼已有三层结构,工地现场堆料略显混乱,有一处基础开挖,推土较高,特意去丈量了一下,坑不深,1米余,土堆得有段距离,应无大碍。也将携带的家乡鲜肉和小食赠送给他们。

在县委招待所吃了午餐,烤羊肉,清蒸羊肉两大盘,不敢动箸,浓浓的羊杂汤也捞了一点杂什看了看。巴楚的烤鱼挺有名,金黄色的,吃了两大块,有一块烤鱼焦了。还算入味。

餐后,又到两个富民安居地查看,上下水配套也有考虑,有一处层面采用石棉瓦,里边还糊了一层泥巴,加上椽子与樑的支撑,应该既保暖又结实。矿棉板吊的平顶,屋子显得干干净净。巴楚这一项工作推进的还不错,也听到反映,信用社贷款下的太慢,今年上万户新建,下达贷款的目前仅3000余户,严重滞后了。

   看我有点时间,分指挥部负责同志特地还在城里逛了一圈。在喀什河畔停了一会车。喀什河正在整治。因地制宜,将树木保留,形成了湖心岛,还挺有韵味。去年指挥部开始与县委、县府配合,组织了规划团队开展了规划设计,现在项目正在启动了,让人心情愉悦些。

  火车却让我情绪低落了,原定下午438分到巴楚的火车,大约3点才从喀什出发,整整延迟了一个半小时,回县委招待所休息了一会,让司机先将越野车出发,驶向库车。约530分又到了火车站。火车站的候车室满满的人。连一个座位都没有。维族人居多,坐地上躺地上的都有。大包小包的,也许都是赶往家里过节的,与服务员商量有无位置可坐,他们要安排其他乘客挤挤,腾出位置给我,我婉谢了,到车上坐了一会儿,后再次安检入室,随人流进入站台。

   火车缓缓进站,助理下车迎接。买的是软卧票,上座的,两人一室,还挺干净。看书写字应该无问题了,虽然车子摇晃,写在笔记本上的字歪歪扭扭的,像喝醉了酒似的。

从巴楚到库车,大约500多公里,火车行走了约5个小时。司机驾驶越野车早我们半小时抵达,不过精疲力尽了。我和助理不显累,期间,冲了一杯方便面,香菇鸡汤面,就着萧山萝卜和航空小菜,还挺香的。这一路都是戈壁,有的几近沙漠了,沙土覆盖。临近县城,才见到一些土坯房和简易的蔬菜大棚,从窗口掠过。贫瘠而又荒凉的南疆呀!

大约12点,到了库车宾馆。放下行李,便随芮总等步行至一家维族人经营的餐厅,叫吐尔松,吃点宵夜。据说,芮总手下找了大半个县城了,饭店都过12点关门,即便营业,也不让喝酒。唯有这家还行。遂在这普通的餐厅包房小聚了。街上行人车辆稀落。唯有一些店面隐隐有灯光闪亮。街上的烧烤味很浓,更氤氲着一种烟味,混杂着肉香。这是从烧烤一条街飘散而来。那条街据说也不许喝酒。

   库车的第一餐,点的几个小菜,只有大盘鸡颇可口。上的火锅,是羊肉汤锅底,便无食欲了,便让助理拿了自己车上的两瓶存酒,好酒敬知己,又有新友,是芮总和洪启,新友是乐评人李皖和韩松落。于是喝个尽兴。约凌晨三时,才返宾馆入睡。

 

二、

   翌日,吃的是自助餐,十分简单。十点许,坐车驶向大漠。这一坐,就是三个小时。原来有段公路没有路障,芮总他们的大巴士无法进入,便饶了道。一绕多了七、八十公里了。午餐时分,车终于到站了,是驼湖农庄。一片水光闪烁的骆驼湖,景色优美、湖水碧绿,有湖鸥飘掠,水中的岛屿,树影婆娑,倒影奇美,白色的芦苇穗轻轻摇曳,四周的胡杨密密匝匝的,象这骆驼湖的巴士。可惜,还得过半个月,树叶才金黄一片,美还未到极致。这驼湖,有一段故事,传说当年丝绸之路的商队,一路跋涉,疲惫不堪,却找不到栖息之地。到了这儿,忽见一片耀眼水光,十分兴奋。于是驻足休憩,称此湖为“骆驼湖”。

因为饶了圈子,本想观看宰羊的,赶不及,未能如愿,羊早已宰了,很快上桌了。这库车的草湖羊,还是羊羔,便以身殉职,奉献在我们的餐桌上了,羊肉串、羊肉排都是用手指粗细的红柳串起,烧烤的。我只尝了几口,吃了一块羊肝,抑制住了食欲。吃了一块馕,大盘鸡是我所好,土豆和鸡块带点微辣,多吃了一些。

  芮总这一行,是他策划的新锐艺术家库车采风团。有歌手、诗人和传媒方面的人员,也认识了北京磨铁图书公司的总裁沈浩波,摇滚乐歌手张楚等各位。稍作寒暄,互留名片。我便先自出发了。先驱车到了沙漠公路处。塔里木沙漠公路,是世界最长的流动沙漠等级公路。由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于19906月至19959月设计并建造,全长522千米。起点即我们所到之处,巴州轮台县东9千米314国道,终点则是和田民丰县东22千米的315国道贯通处。沙漠公路修筑采用的是“强基薄面”路面结构,“路基撬动干压实”和“土工布稳固沙基”等施工工艺,防沙措施则采取了“芦苇方格”和“芦苇栅栏”,效果不错。

路经塔里木河大桥。这座主桥长605米引道长673米的大桥,在1995年新建,全部工期只用了半年时间。也是创造了当年的“库车速度”了。是通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咽喉。塔里木河水浅浅的。司机老瞿说,这水还是从阿克苏引来的。原先已差不多干涸了,后来发起了一场拯救塔里木河的行动,才见到现在这样的水波涟漪。塔里木河被誉为南疆母亲河。两边茂密的胡杨绝对精美绝伦。它不比天山神木园的胡杨年代悠久。也不似泽普的金胡杨带点清瘦。当然与巴楚300多万亩的原始胡杨林的原始粗狂也不尽相似。它犹如江南水乡的柳树林,簇拥在水边,清秀中不乏刚劲。此时,金黄与浅绿交相辉映。

库车独特的还有半是沙漠半是戈壁的广袤土地。那一丛丛的红柳,它的茂盛是其他地方难以见到的,铺天盖地似的,几乎占据了所有土地。间杂的梭梭、骆驼草,还有挺拔遒劲的胡杨,相互衬托,将这片天地勾画得相当壮观。

   还有烽燧,这是汉朝西域都护府建立后,为防备匈奴的侵扰,特地筑建的军事报警设施。烽为火,夜晚燃放,燧为烟,用狼粪焚烧,为白天使用。我看见几处烽燧已破落颓败,但轮廓犹现,灰黄色的土体,仿佛与大地牢牢地承接着,已无法分割,形状像是残缺不全的牙床。曾今有过的辉煌不容忽视。我翻阅了一下资料,得知库车境内有三条烽燧线,我们沿国道314行驶,所见的是第二条线了,东起轮台西烽燧,止于新和羊塔克库都克烽燧,距今大约也有2000多年了。

   保存有最完好的是克孜尔哈烽燧,高约13.5米,夯土结构。但今天未曾显现。

库车是西气东输的源头,每年为上海和北京等地区源源不断提供优质的天然气。贡献不可低估。我们的车子驶经了轮南油气田,井架高耸,厂房建筑也随时可见。沿途瞅见好几处喷火口,火炬一般熊熊燃烧,日夜不息,问路口站岗的两位身着警服的小伙子,这该怎么称呼。一个是真的不知,有点歉疚地摇首,另一位就不懂礼貌了,很生硬地说了一句:不知道。挥挥手把我们打发了。后上网查询,这是石油化工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安全生产设施,其是一种火炬系统,是将正常生产排放的尾气和事故状态下排放的可燃气体,引导到高架的火炬头燃烧,既确保安全,也防止污染。

   原来等候新疆作家采风团共进晚餐的,他们的大巴在路上抛锚了,轮胎坏了,延迟了很久,与助理小陆上街上几个饭店瞅了瞅,一个卖炸酱面的,竟然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两三只冷菜,所剩不多,不知怎么就担心是旁人吃剩的,炸酱面的汤卤也混沌一片,顿时没了胃口。后来吃了一份熟泡面,拆了好几包萧山萝卜和航空奶瓜,味儿不错。采风团在车检修时,竟然找路旁小饭馆吃过了,还吃了大肉。都说吃的饱饱的了。

 

三、

    即兴写了三首小诗,题为《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约半小时一首,快凌晨4时才入睡。早晨就起得迟了些。简单凑合着吃了点助理送来的餐点。便驱车驶向了天山大峡谷。

  这一路走得比较轻松,都是高速,收获也不小。

  看到路边横七竖八躺着一群羊,有的连脑袋都找不见了,血迹斑斑。惨不忍睹,还有大拨山羊在路坡平缓的河床边站立着,或许它们也受到了惊吓,一时还未缓过神来。估计是车倾羊翻,那些羊只来不及逃脱,跟着受难了。心头更一紧。如此情景,还是第一次撞见。

   一路的雅丹地貌确实令人震撼和称奇。大自然巧夺天工,让这片山峦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象。在金字塔雅丹地貌风景处,公路两侧的地面像是一个神秘的舞台,低矮的山峰,或象金字塔巍耸,或群曾一般持立,奇形怪状、神态各异,任你充分想象,那山峦形成了密密的平行的垄脊和沟壑,怪峰嶙峋。

   而江山也蜿蜒数里。一座座山峦如石林耸立,奇丽无比。红山多为褚色,在阳光照射下,阴阳不一,构成了神奇的两重天地,愈显奇特。

  天山神秘大峡谷则更令人惊叹,峡谷长约6千米,人穿行其中,犹如在观赏巨大的画轴,左右两侧均有并且皆美。争相崛起的奇峰峭壁错落挺拔,神奇斗妍。这里,怪石、奇洞、流泉,奇、险、神、秘、古、幽于一体,一步一景,景色相连,浮想联翩,美不胜收,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世界。地上多是沙土,走得有点吃力、拖沓,但还是坚持深入了一里路,欣赏到了神犬守关、雄狮迎宾等几个景点,还发觉了几条逼真的山峰,如一座山峰,象蹲着的孔雀,头身清晰。身上的花纹也相当美丽,而这花纹其实是一只只土坑,象一只只硕大的脚印,直向山脊延伸。也许是外星人留下了走向太空的足迹。让助理留了影,还真是惟妙惟肖。还有几处,有的如群猴观云,有的象猫咪蹲伏,有的象大龟驭着小龟爬行,也有的好比猪在偷懒瞌睡。真是一个任凭想象的世界。走了半个多小时,已是身上发热了。

   这样的景致,应该是恋人相偕,在这奇美而又游客稀少的神秘的山谷,牵手前行,将是最浪漫的。

   我则还要赶回库车县城,就不再进入了,打道回府,在库车宾馆迎候指挥部大队人马过来。他们从阿克苏驶来,车轮陷进了泥沟,幸好带了两把锹,折腾了一会,大约三点赶到。我事先点好了菜肴,他们一到,就开吃了。

   下午驱车国道,120多公里,到轮台县城。在县城车览了约半个多小时,由石油企业建设的新城整洁,规划也比较到位,总体面貌比老城好了许多。这个城市最好的标志建筑就是县政府大楼了,门前有大广场,还有些气派,都护府宾馆就在后边,是我们今天入住的宾馆。

   晚上县长宴请指挥部各位,安排了贵宾规格,烤全羊、赠花帽、献哈达,还连喝三杯白酒。巴州是蒙古自治州,约有5个县的县长为蒙古族人,余为维吾尔族同胞任县令。县长是维吾尔族人,63年出生,头发也谢了。献洁白的哈达是蒙古礼节,在这儿,就一块结合起来了。

   姑娘们献礼时,朗声歌唱的是《两只小山羊》的歌词,但用了不同的调,其中还采用了京曲,特别有韵味。

 

四、

   这天国庆节,从轮台至库尔勒,大约120多公里的距离,我们的路虎车抵达库尔勒巴音郭楞宾馆,仅用了两个小时。期间,有一部分道路正在施工,不太好走。轮台的别致还没有咀嚼,又被库尔勒独特深深吸引。

  今天一天是游览博斯腾湖。原以为是极普通的湖,喀纳斯也见识了,大约与骆驼湖相差无几吧。但愈接近博斯腾湖,愈觉得该湖的非凡和卓尔不群。在宾馆小憩后,即直奔博斯腾湖县,很快进入莲花池,一组人上游艇观赏。稍一会儿,这湖就展现出它的奇美,苇荡密布,其间自然形成了一条可供通行的河道,大约十多米宽,游艇穿行其中,苇荡渐次展开,渐入佳境。芦苇丛生,去年被刈割的芦苇,今年大都又长出了直挺枝干。密不透风,间或有蒲草出现,有一丛芦苇立在河中,增添了新的生机。水呈淡绿,清澈洁净。据县里的同志介绍,此属三类水质,完全可以直接饮用了。

  下午又见到了大河口。进入西海码头,方真正感觉这内陆最大的淡水湖,岂止是湖,应该称为海!1300多平方公里,比一个浦东新区都大了。这儿有湖的娴静,也有海的广博,荷苇连绵,与死亡之海的沙漠地带和山域又遥相呼应。它不失江南景色的秀美,又富有大漠的豪迈气势。在西海码头伫立,远处的候鸟或栖息于湖面,或翔集翩飞。据随行的当地接待人员介绍,这些鸥鸟不惧怕人。船民们捕捞的鱼虾,堆积在船舱,它们就蜂拥而上,去围着啄食,这里的莲花也特迷人。是秋天了,白色的莲花在白天绽开的不多,在夏日据说将博湖点缀得十分优美。到了晚上,它们则悄悄闭合了,进入了睡眠状态。要为这睡莲,写一首诗!

   库尔勒这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干净,正气,也不乏时尚,几幢四、五星级的酒店,有国际性的风范,而路上哪怕是等候公交车的普通乘客,也都有都市人的气质。当地一位汉族领导向我介绍,这里人员民族构成不一,汉族占了56%。这城市管理还是挺像样的。

晚上在宾馆用餐,喝了不少乡都解百纳,听说是当地的焉耆县所产,味道醇厚。穿着民族服装的姑娘们又来献哈达和献酒。又喝了两杯满满的红酒。想要代喝,姑娘一点都不留情:不行。只得仰脖喝尽了。怕伤了主人和民族感情。只得因此伤自己的胃和肝了。致歉,胃和肝脏,你们是好样的!

   提议大家稍休息一会儿,再到市区快走。

   我则抓紧半小时机会,匆匆记下这些。明天得到罗布人村寨好好地探究一下了。

   库尔勒真是南疆最具现代化的城市。快走了一个多小时。库市夜晚灯光明亮,车水马龙,建筑和河水相辉映,城市显得优雅美丽,我们大家异口同声地赞叹!真超出了我们既往的想像。边走边看,一个小时多了,才叫了出租回宾馆。

 

五、

   今天车程约700公里,坐得腰背都僵直了,想到明天车程将达约900公里,还真有点不寒而栗。好在这一路,有许多新奇的事物,是我这南方都市出生,长大的官员加文人,容易上心,并且予以探究和描绘的。应该不会枯燥乏味。

   沿着218国道,之后又转道315国道,直达若羌。路是一级公路,还比较平顺,两边的风景也甚值一看。沙漠及其胡杨林最为壮观,形状各异,把沙漠胡杨的品性和风采展露的一览无余,相当奇美!有不少处胡杨就占据了好多地方,更显空寂苍劲,金黄色的叶片与绿色的叶片互有衬托,不时有胡杨的优美的造型,与道路、天空、沙漠构筑的画面,映入眼帘,令人称绝!也见一片苇荡连绵,绿树不断,在这沙漠边缘也厅罕见。很惊喜穿越了一部分沙漠,沙漠的线型和之后的戈壁风光,都让人回味无穷。

尉犁的罗布人村寨,虽从218国道转入,还得40多公里。但这里陈列了罗布人的生活居住,捕捞的方式,祭祀的神坛,等等,很有现场感。逐水而居、捕鱼为生、结席为室的生活习性和风俗,充满了神奇,居住的胡杨木屋、泥巴栅、红柳条屋,都很真实反映了罗布人的原始生活。这个季节,游人还是成群结队而来,让我们感觉到了罗布人村寨的魅力。我对大伙说,日行500公里,只看一个村寨,到处都是游客,不见罗布一人!也算是这次考察的一个小结。

   若羌。下午四时半抵达。县领导已恭候在国道口,送我们到了楼兰宾馆,安排了晚中餐和晚餐。这个县竟有20万平方公里之大,是浦东新区的30多倍了。也是两个浙江省的大小。人口只有3万余人!这是一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种类之丰富,数量之庞大,分布之集中,被称为:野生动植物之王国。另外,罗布泊地区的楼兰古城、米兰遗址、小河荒址等,都是举世瞩目的历史古迹。据说与楼兰古城相媲美的亚丹地貌也引人入胜,山藏瑰云、岩藐金玉、戈壁含金,都是其美大扬其名。

可惜,若羌之名不如楼兰,何不把这县城更名楼兰呢,名副其实呀!

红枣是若羌的一大骄傲,但此刻还不到收获的时候,晚吃了红枣酒,红枣羹,前者吃口一般,后者则有货真价实的味道。

   晚上在县城,围绕着宾馆快走。走了两圈,大约50分钟。先和国良、小陆一块走,后来陈忠也加盟了,边聊工作边健身,其乐无穷。走的是一条叫幸福路的,虽然有农村公路的痕迹,但路灯通明,行人稀少,更重要的是这里治安良好,走在幸福路上也突然有一种幸福感了,还有一段叫文化路,楼兰博物馆就在一侧。

 

六、

   今天从若羌到和田,全程925公里,是最累人的一天了。早晨9时从楼兰宾馆出发,离开了大部队,开足马力,直奔且末。1120分到了且末,进入了广场。且末正在举办玉石文化节,广场上搭台布景拉彩旗,人也从四面八方涌来。一片节日气氛。

    与新华社、中新社几位记者寒暄,还临时接受了采访,领略了且末玉的风采。开幕式是在十二点正式举行的,我们也算赶到了。来的一些贵宾和演出人员,都是在地县难见的光彩。在广场上临时搭起的玉石交易棚,买了一块青玉,600元,是一个栩栩生动的老寿星,很干脆地拿下了。小杜还赠送我一盒若羌大红枣。文化节工作人员还当我们是贵宾,也送了两张票子,是品尝烤全驼和另一种不太熟识的食物的。后来待了几分钟就辞别了且末,没有品尝。我们得继续赶路了。

   下午三时半到了民丰县,该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正南部,有一个“沙漠第一村”的神秘村落,名叫牙通古孜。遗憾的是,没来得及去观光。司机老瞿说,村子的大部分都被沙尘掩盖了。

  该县县城发展落后,见不到一幢像样的现代化建筑。街面多是两层楼的平房。中午找了一家山东人开的川菜饭店。是一个陈旧和低档的小饭店。点了几个菜,还有扣肉梅干菜,吃得总不是正味,也不敢多吃,七八分饱即可,吃了就继续出发。离开了这以牧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县,也为这样落后的县感到遗憾。

  后又穿越于田、策勒等,大约730分,就到了和田了。如此迅捷连我们也都有点吃惊。  本以为至少要过半夜到的,这得归功于司机老瞿全神贯注,几乎一刻不停地驾车,技术和体力都很棒!这一路还时见胡杨林、芦苇荡,还有未到收获时节的棉花,与喀什县市景观不一。再就是用ipad赋诗,写好了,待进县城有信号了才发,一连写了5首。这是我撰写的组诗《沙漠安魂曲》的一部分。博友也踊跃点评转发,很给力。时间就过得快了。

   到了民丰界内,正瞌睡着,司机老瞿问我,库尔班纪念馆去不去。我猛睁眼,看见路边有一个标识“库尔班纪念馆”。即问远不远,老瞿回答曰,只150米。车便转弯,很快到了门口,什么声音都没有,门口两个铁门被铁将军把着,司机找了一圈,喊了好几声,都没有人应,只能悻悻离开了。门前还标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的标牌。

  抵达和田。晚上在团结广场快走。广场依然人丁兴旺。只是维族人的排挡似乎冷清了些。广场中央两个大红灯下,一边是维族人翩翩起舞,一边是汉族人在跳弧步舞。如此互融情谊,真希望永远在这里长留。五天的环塔之行,在和田画上了句号。共写了十首小诗。聊作心得。这里仅摘两首。《尘沙这没有管束的孩子》:尘沙这没有管束的孩子/流浪/是他的习惯/野性的风一声召唤/他就一溜烟地走了/到处奔走撒欢/一簇红柳管不了了/一颗胡杨也于他无奈/用公路的长鞭/还以芦苇狠劲地绕缠/有几份安静/逼迫着返还/那漫天的飞舞/是他的梦幻/借山峦一点似水的温情/让他闪着银亮的目光/躺在山的臂弯。

《多少沙粒  就是多少数字》:浩瀚的巨著 多少沙粒/就是多少字数/敲骨吸髓/起草于远古/每一个字/都闪金烁银/风打开的每一篇章/都超凡脱俗/攻讦犹如万千箭镞/却阻不断/亿万年的豪情奔突/谄媚似阳光的须髯/撼不动冷凝的笔触/有的人来了/又走了/仓颉也不识这文字的风度/这是大地的经卷/我象一只虫豸/艰难地啃读。

这是一次难得的,即使艰辛,却妙不可言的南疆之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抽烟史
后一篇:安谅的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