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章文化 |
分类: 短小说 |
已刊于2020年第1100期《新民周刊》"明人纪事"专栏
安谅
一早,明人刚上班,靠背椅还没坐热,就有学生家长来告状:“你们学校老师装神弄鬼的,把我的孩子都吓得半死了!”一位少妇牵着一个小不点,气咻咻地,小不点也噘着嘴,泪珠子含在眼眶,似乎随时都要滚落下来。
“家长,您请坐。有什么事好好说。”明人和蔼地说道。
“你们,你们那个老师,不好好走路,半夜里还折腾。真是有病呀!”少妇家长还在火头上,一味责骂,令明人丈二和尚似的,一时摸不着头脑。
这时办公室门被轻叩了两下,随后被缓缓推开,一位瘦骨嶙峋的小个子男人带点拘谨地说了一句:“领导,我能进来吗?”
明人朗声说道:“请进。”话音刚落,那位小个子男子就蹑手蹑脚地进了屋,明人皱紧了眉头。那小不点儿刚怯怯地退后了几步,随即慌乱地躲在了少妇身后。
“哦,领导,真不好意思,我看见这位家长带孩子到您办公室,估计是告我的状,我赶紧跟了过来,解释几句,免得误会,”瘦个男子小心翼翼地说道,“我,我能继续说下去吗?”
明人瞥了他一眼,问道:“您是……?”
“哦,领导,我忘了报告了,我是教务室的刘国文,是一个倒走爱好者,我每天半夜都在操场倒走一会。这样才睡得着觉,没想到,昨晚把这位小朋友给吓着了。真是抱歉。”他欠了欠身,对着明人,也对着那对母女,一脸的谦卑。
明人蓦然想起,前些日子刚到任,当晚住在学校。夜阑人静时,他到操场去快走几圈。看到百十米开外,有一个身影在移动,朝他愈来愈近。起先,他还以为是一位小学生在行走。可是那种步态又不像。待到再走近些,借助朦胧的月光,他定睛一看,骤然心脏一紧,浑身不寒而栗。这人摇肩摆臂甩着手,可是面目模糊,像套着一个面罩。稳住神,再仔细打量,那朝向自己的就是一个乌发密布的后脑勺,还有瘦弱的背脊。挺胸收腹,腰背正直,这人在倒走呀!
交臂而过时,他似乎旁若无人。而明人盯视了他一眼,看那模样,是个小老头。他的身躯真像一个十多岁的孩子!
后来,有人告诉他,教务科有个就像没发言的刘老师,倒走是他的爱好,也是他不同于别人的一个特长。
原来眼前这位就是倒走者的本尊呀!
他明白了,也纳闷这少妇的孩子,怎么半夜还在操场。少妇说,孩子睡不着,一个人溜出宿舍到操场玩,就被他吓哭了。她一早来学校看他,他哭哭啼啼地向她叙述了所见的这一幕。
这看来就是一场误会了。
刘老师道了歉,明人也圆了场。少妇听懂了,小不点也似懂非懂地咧嘴笑了。
明人留刘老师坐了一会。
他问刘老师是何时学会倒走的,这么娴熟,简直无人可比。他知道倒走有诸多好处。他自己有时也会倒走几十步,可左顾右盼的,就怕走太快跌倒了。
刘老师身子瘦小,但显得筋骨很好,腰板挺直,和他满脸的褶皱形成明显的反差。刘老师三言两语讲过的故事,更令他十分新奇和惊叹。
刘老师说,他出生时就小,就弱,在医院里待了好久,小时候身子骨也一直虚弱,特别是腰板僵硬、酸痛,吃了很多药都解决不了问题。后来,他开始练习倒走,几十年如一日,逐渐就改善了,现在从未犯过老病,肩、背、腰、臀和四肢都协调轻松,每天倒走一小时,连睡觉都香!
练倒走也近乎走火入魔。只要有机会,我就倒走。有次在一个饭局上,坐累了,我就想站起来走走,可大家都围坐得很带劲,我不能一走了之。正巧,有位老兄要陈醋,我准备去拿,站起身,就倒走了过去。把大家和应声进门的服务员都看呆了,就像小脑后长了眼睛,三步并作两步,稳稳当当地就到了墙角的条茶几边上。
不过,上世纪70年代,我刚工作不久,也有人使过坏,在背后嚼舌头,说我天天倒走,就是倒行逆施,是想开历史的倒车。还有一位女生贴了我一张大字报,她在学北京的那位黄帅呢!这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呀!
刘老师说罢,自己也大笑起来,明人也跟着大笑起来。
“我倒觉得,你应该把这一招,教给我的老师和学生。也许,我们还可以举办倒走比赛。”明人有所感悟,由衷地说道。
“我和你想一块了,倒走就是最好的健身运动呀!只要领导发令,我愿意无偿教授大家。”刘老师高兴了,一边说着,一边技痒起来,抬起左脚,脚尖先着地,脚跟随后,左脚站稳,右脚又抬起……在明人弹丸之地的办公室,竟又欢快地倒走转圈起来。
“说不定,奥运会也会选中这个新项目!”明人又感叹道。刘老师也附掌赞成,连声说好。
倒走运动很快在学校流行起来。
但不久,明人因工作需要,调任别处工作了。听说,新来的领导对倒走运动颇为感冒,不阴不阳地说过几句话,给倒走运动泼了冷水。
其中说的一句是:“倒走就是走下坡路,难怪明人未提任。”
刘老师也传递来一句话:“新领导是跛子,没话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