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担当与救赎----让爱流动系列之五
(2017-11-14 15:45:54)
标签:
佛学教育心理学 |
分类: 家庭系统排列 |
一、得不到关注,不愿看见
个案中,有位母亲谈到孩子有白内障,在深入询问中,这是一个离异的家庭,孩子一直和母亲过。在疗愈中我们看到了,母亲场内一直不愿注视孩子,而父亲一直看着孩子,孩子也更愿意靠向父亲。但母亲一直很可怜地哭,让我们感受到这位母亲好可怜,如果从我们的常识里来看,这是一位非常尽心尽责的母亲。但用这种能量的场次一模拟出来,是和我们感知的是不一样的,是这位母亲不愿意注视这个孩子,没有认同他的存在;反倒父亲是很关注孩子的,孩子就用得白内障的方式求得母亲的爱。孩子生病了,母亲就要去关注,这也是一个孩子内在的声音,他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而是用身体。
二、孩子用牺牲他们自己来爱父母
三、真正的爱从看见开始
在家庭系统排列中,让我看到了,很多人在承担着不应该有的责任,那相同的这些人有不承担着自己应该有的责任,同时对身边的人很漠视,从来没有看到对方的心,只从自我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感受来给对方需要的,以达到满足自我小我的需求,其实就是没有尊重对方。
感恩刘老师,感恩所有在场的家人们,我爱你们,感谢你们让我有了正确表达爱的能力!
在昨天的家排中,我经常被触动,有时因为个案的悲痛之情,有时因为人的悔过之心,有时因为与场上人员有类似的体验,有时则因刘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拨与引导。让我惊叹的是,不管上场的人如何表演,刘老师都稳若泰山。我很疑惑,为什么我那么容易与人产生情感共振,为什么我不能对自己的情绪有良好的掌控呢?今天一上课,刘老师就教了我们应对的方法:我们每个人都很擅长表演,用小我、情绪、受害者表演,旁观者该用什么态度去看呢?如是观。也就是把小我的失落、悲观、焦虑等表现,抽离出来放在一边,就像看镜中的自己一样。
所以我不需要完全成为某个角色,如果我的心思被触动,记住:这是一场表演。戏剧结束后就归于平淡。
家排所依循的是老子《道德经》,我们的家族包含了整个系统中的所有人,既然我们依道而行,就把爱和尊敬送给每一个在场或不在场、活着或死去的人,在移动中我们带着爱和道德经应和,在这种状态下看向每一个人,每一个移动。整个家庭排列的宗旨就在道德经里面,刘老师建议大家如果对家排有兴趣,要好好看道德经,让自己全然走进道德经,并和他的的频率共振,才能做好疗愈师的角色。当然,刘老也强调,在这个场上,没有疗愈和被疗愈,这些只是一个代称,我们每个人通过这种变化和方式来体现我们的价值,每一位上场的代表也在用这种方式来体现价值。
家族系统中缺乏爱、尊重和忆起,如果我们能够回忆起家族中因为意外而去世的人,如果我们对家族中所有的人都不报排斥,而是报持接纳的态度,那么爱就在家族中的流动就是完整的。我们做这种排列的目的,就是将这种中断的爱重新流动和连接起来。
二、从议题中所收获到的
今天一共进行了十三个议题,主要的方向有四个:解决孩子问题、夫妻关系调节、兄弟姐妹之间的沟通,与父母辈关系的化解。每个个案上场之前,都带着自己的困惑与问题,对我来说,每一个问题处理起来,都相当棘手。在一切还不明朗的时候,我非常好奇刘老师怎么化解这些问题。但往往很快问题便得到了解决,个案由悲到喜,由焦虑到平静,由怨恨到宽容。在见证一次次奇迹的同时,曾经困惑我很久的问题,也逐一得到了解决。以下便是我收获:
1、我们该怎样给孩子完整的爱?
在孩子的心中,父母是这个世上最完美、也是最亲近的人,如果他感知到父母有遗憾,他便会不自觉地生出事端,比如让自己萎靡、调皮、无能、受伤等自毁的形式,以引起父母的注意,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孩子与父母之间连接如此之深,以至于让他们力图代替父母受苦。
比如:案例中,有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眼睛视力出现问题,其背后的原因是孩子虽然跟妈妈在一起,但妈妈的心思被牵引,导致没有看向孩子,于是孩子便通过让自己“看不清”的方式,拒绝看向妈妈。这里提醒我们注意的是:孩子不被父母任何一方看到,都会出问题,因为孩子有缺失。为了不让孩子代父母承担,做父母的一定要找自己的原因,并承担起做父母的责任。
2、爱的法则是:父母大,孩子小。
在一个案例中,案主认为爸爸生病前她没有尽到做孩子的责任,而对爸爸心生内疚。尽管妈妈把爸爸照顾的很好,但她依然希望自己去照顾爸爸。这就是想凌驾于父母之上的孩子的痛苦。解决方法,只需把颠倒的序位调整过来就可以了。比如案主可以观想自己的父亲,并对他说:亲爱的爸爸,我尊重你的命运,我也尊重我自己的命运,我接受你的命运,我也接受我自己的命运,我向你鞠躬,向你臣服。我将不属于我的责任还给你,我是你的孩子,仅仅是孩子。我会将生命之火传下去。
当序位得以摆正,能量马上发生变化,案主的情绪得以平复,愧疚感也逐渐消失。因此,当父母的,以及当孩子的,千万谨记自己的身份,只有顺应天道,每个人都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的家族才会和谐,人生才更加美满。
3、我们有没有被死去的人所牵引?
每个家族中都会有人死去,如果我们与去世的人关系亲密,更容易被牵引,牵引的结果是被牵引人想要跟随而去。
有一个案例是妈妈的孩子夭折了,妈妈为此非常痛心,很想追随孩子而去。这样的选择,让身边的亲人很无力,也很痛苦。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父亲也加入进来,父母同时重视孩子的存在,在心里给孩子留下位置,当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共同的关注,爱就开始流动了。这是我们要吸取的智慧和启示:检视自己的家庭,有没有被死去的人所牵引,任何一个家族成员都有可能。你的身体和器官生病,仔细去理解,你在看向谁。当我们去看向一个人的时候,找到这个人,你就完整了。
另外,也有的家庭中,妈妈会被一个不想原谅她的堕胎孩子牵引目光,使她没有办法看向先生和其他的孩子,当活着的人没有被关注时,他们要么远离妈妈,要么通过疾病等自毁的方法引起妈妈的注意。这提醒我们:家里如果有一个死去的人,长期的哀悼是不可取的,活着的人不放手,死去的人便无法解脱;同时,当我们仅仅抓取的时候,其实把目光放在了自己的身上,因为我失去了亲人,所以我是多么可怜可悲。家庭系统的规律,让下一代比上一代更有资格活下去,如果我过度留恋过去的人,就是违道而行。
4、“好好活着”是对亡灵最大的慰藉
我们每一个离开的亲人,都希望留在世上的人好好活着,生命的目的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我们是前辈们生命的延续,后代对前辈最好的纪念,是活出生命的精彩,让他们以我们为傲。
但在今天的案例中,一个失去父亲的女儿,非常讨厌自己的妈妈,她错误地以为,父亲的去世,是因为妈妈没有照顾好父亲,所以她爱父亲的方式,是责怪妈妈。父亲虽然去世了,但他希望看到母女关系正常。依据自然法则,留下的人活的越好,逝去的人越有价值。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后代和家族在荣耀他的生命,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藉由家族成员被重视、被看到、被忆起。
5、不要把我当成别人
在一个家族中,亲人之间相互厌恶,是因为她们的眼中看到的不是对方,有可能是父母,以及家族中的另一个人。
比如案例中有一个姐姐非常讨厌自己的妹妹,原因在于妹妹一直把姐姐当成母亲,不停地向她索取爱与关注。在家庭系统中,父母大,孩子小,所以父母对孩子自然会有不求回报的给予之心,但在同辈之间,相互的关爱应当是平等的,即使姐姐大、妹妹小,不求回报的给予也相对有限。当系统失衡,就会造成彼此的厌离之心。
解决此类问题的方向,依然是调整彼此的序位:姐姐将不属于自己的责任还给妹妹;妹妹也不要把姐姐当成别人,比如自己的父母。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对于父母,我们也不应该认为,无度的求取就是理所应当的。比如埋怨父母没有爱你、陪伴你,在兄弟姐妹中没有更多的关注你,你想要的没有满足你,等等。我们常常会执着于自己缺失的、没有得到的部分,往往忽略了父母对我们最大的恩情,就给了我们生命。父母就算做的不好,也是出于爱。在这个世上,谁是最值得我们信任的人?谁是一心想要为我们好的人?毫无疑问,是父母。因此除了接纳他们,爱他们,我们没有资格抱怨。
6、放下对前任伴侣的执着,我们都能得到解脱
在家族系统中,即使跟我们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比如曾经的伴侣,他的能量也依然会影响整个家族。
比如案例中的一个妈妈,孩子反复犯各种低级的错误,应该是妈妈对前任男友的态度没有摆正,不管是对他拼命排斥,还是对他有愧疚之心,以及不舍之情,他都被这个系统认可,并因此让儿子承接了他的部分能力,与母亲纠缠或叛逆。
由此可见,宇宙是没有秘密的,它会让所有的事情显现在我们的系统里。如果我们不希望孩子受到牵连,就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夫妻双方都应尊重自己和另一半的前任伴侣,承认他们的存在,以及彼此间曾经的爱,带着爱与祝福,把放他们走,让大家都得到解脱。
7、家族中不要有排斥
家族中每个成员都需要被关注、被看到,如果我们因为个人喜恶或一己私利而排斥任何一个人,都会带来系统中的缺失。
比如案例中的一个媳妇,婆婆的状态令她烦恼,虽然嘴上说想帮婆婆,但行动上却不敢与婆婆靠近。显而易见,媳妇对婆婆的态度本质上是排斥的。导致的结果是,丈夫变得的越来越矛盾、分裂,夫妻之间和家庭关系都不和谐。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我是父母的孩子,父母现在的样子,就是我将来的样子。有一天我也会老去,如同我的父母,如果伴侣不尊重自己的父母,也就意味着将来我也得不到尊重。即使对方现在嘴巴再甜,我也不会相信,因为我没有安全感。
这提醒我们,在与另一半结合的时候,不要忘了,伴侣的生命是他们的父母给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现在的丈夫或妻子。我尊重了生命的源头,就尊重了另一半,如此夫妻关系才不容易出问题。否则,系统失衡,要么夫妻一方不管家,要么孩子得不到力量。
所以,古人说“千里去去烧香,不如在家敬爹娘”,就是提醒我们:重视孝道,是家族稳定繁荣的关键。
8、提升能量值的方式是让自己心安理得
如果宇宙没有秘密,那么我所做的一切都被记录在案,并在宇宙中被表现出来。如果我们做了让自己内疚和羞愧的事情,就会让我们生活在最低的能量层次,这个能量会杀人也能导致自杀。
我们整个人类的平均能量层级,是207。如果我的内心充满愧疚,就只有20,我是在拉低整个人类的层级。所以,不要以为我坐着没动,就没有干坏事。如果我是200以上,所起到的就是推动的力量,如果200以下,就是拉低的力量。如果正常人达到300,推动的力量就更大,一个人可以拉平9万人的能量值。如同很多修行人,仅仅是修行,对人类也是有贡献的。所以,不要让自己在恐惧、羞愧、自责中度过。
如果我们有愧疚心,该如何化解呢?把愧疚找出来,对其进行忏悔,这就是发露忏。如果你不敢在大众面前,就在信任的人(善知识)面前把这件事说出来,同时保证不再犯。当你做了这件事,一样会改变。
那怎么修炼能量层级?刘老师告诉我们,打坐是非常好的方式。具体怎么做,刘老师会在后期的课上教给我们。
9、凝视的力量
最后让我深有感触的地方是,凝视所带来的力量。在家庭关系的处理的上,这一点非常重要,却往往被忽略。
在做个案的时候,刘老师总是强调,在我们跟对方说话的时候,在我们向人道歉请求谅解的时候,都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看向了眼睛,就等于触碰了对方的心灵。如果我们不想看或不愿看对方,同时对方也能感到我的灵魂不接受他。没有灵魂的交流,只是肉体或语言的交流,无法实现两个人的和解。因此,生活中想和任何人和解,或表达爱,请从凝视开始。
三、对我的改变
刘老师说,对于没有上场的人,只要注视场上分子排列,疗愈就开始发生。我们眼睛看到的是每一个人都坐在这里,其实我们的祖先和被疗愈的人,也都坐在这里。这种分子的移动发生在我们身上,也发生在他们身上。因为这个场是流动的,所以任何人都可以被疗愈。
确实如此,在处理个案问题的时候,我的一些心结同时得以解除:
1、不再被逝去的人牵引
在刘老师引导夭折孩子妈妈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一直被逝去的奶奶所牵引。从我记事起,我都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因此和奶奶的感情很深。但在我大三那一年,奶奶毫无征兆地走了,让我非常不能接受。曾经有很多年,只要有人提起奶奶,我就忍不住泪流满面。奶奶离开我们已快二十年,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去过她的坟前。之前不知道为什么不想去,现在发现是在逃避,我在潜意识里不愿承认她已经离开了我。
我为什么不接受她离开呢?表象的理由是:小时候我承诺奶奶,等我长大了,要赚钱养她,照顾她。但她在我还没毕业就走了,我感到非常遗憾。真实的原因是:在我心中,她是世界上最爱我的人,她走了,我就不被爱了。我留恋她不是因为爱她,而是把目光放在了自己身上,我失去最疼我、爱我的人,我是多么可怜可悲。
导致的结果?当我总是把眼光看向奶奶,我就开始复制她,复制她的行为习惯、复制她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复制她的体弱多病。
在刘老师引导个案时,我也会观想我的奶奶来到现场,我对她说:你是我的奶奶,永远都是,这是我的命运,也是你的命运,带着爱,我放你走。同时,非常感恩您曾经带给我的爱与温暖,我会带着你们的爱,过好我的人生,我会永远把你放在我的心里,让你看着我荣耀自己的生命,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我已经看向你。
说完这些话,我感觉自己很开心,同时升起了想要去奶奶坟上看看的愿望。这代表我从心底深处接受了奶奶离去的事实。
感恩刘老师与个案,让我放掉了对逝者的牵引,从而获得了自在。
2、放下了对父母的执着
在刘老师为“姐妹关系”案例做总结的时候,说到:我们认为父母该做的没有做完,我们不会放下,执着父母没有给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其余的靠我们自己争取,不要去埋怨父母,就算做的不好,也是出于爱......
这番话一下子触动了我,让我不能自已。小的时候,我总认为妈妈偏心,喜欢妹妹不喜欢我;也总遗憾爸爸没文化,为人木讷,不能给我精神上的支持。虽然他们一直很爱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我各种支持,但我眼里看到的却是“他们没有给我的”。虽然我一直对父母比较孝顺,但那是出于责任与义务,年少时期的不满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消除。那一刻,我突然感觉自己非常对不起父母。当场上案主忏悔时,我也把父母观想到现场,当案主跟妈妈下跪时,我也跪在我的父母面,向他们道歉,向他们臣服。
之后,我很开心,晚上我给父母打了电话,跟他们分享了我上课的感受,并在电话中向他们道歉。父母很宽容,居然跟我说那时他们的确不懂教育,所以忽略了我们的感受。我跟父母说:你们给了我生命,这就是对我就是最大的恩情,你们是所有人中,最有资格做我父母的人。妈妈很感动,爸爸不说话,但我能够感觉到他们被认同后的愉悦之情。
我跟父母约定,今年春节,我要和他们一起,去给爷爷奶奶扫墓,以此缅怀我们共同的祖辈!
感恩刘老师,感恩各位案主,感恩在场以及不在场的每一个人!