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疫后文明新时代——2020第三届上海远见文化高峰会圆满落幕

标签:
文化文学文章 |
分类: 消息 |
开创疫后文明新时代——2020第三届上海远见文化高峰会圆满落幕
9月23日、24日,由台湾远见人文生活、竞衡集团主办,上海市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上海市作家协会合作举办的2020第三届上海远见文化高峰会成功举办。本次峰会无惧疫情带来的阻碍,短短两天里,文化高峰会、青年沙龙、文化参访、诗歌讲座,密集丰富的活动用视频连线方式在海峡两岸架起沟通桥梁。高希均、王力行、张毅、张曼娟、罗智成、赵丽宏、安谅、胡中行、刘炜等两岸文化界代表人士深入交流,隔空对话,为两地文化引领潮流,为两岸青年启发心智。峰会的召开,展现了文化对于疫情的无畏和两岸文化人携手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决心。
高希均:交流对话应该持续

作为峰会的创办人,台湾知名学者高希均教授对于疫情下是否还要继续举办这次文化峰会非常坚决:“不能停,不能断”。他还亲自准备了开幕引言和主题演讲。在峰会开幕式上,他对上海的朋友们一再致意:“很多嘉宾都认识,很遗憾不能和大家握手。”
高希均说,他是研究经济的,今年就想用经济眼光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我们应当相信,只要有一段时间,把资源用对地方做对的事,社会及国家就会很快得到发展。所谓“对的事”就是“开放”、“文明”、“和平”。他举例说,中国大陆正是在过去几十年坚持这样“做对的事”才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
名家荟萃:文化力量提振信心

毫无疑问,文化对于疫情期间为人们消愁解惑、提振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的峰会,因为有多位两岸文坛名家的参与,平添文采与诗意。远见·天下文化事业群发行人暨执行长王力行欣喜地形容,大家就好像在同一个教室里面,互相交流各自对于文化、文学、艺术的看法,共享知识、观念、学习和成长。

上海市作协副主席、散文家、诗人赵丽宏带来了自己在疫情期间最新的作品,长诗《在天堂门口》:人类正无奈的和病毒共生,在喧闹中保持静默吧,在幽暗中追寻光亮吧,在隔绝时打开门窗吧,请记住那些弄不死我们的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台湾著名作家张曼娟带来的《读诗,体悟哲学与生命》则介绍了古往今来不少名家的诗作,号召大家即便面对疫情这样的灾难,也要有气定神闲的心态,“何妨吟啸且徐行”,走出阴霾后,“便是人间好时节”。

24日,峰会主办方,还为两岸青年专门举行了“远见在思南”诗歌讲座,邀请了大陆著名诗人安谅,大陆著名诗词专家胡中行,台湾著名诗人罗智成,围绕“时代回响•诗歌新使命”的主题,与两岸青年朋友们交流。面对喜爱作诗却不敢迈出第一步的青年爱好者,诗人们都给予积极鼓励,安谅特别告诉大家,真正的诗人,应该拥有历史观、唯物观、世界观,更重要的是要拥有爱,唱出时代的强音和最美的人性,无愧于时代。大家还现场吟诵了不少优美的诗作。
青年交流:携手创新继往开来
正如大家所注意到的那样,无论是峰会的顺利举办,还是大家在疫情期间得以正常工作、生活,网络的力量已经不可忽视。对于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和时代使命,本次高峰会也专门聚焦。

在峰会特设的“青年文化创新沙龙”中,三十多位之前素不相识的青年们,谈到网络营销和网络公益这样的话题非常投机。网络直播怎么做效果更好?网红明星为什么会红?如何经营好自己的公众号平台?这些热点话题抛出,大家的讨论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一个多小时的沙龙后,大家又建起了自己的微信群,相约会后再叙。不少青年告诉记者,两岸朋友虽然成长环境不同,但也有相同的热情,也都渴望了解彼此。目前对他们来说,最期待的就是有更多平台,让彼此认识、交朋友,甚至有一些“撞击”,擦出更多新火花。

本次峰会还专门聚焦了一个两岸青年已经共同关注十多年的领域——网络文学,并特别推出了专题环节邀请两岸业内人士进行深入探讨。应邀参会的上海网络作家协会会长刘炜告诉记者,虽然创作者的年龄都不大,但两岸网络文学的交流历史也非常悠久,两岸的网络作者有很多共同语言,大家都是依托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以及传承有序的文化教育传统。展望未来,期盼能够有更多像峰会这样的平台,推动两岸的网络作家,暂时告别键盘和屏幕,坐到一起把酒言欢。
远见思南:上海台北文化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