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巴里坤

(2012-08-09 18:05:54)
标签:

杂谈

分类: 散文

已刊2012年8月5日《新闻晚报》专栏“沪新线”

认识巴里坤

 

安谅

 

早就知道巴里坤,那时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巴里坤的马。说当地人驯养骏马,在市场上出卖,数日后,那骏马会从买主处悄然逃脱,又返回了巴里坤的卖主处。巴里坤的马的灵活,恰是表明巴里坤人的狡诈。  

我那时只是从资料中撷取了这一现象。巴里坤其实离我很是遥远,也相当陌生。那巴里坤的马,我也从未见过。  

百闻不如一见。及至我走入了巴里坤,这状如“虎腿”的天地,见识了这芳草碧连天的葳蕤的大草原,那古城遗址,古老的山水,古朴的风情和人民,还有古董级的骏马,我才发现巴里坤的宏阔,发现我的孤陋寡闻。   

巴里坤的草原苍茫如海,一望无际。那泛滥漫溢的绿,在天山东麓铺展开来,象碧波荡漾,又似平坦如画的硕大地毯。它又一直渗入了山坡的松海,仿佛与莽莽苍苍的林涛血脉相连。这种清澈的碧绿,清新而又热烈,让我们大都市出生的人,如饥似渴,肺叶也似乎在颤动,那是久旱遇甘露的激动。  

黄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粉红色的野花点缀其间,水粼粼,宛如游走的精灵。白色的毡房,净洁又富柔情,在绿色的衬托下,温馨地绽放。这样一幕瑰丽的景色,怎不令人心旷神怡,忧愁皆忘?  

推开窗户,就能望见茫茫草原,这不是夸张的赞辞。巴里坤新城如此,我所住的蒲类海酒店更是如此。这个离城市最近的草原,名不虚传。  

蒲类国,曾经就是当年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而蒲类海指的正是这一片湿地,也有称它为草湖的。这是巴里坤大草原的核心,大约有80万亩之多,而整个巴里坤大草原,面积达到一千六百多万亩!巴里坤全县面积为37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六个上海了。就其面积而言,大都市,应该称为小上海了。  

难怪我深居都市,想象受限,对巴里坤也就盲人摸象了。  

白石头景区。眼前忽然豁然开朗,两边的大草原绿茵茵的,铺展开来,与远处的山川相接。毡房朵朵,一字排开,如花盛开。关于石头的故事听来有点做作。  

阳光刚才还躲在云雾里,穿过云雾的光霰似瀑布一般,直流而下。现在太阳已跳将出来,眩目刺眼,辉煌地燃烧,大地也亮堂起来。两侧的云,象仪仗队伍,在天际悄然不动。草地间或还有几片偌大的油菜花,竟黄得晃眼,在阳光下,有喧宾夺主之感。绿草是基调,偶见野花蔓长,在风中摇曳。风力不小,气温又比市区低了十多度,站了三四分钟,风将发丝吹乱,也让我们感到冷意萧瑟。 在草原上的阳光毡房里用晚餐。玻璃房,毡房的形状,室内用薄纱帘拉了一圈,倒也简洁明亮。还有一个硕大的玻璃毡房,里面是地毯和沙发坐垫等。具有哈萨克的风情。  

吃了晚餐在木栈道上行走,差不多十点许了,天已昏暗。比喀什此刻的夜晚,要浓黑得多了。但见西边的天际,还有一块火烧云,天色绚丽夺目。环天际还有一缕黑色的云带,象极了在灰蓝底色上的拨墨,如行云流水,飘逸娟秀。  

在长 两公里的湖滨路上散步,这海拔约1700的草原古城,将独有的幽静和闲适镌刻在我们的记忆中了。

巴里坤历史悠久。据考证,六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秦末至西汉年间,它作为古丝绸之路北线的必经之路,丰盈富足,水草丰美,引各方关注,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金戈铁马,战鼓声声;这里鲜血涂地,也英雄辈出。许多著名的将士,比如薛仁贵,比如霍去病,比如巾帼元帅樊梨花,都在此建功扬名。  

鸣沙山并不少见。但此处的鸣沙山,曾展露了飒爽英姿,樊梨花麾下的女兵营英勇地战死于此,一曲铿锵玫瑰,让人动容。  

古人有诗曰:雾里辕门似有痕,浪传四十八营屯,可怜一夜风沙恶,埋没英雄在覆盆。悲壮之意融化于字里行间。  

清代粮仓保存尚好。土木结构,墙厚一米余,冬暖夏凉。我在粮仓伫立,既感觉粮仓之坚固宽阔,也想象当年巴里坤的富饶和重要,有粮在此,乾隆皇帝高枕无忧了。  

翌日,又在古民宅王氏三槐堂园一坐。此已距今二百多年。自建筑以来,已住十二代人,历经风雨,还有1842年和1914年两次大地震,均无毁损,至今完好。与80岁的主人王善桂老人合影,老人慈眉善目,微笑谦让,拍完后嘱咐寄上照片,他要放大,悬挂于老屋。吾本无足轻重,人家乃予你尊重。也可见家风之淳朴。门楣上有一副对联,是其弟手笔:创业维艰祖父倍尝辛苦,守成不易子孙宜戒奢华。  

巴里坤历来重学崇文,与当地人一议,也颇感底蕴深厚。   

对于巴里坤的骏马,我更是重新认识。它是新疆三大名马之一。当代,曾经建有军马场,这里的马曾经出征疆场,最近的当属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解放初期,还有一匹马独自上下奔波,冒着战火,为山上的部队输送给养,也是军中被授予三等功的第一马。   巴里坤马之英武和忠诚,由此可以领略了。  

我对巴里坤的马,也从此刮目相看了。  

认识巴里坤,从一匹马开始。巴里坤的天地,辽阔深厚,回味无穷。那么,这世界还有多少我未曾涉足,未曾深入的地方,我岂能再随意点评甚或指责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无风
后一篇:舌尖上的诗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