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章文化 |
分类: 消息 |
已刊于2020年2月23日《新民晚报》副刊"明人看世界"专栏
特殊的红包
年初一下午,打开邮箱,明人睁圆了眼睛:又是一个红包!掏出来一看,又是一只洁白的口罩。真是奇了怪了!这已连续三天了。每天傍晚,带着一点疲乏回家,去取当天的晚报,邮箱里总会出现这一红包,真不知是哪位爱心人士所为,还是嘻哈朋友的恶作剧,这让明人颇费猜测。
他问过太太,太太说,也许是居委会发的。"哪有这么个发法的。当是每天送餐呢,一天一个红包?不过,当下有一种病毒挺猖狂的,已在武汉爆发了,口罩挺紧缺的,这也送得是时候。
明人是讨厌戴口罩的,戴一会儿,就觉得憋闷,透不过气来,即便是眼下形势吃紧的防疫期间。他把"红包”揣进兜里,回家就搁抽屉里了。
晚饭后出门倒垃圾,在楼道口迎面碰上邻居胡老伯。平常他们接触虽不多,关系还不错的。可这回,大半张脸都被口罩捂得严严实实的胡老伯,和他远远地点了点头,脸色不太好看,快到面前时,竟然侧身从他身边,什么话都没说。
明人很困感,回家又追问太大,是不是他出差的那一段时间里,有什么地方把人家惹毛了。太太再三咬定,不可能呀,胡老伯大前天还送了他自己写的春联。这明人回家就见过,是老人的自写体。太大说,还送了一碗他亲自做的手包饺子呢!这饺子以前也送过,明人很爱吃。太太还补了一句,他还问候你呢,说你不在家吗?我说你出差就回。胡老伯说,你辛苦,有一官半职的,不容易。
明人不作声了。当天他做了宁波汤圆,嘱咐太太给隔壁胡老伯送一碗。太太去了,不一会就回来了,刚端去的碗还在手上,那十来只搓得圆滚滚的汤圆,也还在碗里。他纳闷了,这是怎么回事,胡老伯恰巧家没人?
太太脸色不悦:胡老伯很怪,坚决不肯收,门只开了一条缝,戴着大口罩,连说几声谢谢,就把门关上了。
明人想,胡老伯平时挺客气的,这回究竟怎么了,不会是送多回得少了(送饺子是这个碗,汤圆也是放这个碗,作为正常的回礼),他似乎有点不高兴。但他不是这样的人,也不会因此斤斤计较呀!他寻思不解。
晚饭后,他想通通风,就去把房门打开了,正巧对门的胡老伯也在楼道上,两人面对面的,一时没避开。戴着口罩的胡老伯很快就转过脸去。但很快又侧转了一点,问道,"你是从哪回的"?明人诧异,说;"从海口机场“呀。
"哦,果然是。"胡老伯朝他翻了翻白眼,旋即转身进屋了。
当晚,邮箱里又有一只红包,里面竟装了三只口罩!
有一张纸从红包里飘落在地。明人捡起一看,上写一行字:您从汉口回,如无异常,应该居家隔离,出门带口罩。
这字体歪歪扭扭的,可是透出一种苍劲有力,这是他见过的字体。明人拿着这张纸,思忖再三。他忽然明白了,这是胡老伯执拗地在提醒他呀!
他带上了口罩。还把口罩钱塞进了信封,搁在胡老伯家的邮箱里。信封里也有一张纸,写着:谢谢胡老伯的提醒帮助。我出门一定带口罩。还有,可能我吐字不清,把海口机场,说成汉口机场了,上海话这"汉"和"海"读音太相近了。抱歉啦。我身体挺好,您也保重。
这个漫长的春节,又在小区门口碰到过胡老伯,他在做给进入小区人员测温的志愿者。胡老伯和他打了照面,虽然带着口罩,露出的眼晴里,看得出笑意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